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学校育人的主阵地是课堂,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课堂教学息息相关,教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引导其在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所收获,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语文学科的审美对象主要是言语作品,这决定了语文学科独特的美育功能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而图画书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个个图文交织的故事,完成图文的解码、整合等,从而获得审美发现和审美体验。在此,以图画书导读课《驿马》为例,谈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讀中入境,感受楼兰之美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要注重情境对学生感受的激发作用。当学生成为情绪感受和认知学习的主体时,他们就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图画书的学习情境,主要是书中固有的故事情节。《驿马》这个故事的开篇,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了一个古老而又遥远的故事。
  青杨是一匹驿站里的马,小时候,青杨常常听爸爸妈妈说起一个美丽的地方——在那儿,天蓝得像缎子一样,云白得像牛奶一样,河蓝得像宝石一样,羊白得像云彩一样,它,就是楼兰。
  开篇就以这样清新、唯美的文字让读者的心瞬间安静下来。在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深情朗读带领学生走进这段意境悠远的文字,感受古朴之风扑面而来。让楼兰这个遥远的、失落在苍茫沙海的古城,以一种动人的姿态出现在学生的眼前。
  《驿马》在表达上很有特点:描写楼兰的排比句反复出现,构建了循环往复的美好效果,让读者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不由自主地被作者牵引着走进故事情境,久久不能释卷。即便是合上书,楼兰的美也会通过这组排比句营造的画面反复感动读者。教师应组织学生朗读、猜读、配乐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等,在读中“入境”,让楼兰的美一次又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闪现,让学生反复感受《驿马》的情境美和画面美。
  这节课的教学,遵循了阅读的接受性原则,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为他们走向深度阅读提供了铺垫。同时,也让美丽的画面、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情感滋养了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二、经验转化,建构梦想追寻的意义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可见,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它是经验的生长和改造。学生往往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与探究,乃至生成新的认知,由此而获得的成功感会促使他们进行下一轮的探究,如此循环往复。
  图画书中的图和文通过各自独特的方式表情达意,揭示主题。教师可结合驿马的神态特写,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品图读文,理解人物情感,将生活经验向语文经验转化。如在书中“青杨回眸凝望”一节写道:
  眼看就要到达楼兰了,下一站就是。可半夜里突然接到命令,要向长安进发,并且是——立即动身!那是他最接近楼兰的一次。在黎明前的薄雾中,青杨扭转头,远远地望了一眼梦想中的天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回顾:你还记得是怎样的“天堂”吗?回读描写楼兰的句子,再聚焦画面——凝视着青杨的眼睛,你能读懂他的内心吗?学生在生活中也有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在这里,他们自然也会利用生活经验理解青杨的内心世界,体会到青杨的遗憾、期待、憧憬、向往和决心……书中还有这样一段描写:
  “你一定要到楼兰去看看!”他们说。
  “嗯!”绿梨的眼睛,像水晶一样闪着光。
  画面是青杨一家三口的眼神特写,他们面带憧憬,遥望远方。教学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细读:读书,就像走路,边读边欣赏,边走边发现,看看这幅图,你读懂了什么?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就会读懂青杨一家的幸福、憧憬。之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聚焦并结合下文观察图画:哪个是绿梨?为什么?让学生感受绿梨水晶般清澈的眼神中折射出的坚定光芒。
  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回顾、联想、表达,以此让他们体会文中人物的感受与认知。这使学生原有的经验在教学情境中被激活,转化为能够被意识到的经验。这样,文字和图画符号背后的丰富信息就被还原出来了,同时在交流平台上,学生们共享了各自的经验,共同构建“追寻梦想”的意义。
  三、层层深入,理解故事的主旨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是最好的“营养剂”。图画书阅读,也属于整本书阅读的范畴。立足整本书这样一个完整的文化场域设计核心问题,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节,让他们体会人物情感,得到故事背后的启示,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和关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图文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一是解读题目。在揭示课题的环节,先让学生从读题目开始思考“驿”这个字。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驿”是指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和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通过对题目的解读,学生就能理解驿马工作辛苦而有意义。然后进行读前预测,即让学生根据驿马的特点想开去,让他们大胆地猜测一下,这本书会讲一个什么故事。
  二是阅读扉页。扉页是阅读图画书故事的一扇门。学生读了扉页的内容,将初步感知楼兰的美,知道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他们就会对情节的发展有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推想:故事将会如何发展呢?预测与推想,是开启学生想象、助力学生理解的有效途径。
  三是深入思考。在故事读完之后,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这仅仅是在讲马的故事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以此激发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这样,学生的理解就会从这是一个关于驿马的故事,到这是一个关于楼兰的故事,再到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关于永恒的故事、关于寻找爱和美的故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能够体会出《驿马》多元的审美内涵。
