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杀人犯》:一部纪录片与一起杀人事件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555xx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杀人犯》海报

  2015年12月18日,互联网电视运营商网飞(Netflix)推出了一部历经10年拍摄的纪录片——《制造杀人犯》(Making a Murderer)。这部长达10集的纪录片一经播出,在短短的时间里就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该纪录片围绕着犯罪嫌疑人斯蒂芬·艾弗里(Steven Avery)的故事展开:艾弗里是威斯康星州马尼托瓦克县居民,23岁时因性侵犯罪被关进监狱18年,2003年随着DNA证据出现而最终无罪释放。随后,艾弗里向马尼托瓦克县警方提起3600万美元的赔偿诉讼。不过到了2005年,艾弗里又因涉嫌强奸和谋杀25岁的汽车摄影师特蕾莎·哈尔巴赫(Teresa Halbach)再次被捕,如今已经被囚禁10年,但艾弗里一直坚决否认自己是杀人凶手。
  该剧播出以来,观众议论纷纷。许多人认为艾弗里并没有罪,于是向白宫请愿网站发起请愿活动,要求重新审理案件,支持艾弗里的人数很快超过10万。按照白宫请愿网站的规定,一旦请愿人数超过10万,白宫必须给出回应。1月7日,白宫法律团队回应指出,总统只能赦免联邦罪犯,不能赦免州内罪犯,总统无权介入。

蒙冤入狱18年后再度被捕


  劳拉·瑞卡迪(Laura Ricciardi)和莫拉·狄莫斯(Moira Demos)是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电影专业的毕业生,2005年11月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了这起案件,然后她们借来一台摄像机,奔往马尼托瓦克县,在那里租了一间公寓,开始追踪记录艾弗里的故事。两位导演在艾弗里家附近住了两年半的时间,她们记录了对艾弗里的调查和审讯过程,采访艾弗里全家以及最接近该案件的相关人士。由于案件主角艾弗里已经入狱,她们只能通过收集整理各种电话录音、录像资料,让艾弗里的声音贯穿始终。
  尽管瑞卡迪和狄莫斯两人尽量保证纪录片的真实客观和公正,但观众还是从中看到了两位导演兼编剧的立场,因为她们讲述的不仅是艾弗里的遭遇,还揭露了美国警察和司法体系的腐败,这不由让人产生怀疑,艾弗里被定罪背后是否隐匿着阴谋。
  该纪录片并不是从2005年特蕾莎被杀一案开始讲起的,而是先追溯了1985年艾弗里被控强奸一案,因为这起案件让艾弗里蒙冤入狱18年。1985年1月,艾弗里拿着未装子弹的枪支和表妹发生争执,被表妹告到了县警察局,当时其表妹的丈夫也在县警察局工作。随后艾弗里以触犯刑事法律被告上法庭,面临6年监禁。案件还未了结,艾弗里又被卷入另一起性侵案件。受害人Penny在湖边跑步时遭人强奸和殴打,当她向警察描述嫌疑人的外貌特征时,有警察暗示“这描述听起来像是斯蒂芬·艾弗里”。Penny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指认为艾弗里。实际上,当时至少有22个目击证人证明艾弗里不在案发现场,与受害人所描述的嫌疑人形象也有很大出入。但警方充耳不闻,最终艾弗里被判入狱32年。
  不过艾弗里一直坚称自己是清白的,被囚禁18年后,他终于在2003年9月被无罪释放。这一切得益于DNA检验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案件侦查中,检验结果表明当年案发时Penny指甲中发现的皮屑并不属于艾弗里。2004年10月,艾弗里向美国地方法院起诉马尼托瓦克县警察局,要求赔偿3600万美元。就在艾弗里提起诉讼一年之后,2005年11月,艾弗里因涉嫌强奸和谋杀汽车摄影师特蕾莎而再度被捕。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背景,激发了瑞卡迪和狄莫斯追踪记录该案件的热情。瑞卡迪在进修电影专业之前是纽约法律学院的法学博士,是一名执业律师,她非常迫切地想要知道一个在1985年被蒙冤入狱18年的男人在20年后再度入狱,这中间有着多少可以研究的东西,2005年的美国司法体系比起1985年有何进步,科技进步和立法改革是否能让人们在现行制度下更好地追求正义。但是导演后来的记述表明,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讽刺。“到了2005年,执法人员仍然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情况下匆忙做出判断。”两位导演在接受《Buzzfeed》采访时透露,拍摄过程中她们曾遭到当地政府的阻扰和破坏,她们意识到执法者和掌权人并不友好。
