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秦岭成为国家中央公园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2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岭在陕西,但秦岭不只是陕西的秦岭,更是中国的秦岭。从旅游角度看,秦岭不仅仅是陕西的后花园,更应该成为中国的中央公园。
  长期以来,兵马俑是陕西的一个符号。这是陕西适应国际旅游市场宣传的需要而形成的选择。但从去年开始,代表陕西新形象的符号——“大秦岭”腾空出世。陕西旅游对外统一的宣传口号也变为“人文陕西,山水秦岭”。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旅游局副局长徐明正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与30名代表联名提出建设秦岭国家中央公园的议案,这是他第二次提出这样的议案。而即将在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上,“千里秦岭”又成为陕西向外界展示的五个板块之一。
  山水秦岭,会给游客带来怎样的新体验7将使陕西旅游格局发生什么新变化?带着诸多问号,本刊记者专访了目前正负责主持大秦岭旅游规划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宋保平副教授。
  
  秦岭是中国的秦岭
  
  《新西部》:去年召开过一次《陕西秦岭旅游发展规划》论证会,现在这个《规划》进展到什么程度?
  宋保平:新的一稿《规划》在今年年初已基本完成,现在进入有关部门评审、审批等后续环节。
  新的《规划》与前一稿的区别在于范围扩大了,不仅仅只包括秦岭山地,将巴山、汉水等整合了进来,是一个“大秦岭”的概念,面积上扩大为8万平方公里,增加了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
  旧的一稿《规划》编制的背景是: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省人大通过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这就需要在符合两个环保文件的要求下做一个行业性规划。这个规划由省旅游局牵头,我主持,多位专家参与制定。在去年评审时,景俊海副省长提出,秦岭旅游不能仅仅考虑秦岭山地,要从“大秦岭”的角度切入,于是,就有了新的一稿。
  
  《新西部》:对西安人来讲,秦岭,确切地说终南山就是一个“后花园”,几十公里的距离,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常常有人在双休日呼朋唤友爬山健身。但外地人对西安、对整个陕西的了解仅限于是个文物大省,现在,陕西向外界隆重推介秦岭,就是让外界也对陕西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宋保平:秦岭的主体在陕西,但又不仅仅属于陕西,秦岭是中国的秦岭。为什么这样讲呢?秦岭地理特征很典型,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是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亚热带与北温带气候的分界线,是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水田与早做农业的分界线,这些特点使得秦岭的自然地理环境意义非常重大。
  秦岭又是动植物多个物种区系的交汇区,不同物种得以保留,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都分布在秦岭,是一个宝贵的生物基因库。从这一点讲,秦岭对全球都有重大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东部及中部地区是城市、人口的密集区,大量自然生态区遭到人为破坏,在中国的中部能留下秦岭这一大片自然生态区,难能可贵。在秦岭周边分布有多个经济区,北部是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东部是中原经济区,东南是以武汉为中心的江汉经济区,南部是川渝经济区,秦岭的生态得不到很好保护的话,会威胁到经济区的发展。举一个例子,黄河、长江最大的支流,一个是渭河,一个是汉江,而这两条支流的水源均由秦岭涵养而成,如果秦岭生态被破坏了,水质、水量包括水的污染程度发生变化,均会影响到经济区的水环境安全。从南水北调的角度看,甚至影响到京津唐地区。南水北调最重要的是中段,中段调的水主要来自汉江。
  
