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见过的校园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好像从来都没有认真地看过你的学校。
  但是当你慢慢开始回想,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校门处的那条小溪,两岸长满了云南黄素馨。你每日都会看到它们一次,看着它们绿意葱葱地垂在岸边;看着它们在早春最先绽放出娇嫩的花,鲜活又明快,一小朵一小朵极为认真地开在春风里;再看着它们在数十日后又变回了你最初见到它们的样子。
  云南黄素馨和迎春花长得很像,连花期都一样。你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这般执拗地去分清楚它们。但是你知道,在这个学校的日子里,你也会认真地开出哪怕是那么一小朵的花,认真地去看、去接触这个世界,就像认真地去认出黄素馨和迎春花究竟会有什么区别。
  你以为春日里,你记得的,只会有黄素馨。因为你的同学,你的老师,赞叹得最多的,也总是它。可是你知道,黄素馨扎根的那片地上,还有另外一种花——波斯婆婆纳。你本不该对它有兴趣的。春日里它随处可见:田埂上,马路旁,长着它;活了几载的,活了几十载的,见过它。很少有人叫得出它的名字。它太普通,也开得烂漫到廉价。
  你却知道,若仔细地打量它,淡紫色的里子配上纯白的衬子,与碧绿碧绿的萼片依偎在一起,倒也有几分朴实小巧的丰姿。再加上一片片星星点点地开,正所谓“叹息同心期”,平添了繁华明丽的味道。你觉得自己可以像婆婆纳,你也许没有那么耀眼璀璨,没有那么万众瞩目,但你也可以在那片小小天地里,拥有属于你自己的星光。
  沿小溪往前走几步,就是食堂。坐在食堂里吃饭,有一个念头总是萦绕在你的心上。你想去食堂对面的石桌上吃一餐饭!其实你牵挂的不是平凡无奇的石桌,而是它周围种的紫藤萝和凌霄花。春意最浓的时候,也就是紫藤萝开得最盛的时候。本是在冬日里枯涩盘曲的藤条,此时也会在石桌上方架起紫莹莹的一片。紫藤萝像雾。你想,没见过紫藤萝的人一定是无法领会这句话的精妙的。那一串串挂下来的紫花,尚未全开时,是浓郁的深紫,紫得耀眼,真的好似能滴下来;待到完全开放了,又变作了浅浅的颜色,甚至有些近于白色。远远看去,一架的紫藤萝高高低低,深深浅浅,真是宛若流澹回转的烟岚清涓。碰上雨天,水珠融在那流动的紫雾里,好像也带了紫色。你依稀可以闻到,水珠划过你面颊时,还沾有清浅的紫意,带着丝丝缕缕的香气。你觉得,紫藤萝,大概是你见过的、最适合开在雨季里的花了,且只能配流转缥缈的春雨。你在课本里学到过舒婷的诗,她说“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可学校里的凌霄花,却是攀援在紫藤萝的藤上。暮春初夏的时候,方开始打苞,盛夏开得最为绚烂。你暗自琢磨着,大概凌霄也有不同的脾性,有些借着人家的高枝为了炫耀,也有些借着高枝只为延续一段春日里的情意。你是喜欢凌霄的,不仅仅喜欢它盛满金蜜色阳光的亮橙花盏,你总疑心那阳光能被酿成蜜酒淌下来,也喜欢在艰辛的三年里拥有自己的一份小欢喜小情怀。或许,你想,更是喜欢有一颗未曾迷失于浩繁卷帙而有独特感怀的心。
  你记忆中校园的秋天,没有文人骚客笔下的凄清,也没有什么反其道而行之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只是每日上学路上栾树会飘下小灯笼似的果实(很像那种菇凉果),水红色的外叶包了中间黑色的小圆粒种子。在你看来,栾树的果实美极了,可是没有什么人像你一样弯腰去捡。他们行色匆匆又斗志昂扬,怀揣着热血与梦想,奔往属于他们的地方。秋天这个词,此时于他们,还没有染上应有的意义。因为在这里的日子仿佛只是为了奋斗而存在,当你多年以后再回想这里的一切,你不会想再来一遍,但你会非常怀念,怀念这段闪闪发光的岁月。你不会去注意衰败的枯草,萧瑟的落叶,你只能看见教学楼的花坛里,一棵棵火红的鸡爪槭,也陪你一同燃烧着属于你的青春。
  你很讨厌冬天,讨厌冬天的寒冷,冬日里的体育课,总是比夏日里的要更受歡迎些。在通往体育馆的路上,你可以闻到蜡梅的香气,汹涌而无可抑制地冲进你的鼻腔,偏偏又若即若离,宛若无边的半透明的浅黄丝缎,拂过你的脸,转瞬滑离。你有时也很奇怪,蜡梅很香,可再强烈的香味,依旧不能说浓郁,因为它总带着一股清幽的意味。嗅觉比味觉还要神奇,让你心心念念的香气,只有再次闻到,你才能重新回忆起它确切的魅力。你与你的朋友们手拉手,冬天里的阳光比夏天更得人心,打在你们的身上,有一种温暖的恣意。你会难过,难过有一天你们终将各奔东西,茫茫人海,潮起潮落,最终忘记了彼此的姓名与脾气。可你也相信,这种感情从未逝去,它和蜡梅的味道储存在了一起,当你们再次相遇的那一瞬,就会迸发出曾经动人的香气。