  2003年,艾弗里因DNA技术而摆脱嫌疑,但到2007年,检察官仍然依据他的血液样本而对他定罪,但艾弗里的辩护律师称艾弗里保存在马尼托瓦克县法院大楼的血液样本遭人偷窃。“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将科学和刑事司法放在一起是非常危险的。”狄莫斯说道,“我们的刑事司法系统是基于无罪推定,直到你被证明有罪,而科学的东西是真实的,直到它被否定。所以两者是完全相反的。”
纪录片《制造杀人犯》的两位女导演
1985年23岁的艾弗里蒙冤入狱

是凶手还是被警方栽赃?


  2006年3月1日,瑞卡迪和狄莫斯正在收拾行李准备离开马尼托瓦克县回到纽约。但这天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艾弗里时年16岁的外甥布兰登·达西(Brendan Dassey)因涉嫌参与强奸和谋杀被捕。达西是艾弗里姐姐的儿子,有着严重的学习障碍症,智商也低于正常人水平。在瑞卡迪等人看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她们决定留下来了解更多信息。   达西被当作案件重要的证人,但他由于缺乏思考能力,多次推翻修改自己的证词。而根据警方的审讯录像,有人怀疑警方在操控达西,尤其是达西的公派律师被认为有诱导达西认罪的嫌疑。
  艾弗里的辩护律师迪恩·斯特朗(Dean Strang)和杰瑞·布丁(Jerry Buting)因为《制造杀人犯》的播出而大受欢迎。他们找到了案件中的许多疑点,并把矛头直指警方的调查能力与可信度。
  由于此前马尼托瓦克县警察让艾弗里蒙冤18年,这起案件的调查移交给其他县的警官,但是有两位当初涉及第一桩冤案的马县警官安德鲁·科尔伯恩(Andrew Colborn)和詹姆斯·伦克(James Lenk)主动请缨加入调查团队。据说科尔伯恩和伦克在艾弗里蒙冤入狱最终获释之前,就已经发现了能够洗脱艾弗里罪名的证据,但他们视而不见,以致艾弗里多坐了10年牢。在艾弗里提起诉讼要求马尼托瓦克县赔偿巨款后,科尔伯恩、伦克以及他们的上司三人一度被免职。而科尔伯恩和伦克加入调查队伍后发现了重要证据,包括在第七次搜查艾弗里的住所时发现了受害者的车钥匙,又在时隔4个月后的调查中在艾弗里的车库中发现了子弹壳,子弹壳上有受害者的DNA。艾弗里的辩护团队一直认为艾弗里是被人栽赃的,而腐败肮脏的警方有最大的嫌疑。艾弗里也一直坚称,他因天价诉讼赔偿惹恼了当局而被诬陷为凶手。
  最初陪审团讨论时,12人中有7人认艾弗里是无辜的,3人认为有罪,两人表示不确定。但经过漫长的争议后,2007年陪审团一致裁定艾弗里和达西罪名成立,判处终生监禁。最近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陪审员站出来表示艾弗里是无辜的,但他出于自身安危担忧而不敢说出来。“他们说,他们认为这个世界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导演狄莫斯对CNN财经网说道。
  纪录片播出后引发了各方争议。有评论认为,纪录片导演通过制造诸多不确定性和悬念迭起,巧妙地操纵观众,让人们相信艾弗里其实更多是被栽赃的,他是否有罪还值得商榷。也有人质疑网飞作为独立媒体是否能充当破案者或是审判者,以此来引导民意。截至1月6日在白宫请愿网站(WhiteHouse.gov)和社会请愿网站(Change.org)上要求总统奥巴马赦免艾弗里的签名已经超过30万。就连著名黑客组织“匿名者”也在Twitter发文称,要曝光安德鲁·科尔伯恩和詹姆斯·伦克两人涉嫌共同谋划此事的电子邮件和通话记录,要找出证据来证明艾弗里的清白。
