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矿粒径精细变化下的磁性特征研究

来源 :江西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07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地磁学研究中,精细粒径磁性样品中能否提取有效古地磁信息是古地磁学研究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基于这一问题,应用MERRILL软件对30 nm、60 nm、88 nm、150 nm截角八面体磁铁矿颗粒进行多次微磁模拟,发现:1)在常温下单畴(single domain,SD)、易轴指向单涡(easy-axis aligned single vortex,ESV)颗粒具有较高且稳定的矫顽力,而难轴指向单涡(hard-axis aligned single vortex,HSV)颗粒则存在波动;2)温度变化情况下,SD、ESV颗粒依旧保持较强的热稳定性,而HSV颗粒依旧存在波动.据此,推断SD结构与ESV结构磁铁矿颗粒可以作为古地磁学研究的良好信息载体.总之,该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良好载磁颗粒的粒径范围,从而提高了有效古地磁信息的提取.
其他文献
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遥感技术的快速应用发展,使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鄱阳湖进行动态检测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由于鄱阳湖季节变化特征明显,首先对鄱阳湖2018年1月枯水期和2016年7月丰水期Landsat影像分别采用归一化水体指数法、改进归一化水体植被指数法、自动水体提取指数法和谱间关系法对其进行水体信息提取.再根据该月份高精度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可以得出枯水期采用MNDWI,丰水期采用AWEIsh水体提取方法效果最优.通过获取的2009—2018近10年鄱阳湖
通过1980—2013年潮汕地区6期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33年间潮汕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统计数据、政策因素对该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3年整个潮汕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扩张了1230.87 km2,建设用地面积扩张速度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地建设用地扩张,以占用耕地为主,占用比例高达72.19%,但2000年后耕地侵占量明显下降.水域在1980—1995年潮汕地
利用POI数据研究城市零售业布局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推进剂.以南昌市POI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法、最近邻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南昌市零售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昌零售业在空间分布上以赣江为轴,沿赣江分布红谷滩核心和老城核心2个主要核心,形成城东商圈、高新区商圈、九龙湖商圈、西湖商圈等多个次要核心.交通、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对南昌市零售业空间布局影响较为明显.整体来看,南昌市零售业POI数据研究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南昌市零售业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南昌市城市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针对高分六号(GF-6)卫星WFV传感器单相机超大幅宽成像和影像分块分发的特点,以谷歌地球影像为参考,通过分析同名点坐标差异,对GF-6卫星WFV影像几何定位精度进行了长时间序列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单景WFV影像而言,左、中、右3块子影像均出现了明显的系统误差分布情况,且误差大小依次增大.对于长时间序列的WFV影像而言,各影像定位误差方向均指向西侧,即跨轨方向误差明显大于沿轨方向误差,且中间子影像的定位误差波动最小,整景WFV影像平均平面定位误差约为676.26 m.
为解决水环境背景值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间的冲突,选取黑龙江省汤旺河源头水保护区作为典型区域,开展特殊区域地表水环境背景值问题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工作.识别了保护区地表水背景值问题,计算了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CODMn)以及氨氮(NH3-N)背景值表征范围,结合我国水环境管理评价现状,提出了背景值影响下水质评价方案.鉴于自然环境是地表水背景值的主控因素,而径流是背景污染源(腐殖质)流失的主要驱动力,基于SWAT模型,结合未来RCP45与RCP852种气候情景模式,预测了未来时段内汤旺河背景值表
旅游业迅速发展和景区的无节制开发,使得景区的生态环境、资源受到了威胁.通过对景区生态敏感性分析,提出相应措施来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本文以泰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法的研究方法,选取9个因子进行生态敏感性单因子分析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泰山风景名胜区整体生态敏感性以中、高为主.不敏感区面积为855.75 hm2,占比8.08%;低敏感区面积为2174.73 hm2,占比20.53%;中敏感区面积为2933.13 hm2,占比27.68%;高敏感区所占面积最大,面积为3093.86
利用江西省87个地面观测站1981—2020年逐时降水量资料,并对小时降水量≥20 mm/h的降水进行分级,对3个等级(20~30 mm/h、30~50 mm/h、≥50 mm/h)小时强降水次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江西不同等级强降水发生频次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20~30 mm/h、30~50 mm/h等级小时强降水发生频次增加非常显著;不同等级小时强降水次数在21世纪00年代中期发生增加的突变;江西大部分观测站小时强降水次数呈增加趋势,其中江西中东部临川—丰城一带不同等级小时强
国家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居主体地位,对山岳型国家公园进行景观特征评估,可以有效识别景观特征区域,了解其整体景观面貌及特质,为我国其他类型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参考.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基于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理论,依据地貌、地形起伏度、坡度、地质、土壤、植被、水域、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九类要素,借助ArcGIS和SPSS进行二阶聚类分析,将武夷山国家公园分为17类景观特征类型,192个景观特征区域.最后对山岳型国家公园景观特征识别在国家
基于常规天气图、地面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7年6月5日抚州市一次飑线过程的地面气象要素、环流形势以及天气尺度、不稳定能量、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此次过程在中高纬度“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下,中低层西南急流的形成促成了大气对流不稳定,地面辐合线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触发机制.飑线过境时温、压、湿等气象要素发生了剧烈变化.飑线形成之前,低层增温、增湿为强对流天气发生累积的不稳定能量起到促进的作用.快速东移的弓形回波带、在回波所经之地易出现雷暴大风天气;径向速度图上大片负的速度区前沿出现速
虽然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效率和器件稳定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由于受到电子传输层的影响,其效率仍低于理论值且器件稳定性仍有提高的空间.系统介绍了典型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以及无机/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各自的优缺点,并结合器件效率和稳定性梳理了单层、双层以及三层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于合理设计电子传输层材料以兼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