  就像你说你从未见过这样的校园,可它就存在你的记忆里。
  (指导教师:文心全)
其他文献
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
期刊
人都喜欢读好文章。好文章有一种气场,你一接触,就有一种被强烈吸引的感觉,你便不忍放手,要把它一口气读下去,下次,还要找这人的书读。我读王开林的书就是这种感觉。他的书对我们学习写作有什么提示呢?今天只谈一点:铸就文章思想的深度。  好文章,也写鸡毛蒜皮,但一经他手写出来,便有不同凡响的味道,能触得你心灵猛然一颤,能让你读到不同一般的见解,能让你放下书以后有经久回味的欲望。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这文章有思
期刊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rn“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正是时下某些所谓“小鲜肉”偶像令人错愕的“娘炮”形象与做派.近日,新华社发表评论
期刊
小小说,是随着时代节奏加快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小说样式。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小小说是什么》一文中写道:“小小说……不能有叙事诗那样的恢宏,也不如抒情诗有那样强的音乐性。它可以说是用散文写的比叙事诗更为空灵,较抒情诗更具情节性的那么一种东西。它又不是散文诗,因为它毕竟还是小说。”总体来看,小小说往往摄取一个侧面、一个镜头、一个瞬间,在较短的篇幅内展开故事、反映现实、揭示人性,折射出宏大的主题。  一 小小
期刊
前世今生:1921年10月,浙江一师学生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等创办了文学团体“晨光社”(次年成立“湖畔诗社”),得到叶圣陶、朱自清、刘延陵等教师的支持,开创了杭州高级中学
期刊
前些日子,一位读中美合作专业的学生在与我微信聊天时感慨道:“高考的英语不叫英语,那就是一门考试,英语课就教你怎么通过考试……”当你直面案前一摞一摞的考卷,那年小心翼翼应战中考的情景还是那么记忆犹新,如今又不分昼夜地为高考而祭青春,上了大学还将有四六级等各种考试,如果我们不多做一番思索的话,的确是极容易被蒙蔽的,以为一次又一次的大大小小的考试就是学英语的道路上那鲜活的路标。然而,果真只為考试吗?非也
期刊
天像是被洗过一样的蓝,白云朵朵点缀在瓦蓝的天上,纯净得像是一朵朵刚盛开的白莲,四周草木葱郁,枝繁叶茂,是一种翡翠一样盈盈的绿。  耳边传来呼呼的热风,其间夹杂着教官严厉平正的口号声:“立正!”他还说:“要动之前必须给我喊报告,不然不可违反。”  我只觉得被这热气蒸得有些昏沉,但我的脑海中唯一的一丝清明告诉我“教官之令不可违背”,这几天的磨砺让我明白,我如今是一名光荣的钱清中学生,我如今是教官的一名
期刊
对于在德鸿园住惯的人,若不斟酌些食事,便称不上湖中人。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湖州只是江南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城,但湖中学生却食性各异。以孔老夫子所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形容湖中学生,倒是极好。当我未踏入求真门时,就早有耳闻,湖中有两件事是让不得的:一是湖中的魂灵,二是学生雅食的风气。  湖中的山水是养人的,新校区初建的时候,沈校长予食堂以佳名,曰“思念楼”,另取一奇石刻字立于道旁,今已十载有余。 
期刊
策源地主要是我刊策划的主题写作。从2017年开始,本栏目将分期推出“乡土文化”主题写作系列以及“人物描写”主题写作系列等。印象关于在校高中生中擅长写作者的人物访谈,被
期刊
在学校待久了,与世隔绝,难免带上了点“不知日月长”的山中隐居般的滋味。转头问后桌日期,问得多了,他也就叹:“你不是刚问过吗?”怎么感觉已经过了很久很久呢。  判断年月的主要依据是课程表,再对照一旁精确到分的时刻表,而后是漫无边际地数秒。本是有《新闻周刊》强势彰显新时代气息,不知为何连它也消失好一会儿了。迷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一如马孔多迷失了三年的洪水,彻底陷入对周遭自我的恐慌中,迷茫无措。曾日月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