  有人认为艾弗里无罪,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艾弗里是杀人凶手无可辩驳。前卡鲁梅县地方检察官肯尼思·克拉茨坚信艾弗里是有罪的,他召开新闻发布会,认为纪录片《制造杀人犯》故意忽略关键的事实,并列出了一系列详细证据:纪录片淡化了艾弗里用火焚烧猫的经历,而这点可以反映出艾弗里具有极端暴力倾向;艾弗里曾在狱中对另一囚犯表示想要建立一个拷问室,那样他就可以强奸、折磨甚至杀害年轻女性;辩方称艾弗里的血液样本被窃取,但警方在受害者车中发现的艾弗里的DNA来自他的汗水,并非血液;受害者的手机、相机和掌上电脑在艾弗里住所旁被烧毁;艾弗里在受害者遇难那天接连打了3个电话,其中两个电话使用匿名电话号码,而且艾弗里主动要求汽车杂志社派遣受害者去他家,据说在受害者被害20天前,她曾到过艾弗里住所,当时艾弗里开门时只裹了一条毛巾等等。种种证据和迹象表明,艾弗里并非无辜。因此关于艾弗里是否有罪的舆论争议更加复杂。
2007年,因为被指控谋杀,45岁的艾弗里被判入狱32年

  但艾弗里究竟有罪还是无罪,并非简单的请愿活动就能判定的。《制造杀人犯》更大的意义应该是为美国司法体系敲响了警钟。有评论称,艾弗里究竟是不公正的体制制造出来的杀人犯,还是当年的利益相关者捏造出来的杀人案,这是一个开放的命题,但法律也会犯错,警察不值得信任,这远比艾弗里是否有罪更具破坏性。狄莫斯认为艾弗里的故事只不过是美国司法系统内无数被淹没的案件之一。《大西洋月刊》发文称:“《制造杀人犯》才是现实中的‘美国恐怖故事’。”
  艾弗里的辩护律师迪恩·斯特朗在影片结尾时说:“时到今日(指案发十年后),我情愿觉得艾弗里是有罪的,不然如果他真是清白的,想到他在监狱里的那些日子,为了一件他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儿,真的让我内心觉得十分崩溃与恐惧。”
其他文献
如果想创建一个国际性商业品牌,地点的选择很重要,因为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今,网络购物早已成为大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种消费方式,只要鼠标点一点,千里之外的人就能买到你的产品。不过古巴首都哈瓦那却是个例外,在这儿创建品牌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古巴首都哈瓦那是一座饱含着岁月痕迹的城市,她就像一位迟暮的美人。走在熙熙攘攘的古城街道上,仍能瞧见许多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就是这些由不同风格建筑组成的艺术宝库,赋予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是历史很可能会重演。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总会有惊人的相似。今天我们反思东亚的国际关系,不妨可以先看看欧亚大陆的另一端,让欧洲作为东亚的一个参照物。从相互厮杀到走向一体,这条道路很不平坦,但欧洲的大国却走得很坚决。那么东亚有没有可能走出一条挣脱历史宿命的新兴国际关系道路,走向持久的和平与繁荣呢?相信这才是对东亚关键大国的真正考验。  2013年8月15日,在东京千代田区日本武道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朋友圈就会开始热火朝天的“晒妈大赛”,送礼物、祝福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白已经成为母亲节这一天的桥段。  一直以来,“母亲”都是一个非常繁重的职业,人们对她们的评价也总是很严苛。孩童是一种很脆弱的生物,他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失望、困难甚至有更糟糕情况发生的时候,而母亲在他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孩子出生的这天起,母亲就注定是责任方。  在文学上,有很多作品也探讨了母亲的责任
