颅眶交界区显微解剖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a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颅眶交界区域显微解剖.方法 从不同的方向对26侧颅眶交界区进行显微镜下解剖研究,并留取图像资料.结果 颅眶交界区的侧方暴露有利于眶.翼腭窝-颞下窝沟通肿瘤的切除,额底眶顶暴露适合于眶-蝶沟通肿瘤的切除,海绵窦和眼眶沟通肿瘤的暴露要兼顾额叶底面、中颅窝底前部和眶外侧壁暴露以颞侧上方入路为佳,内侧中线的暴露适合于鼻.眶沟通肿瘤的暴露.结论 颅眶交界区与眼眶后部、海绵窦前部、蝶鞍区、鼻腔顶部筛窦、颞下窝和翼腭窝相关,不同特点肿瘤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向和手术入路暴露。

其他文献
期刊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植物补体,Res不但可以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具有抗炎和抗癌的作用[1,2],它可以在肿瘤的起始、发生、进展等各个阶段通过多种途径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期刊
目的 探讨半椎板切开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经半椎板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病人中,75例肿瘤完全切除,其余的5例由于肿瘤经椎间孔向外生长,与周围的组织粘连紧密,行部分切除.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没有发现肿瘤复发或是脊柱的不稳定.结论 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最有利于脊柱稳定
患儿 男性,5岁.1年前因脑积水在本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凤凰中压分流管),术后恢复顺利,出院后定期随访.1个月前,患儿出现发热、气急、咳嗽,有间歇性加剧,外院摄胸片显示胸腔积液,以肺炎、胸腔积液收入院治疗,20 d后病情稍好转出院.2 d前患儿再次发热、咳嗽加剧.来院就诊,摄胸片示:左侧胸腔积液、左胸腔分流管影(图1)。
期刊
痉挛性斜颈(cervical dystonia,CD)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明的神经系统疾病,美国大约有60 000~90 000的患者[1,2],至今尚未见到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随着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术在治疗功能性脑病中的广泛应用,笔者对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4例CD患者进行了DBS的治疗尝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建立垂体腺瘤动物模型,比较常用雌激素药物苯甲酸雌二醇与己烯雌酚诱导Fischer344大鼠泌乳素腺瘤的差异.方法 采用F344雌性大鼠,随机分成腹腔注射己烯雌酚实验组和苯甲酸雌二醇实验组.用药50d后行MRI扫描,观察大鼠生存状态,检测垂体重量、血清催乳激素(PRL)水平、病理与PRL免疫组织化学改变. 结果 用药后两组大鼠体重增长均明显受抑,苯甲酸雌二醇实验组垂体重量与PRL水平显著升高,
目的 探讨外伤性视交叉损伤的病理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 对14例外伤性视交叉损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及随访进行研究.结果 14例病人中25只眼外伤后出现视力下降(双眼11例、单眼3例),双颞侧偏育10例,单眼颞侧偏肓4例.头颅CT示脑挫裂伤12例,头颅MRI检查11例均发现前颅窝底额叶眶直回脑挫裂伤.11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10例14只
作者经自膨胀弹簧圈(Microvention公司的HydroCoil)和普通弹簧圈栓塞治疗52例脑动脉瘤患者,现就两种弹簧圈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1-2004年3月收治172例重型颅脑损伤,男128例,女44例,年龄10个月~77岁.车祸伤81例,坠落伤14例,打击伤34例,跌伤39例,其他4例.入院时GCS评分3~5分60例,6~8分112例.伴消化道出血34例,肾功能衰竭8例,肺炎49例;气管切开55例.入院CT检查156例,其中16例入院时已瞳孔散大,呼吸呈叹息样,未做CT检查就已死亡.诊断脑干损
期刊
目的 了解STAT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STAT3通路在胶质瘤细胞株生长、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显示星形细胞瘤手术标本中STAT3的表达情况.用AG490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U87,通过Western blot了解STAT3蛋白在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和AG490对STAT3通路的阻断情况.观察AG490作用后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并用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