  秦岭文化是多种文化的结合体
  
  《新西部》:去年商洛的旅游接待人次的增幅是全省第二,旅游收入增幅全省第一。最近商洛的旅游宣传力度很大:“秦岭最美是商洛”的旅游形象宣传广告走上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栏目《朝闻天下》,打的就是秦岭牌。如果用颜色来形容秦岭旅游的话,那一定是绿色。还有什么元素能进一步丰富绿色旅游的内容?
  宋保平:秦岭是一个旅游资源的富集区。从种类看,有地质地貌性的,有水文性的,有动植物性的,比较齐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生态旅游资源。秦岭分布有野生的羚牛、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四大国家珍稀动物。羚牛主要在秦岭,其他地方很少:大熊猫生活的最北边就是秦岭,陕西大熊猫密度最高;朱鹮残存于秦岭,在人们的保护下种群才发展起来,全球其他地方都没有:周至保护区的金丝猴分布数量很大。
  同时,从地图上看,陕西拥有的六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连成一片,为动物种群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避免人为干扰的空间;在国家级保护区周边,还分布有很多省级自然保护区,汉中、安康特别多。
  从文化的角度看,秦岭又是多种文化的汇聚区。秦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奠基型文化,正是秦岭孕育了秦汉文化。比如说,刘邦在其势力弱的时候,是在汉中积蓄力量,为走进关中平原做准备。秦岭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复合体。秦岭的北边历史上是秦文化的核心区,东边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区,东南是楚文化核心区,南边是巴文化核心区,西南是蜀文化核心区,西边是古老的羌文化核心区,这些文化对这一区域都发生着作用,涵养出了一个特殊的文化区。另外,秦岭复杂的地形,使得地方文化受到更好的保护。同在陕南,汉中与安康人的生活习惯都有差异,包括语言、节庆、饮食、民居等都是有差异的。商洛就更不用说了,它属于丹江文化。
  总之,秦岭文化是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结合体。从发展旅游看,不仅仅是为陕西造一个后花园,那是一个狭隘的提法,秦岭应该成为中国的中央公园。目前是有其实,而无其体。
  
  生态保护始终是第一位
  
  《新西部》:秦岭终南山去年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后,媒体就为旅游描画出一个“钱”景——2020年地质公园旅游年收入将超过40亿元。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秦岭又是中国的“绿肺”,在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上怎么实现平衡?
  宋保平:秦岭的生态保护涉及各个产业,不仅仅只是旅游。具体到秦岭旅游上,应当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边保护、边发展,先发展、后保护都是不行的。
  一个是高度控制。2600米以上的禁止开发。现在太白索道的下站高度已经是2800米了。对这样的应该调整旅游方式,要压缩规模,提升品质,发展质量型旅游。
  15DO米到2600米之间属于限制开发,在建设规模上要遵循老子的无为而治,尽量保持自然状态。蛮好的小路,就不一定非要修成很宽的柏油路;自然流淌的河,也不必非要弄的跟渠道一样,那种做法是会落子孙骂的。
  
  《新西部》:修路更多是为了满足旅行社对速度的要求。
  宋保平:秦岭的旅游方式一定要变,不能是传统线路观光式的旅游,要发展休闲度假、科普等深度特色旅游,在市场定位上走高端。比如周至老县城,一天将游客的数量控制在500名,门票提到200到 300元。
  有人会说这样对穷人不公平,但如果有配套的福利措施出台,公平问题其实是很好解决的,不一定要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1500米以下的地方适度开发。这一地区是人口聚集区,城市、交通的主要分布区,过去生态遭到破坏,旅游要给生态重建带来推动力。旅游业将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多人从农业中退出,从事服务业。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就能用来种树、种草,植被就能得以恢复。
  但不是所有的地区都与海拔高度对应,生态保护区的旅游发展要严格遵循功能分区。旅游只能限定在实验区,不能进入缓冲区,更不能进入核心区。
  