1945年的1月27日,是纳粹德国奥斯威辛集中营被解放的日子,后来,每年的这一天也成为了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从1940年起,这个位于波兰南部的死亡集中营,在5年内屠杀了约110万人,其中九成受害者是犹太人。拉莱与吉塔(小图)的感情最初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里萌芽  然而在这段人类最黑暗的历史中,一段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恋情,曾悄悄地在集中营充满恐惧和死亡气息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集中营首席刺青师  1942年4
2月14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布劳沃德县一所高中发生枪击案,造成17人死亡,至少14人受伤。案发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指示司法部制定新控枪措施,美国学生及其他社会人士也纷纷采取行动,要求政府将民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这一次呼吁控枪的声浪是空前巨大的,以致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美国控枪的“拐点”已经出现了。  其实校园枪击案在美国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相反,由于美国在校园内禁枪,看似一尘不染的校园反而成了枪
经常在匈牙利报纸和杂志出现的名流中,有一个人的频繁露面可能难以让外人所理解。这是一个一直以诞生很多(从人口比例上来说)诺贝尔奖得主和奥运会奖牌得主而自豪的国家,但这个人出现在该国媒体时,一般都是被冠以一个“奇怪”的前缀——总理的牙医。  牙医贝拉·巴托尔菲(Bela Batorfi)的成名可以追溯到2010年,保守主义的青民盟(Fidesz)在那年的国会选举中大胜,结束了社会党八年的执政。当年41
过了珀斯(Perth)继续向北,漫长的道路沿着印度洋蜿蜒,孤独地朝着远方的未知向前。该如何形容它呢?  它像一根丝带,巧妙地装饰着西边闪闪发光的海面;又像是湛蓝的天空伸了个懒腰,一不小心触碰到了远处的地平线。细碎的阳光洒在灼热的柏油马路上,踩着光影一路向北,灌木丛中点缀着一朵朵橘黄色的小花,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柑橘的味道。“弗里曼特尔医生”  这个阳光明媚的周六,又是我们在西澳度过的完美一天。唯一让
2019年12月2日,32岁的英国飞行员LeeMumford 在驾驶舱拍摄的夜空。过去五年,Lee 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飞往全球各地的路上,工作间隙他用镜头捕捉世界各地的风光。德国农民的抗议艺术2019年11月26日,多達5000辆拖拉机抵达德国首都柏林,抗议政府最新的农业政策和环保规定。某些区域交通陷入相对停滞,最终,抗议者聚集到柏林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
康斯坦丁·马科夫斯基的油画《喝茶女》  早前读苏俄文学,几乎每一部都会出现茶炊,如“茶炊在桌上扑扑地响着,屋子里漂荡着奶渣煎黑面饼的热哄哄的味道,这逗起了我的食欲”(高尔基《童年》),“聂赫留朵夫刚要走到茶炊旁去斟茶,忽然听见阿格拉芬娜的脚步声……”(托翁《复活》)。此外,茶炊还出现于《安娜·卡列尼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等名著,其家庭地位堪比中国的筷子!  既有茶炊必有茶。今年6月
2017年1月20日,希拉里与丈夫克林顿一起参加了特朗普的总统就职典礼。在希拉里最新推出的《发生了什么》一书中,她回忆道,在典礼现场,她有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其实,换句话说,在那个总统就职典礼现场,希拉里的魂丢了。  对希拉里来说,输给特朗普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在选举结果公布之前,她甚至只准备了胜选演讲,而没有准备败选演讲词。她已经准备好了在2017年1月20日那天成为白宫的新主人,却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