  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这里的学习活动和任务设计,要力求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和支持,促进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朗读着、思考着、发现着,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审美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 郭向和)
其他文献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于2017年3月启动“学生视力健康计划”,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近视防控工作,以“医教结合、科学干预、家校携手、合力推进”的工作思路,在眼视光研究专业力量的支持下,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开发了家、校、政府部门共用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平台。在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下,伍家岗区已先后出台了两套近视防控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家长、学生在近视防控工作中的责任和义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后,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二小学以此为蓝本,坚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观,强调以儿童的发展为本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国家课程架构为基础,以完整的核心素养为价值追求,确立了“三大板块 六大核心素养课程体系 N项主题学科整合课程”。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课程整合  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二小学秉承“办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
思维导图是展现发散思维的一种高效图形工具,它运用图文结合的技巧,把多重主题关系用清晰明了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关键词与图形图像建立起对应的记忆链接,再利用思维规律,发挥左右脑的相关功能,形成逻辑与想象、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均衡发展。  习作教学也需要运用发散思维,因而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其中,通过有效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将习作的想法巧妙地“画出来”。这样,不仅能对作文思维过程进行更细致的剖析与层级展示,还可
当今世界,从知识教育走向素养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它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发展,而提高核心素养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一代代人提供了丰厚的滋养。那么,能否通过有效的途径,将提升核心素养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此以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的传统节日实践课程为例,与大家分享说
洪嘉兴,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三社小学副校长,厦门市级骨干教师、厦门市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成员,集美区教坛新秀、集美区叶秀萍名师工作室成员。多次在市区级教学、论文比赛中获奖。先后被评为集美区优秀辅导员、集美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集美区优秀教师。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级教育期刊。原创微信公众号“加减学语文”,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摘 要]中国的古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既可受到历史文化熏陶,提
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董一菲老师的引领下,以近千名诗意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石,多角度实践研究,努力丰富并完善诗意语文理论的内涵及外延,对中学诗意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索。  “中学诗意语文课堂教学范式建构与研究”成果是“董一菲诗意语文”的里程碑,也是众多诗意语文教師智慧的结晶,必将为更多心向诗意的语文教师提供成长助力。这一成果受邀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11月
E-Leaming(以下简称E学习),即数字化学习,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开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强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发现学习,其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那么,就语文学科的议论文教学现状来看,如何才能与E学习模式巧妙结合起来呢?  一、议论文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除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结构和最小组成单位。学生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班级内度过,所以班级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实施者,因此,在班级内开展丰富多彩,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活动,就成了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小学生的年龄处于7~1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生性活泼,喜欢涂涂画画,尤其对于感性的色彩鲜艳的东西感兴趣,喜欢一切美好
莫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科研主任,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大连大学兼职导师,大连市骨干教师,大连市科研优秀教育工作者。主持市级课题一项,参与全规办教育部重点课题一项,主持大连市级课题一项,有多篇文章在各级刊物发表。  [摘 要]语文教师可以从明确课程改革、制定教育评价标准和扎根教学实践三个方面,以课堂作为教学实践的主阵地,通过有效教学、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落实对学
继2013年成功创建辽宁省教育强区以及2014年通过国家级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区评估之后,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于2017年紧紧围绕“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主题,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全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  一是全区各校园以协作化办学为抓手,积极推进新课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了成员校之间特色化的教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