  “大秦岭”需要大胸怀
  
  《新西部》:有资料表明,2008年,陕西省旅游总收入在全国仅排18位,与中西部13个省市相比,陕西省旅游总收入仅排第7住。同处西部的四川,尽管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影响。旅游总收入仍然达到了1091.5亿元,比陕西高出近500亿元。陕西旅游是西安一支独大,占全省入境旅游者的72.2%。秦岭旅游发展起来后,对改变陕西旅游业的格局会发生什么影响?
  宋保平:秦岭旅游可以改变陕西旅游的结构——从文物游;到与自然风光游并驾齐驱。而秦岭旅游的重点在南边,这就为陕南的突破发展找到了一个切入点。
  秦岭旅游的现状是,北坡发展过滥而南边不足。比如说沣裕口,沿河道都建满了各种旅游设施,把河道遁得很窄,结果是发大水冲毁了一些设施,真正是“人占水路,水夺人路”。还有就是没有把品牌做大,处于低档次、无序化竞争中。
  为避免重蹈覆辙,应从两方面着手。
  “华夏龙脉,山水秦岭”,这是大秦岭的整体形象。各地又要具有各自的亮点。华山,“天下奇险”,突出的是险:太白山,中国大陆中部的最高峰,垂直地带类型齐全,拥有大量第四纪冰川遗存,是自然科学文化丰富的山等等。
  现在秦岭南边,商洛就一个金丝峡,汉中是几个历史文物景点,安康主要集中于瀛湖、香溪洞、南宫山,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都不够。将来应该重点建起一批旅游走廊,形成旅游带。比如将金丝峡—丹江漂流—仙娥湖串连为一体,形成丹江旅游带;牛背梁—柞水溶洞—镇安—安康沿乾佑河形成一个旅游带;沿汉江的洋县—城固—汉中—勉县串成一个旅游带,由点而线再到面,这样就把区域旅游做起来了。
  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将品牌大小关系处理好,小品牌、小景点搞的再多也不是大,弄不好仅仅戴了一个大帽子。省级政府应该抓一批核心景区,地市政府抓一批骨干景区,以起到示范作用。
  
  《新西部》:目前制约做大品牌的因素是什么?
  宋保平: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体制。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涉及6个地市、44个县区、744个乡镇。行政界限上的人为分割,各自利益间的冲突,导致资源开发上的各自为政。比如说,牛背梁北归长安,南归柞水,西归宁陕,涉及三个县,而这三个县又分别归西安、商洛、安康三市管辖:紫柏山北归凤县,南归留坝,两县都修路,都在开发,这为管理埋下隐患。比如,游人从凤县上山,在留坝下山,在下山途中摔伤了,谁来负责?凤县说你不是在我们这边摔伤的,留坝说我没卖给你门票,容易出现相互推诿扯皮。旅游开发要考虑资源的完整性,而行政权利具有封闭性,宁可小规模地小打小闹,也不愿意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政府。在这一点上,政府要充分认识到体制创新的重要性,早做工作早下手。过去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光靠行政协调是不行的。
  发展大秦岭旅游,立足点一定要高,要有更高的眼光和胸怀。对资源集中、矛盾突出而影响发展的,可以采用成立旅游特别行政区的办法解决,曲江就是一个例子。规模小的,成立联合经营的管理机构,委托经营。只有在管理上有了突破,旅游的招商引资才能成功。
其他文献
地理学界有这样的说法:目前人类了解地球的自然历史有三本书,一本是深海沉积物,一本是极地冰芯,第三本便是中国的黄土。国际上认为,把黄土这本书念得最好的是中国的刘东生。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这首曾被广为传唱的《黄土高坡》,描绘的正是黄土高原流传万年的风景。  然而,对于这些最普通最现实的“黄土”和“大风”,有位学者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不过
期刊
2010年初,一部名为《大秦岭》的电视片,给国人一种新的感觉——陕西不仅有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自然风光也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作为中国的“父亲山”,秦岭独特的地理意义和丰厚的物质文化资源优势向来是毋庸置疑的。陕西打出“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的旗帜,力图将秦岭建成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也算是有了更为丰满和完整的旅游形象。  其实,秦岭不仅有迷人的风光,而且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最有灵性的山。要不它怎么会成
期刊
在陕南商洛,如果说贾平凹是耀眼文坛的泰斗,那么,王世春就是鏖战商海的巨船。从身无分文的煤矿打工者,到产值过亿的大老板,王世春用20多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激情四溢的财富传奇。  2010年2月23日,王世春回到家乡,参加商洛市一年一度的人代会。在这次会上,王世春向家乡人民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鸿瑞集团在打造山阳漫川古镇旅游文化的同时,也将投巨资倾力建设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  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传
期刊
独立空山,四望苍茫,巴山还拱,秦岭回翔。一座位于秦岭南麓的微型山城,却隐藏着如此美妙的风景和传说,直引得贾平凹慨叹不已:“这真是一座奇妙的城,有如重庆之盘旋,却比重庆更迷离,有如天津之曲折,却比天津更饶趣。”  紫阳是中国两千多个县份中,惟一以道士道号命名的县。这个道士叫张伯端。  张伯端,道教南派创始人,道号紫阳真人。宋神宗年问浙江临海人,青年时曾为官,后一心向道,筚路蓝缕寻修练之地,历经千辛万
期刊
朱鹮,一种曾经在东亚地区广泛分布的鸟类,却在上个世纪一度陷于灭绝的边缘,只有中国的秦岭成为它们最后的家园。“中国对朱鹮的保护,已成为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典范。”洋县朱鹮生态园一位研究专家如是说。  清晨。在朱鹮的鸣叫声中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傍晚,当炊烟弥漫在田野和山间时,和数百只鸟儿一起返回村庄……46岁的陕西洋县农民刘树文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刘树文所在的村庄是一个叫做南山坡底的自然村落,
期刊
在中国即将建设的1.2万公里庞大高速铁路网中,308.59公里的成渝高铁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个齿轮。但是,这项预计耗资300亿元的工程尚未开工,就被指责可能引发噪音和电磁污染、影响城市生活。  争议最先来自位于成都东三环的蓝谷地小区。设计中的成渝高铁正从此处穿过,与其相邻的,还有四川师范大学及其它一些小区。据小区业主们反映,高铁线距离沿线大观小区最近仅10米,距离蓝谷地小区25到100米,“这么重大
期刊
4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文章。文章指出,2003年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这一十分形象的说法,生动地点出了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不够均衡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年保持高速增长。积累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经济实力位居
期刊
从“父亲的宅”到玉川酒庄,再到红酒风情小镇。建筑设计师马清运的蓝田计划越做越大。在马清运看来,家乡的景色不亚于梵高、塞尚的法国风景画,如果把这里变成葡萄园。绝对胜过美国的纳帕溪谷。  从西安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记者抵达蓝田一个名叫许庙的地方。  不远处的秦岭山坡一片银装素裹,雪不大,那银装自然也是淡淡的。那句“雪拥蓝关马不前”突然便在脑海里闪现出来。  大约十几分钟的步行路程,就能看到一座
期刊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奠基人。黄帝时代,解决了人类衣、食、住、行问题。诸如制衣冠,造舟车,创文字,教蚕桑,种五谷等,使人们逐步走向了文明有序的生活道路。黄帝时代的伟大功德,结晶成了黄帝精神,黄帝精神集中体现为“创造”、“奉献”和“团结”,这一精神结晶,是促进人类进步发展的伟大精神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亿万黄帝子孙的“传家宝”。黄帝时期产生的重创造、重自强不息的
期刊
“每个人都是教授,每个人都是一个学院,我们向自然学习。向大地学习,把学院放在山上。让大家上山来学习。”在《鲁豫有约》节目的最后,“退学网”的创始人洪峰谈起诗人苏非舒在山上办的物学院。鲁豫颇有兴味地问:山在哪儿?洪峰回答:在西安南40公里的终南山。所谓“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南山。  3月13日,植树节后第二天。秦岭终南山上气温近20度。和前几天的倒春寒相比,春天似乎真的要降临了。  下午5点多,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