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2年公布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经过近40年的努力,湖北荆州的历史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压力下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协调和引导。本次规划基于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理念,深入分析荆州的历史演变脉络,明确保护底线,贯彻整体性保护和格局保护的思路,积极引导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以期取得保护与发展之间的有效协同。
其他文献
省总工会举行党史学习教育第一专题集中学习。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子强教授进行专题辅导。
文章将黄河干支流、长城防御线、晋商线路等视为晋系区域文化和乡土建筑的主要传播途径,得到三个结论:一是将汾、渭河入黄河口的地带视为“中原”文化及其乡土建筑的核心区域
黄河晋陕沿岸中原官话区汾河片的风土聚落,与相邻的晋中及晋东南地区相比,呈现自然的有机形态,并存在“村寨分离”特征。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与口述史研究,从“村-寨”关系及边
文章以唐代之后西安地区历代城市的城垣格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辨析、互证古代史志、考古报告与物质实体,发掘、精研已灭失建筑的历史影像,尝试梳理总结城垣格局在隋唐、唐末
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初期,包括设备在内的技术措施在建筑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图根哈特别墅中的建筑设备表现更为典型,成为建筑师实现空间理念的重要手段。作者结合相关资料并经多
文章以明代洪武朝对官式建筑制度的整理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明初遗构太原崇善寺大悲殿的建筑特征,探讨了明初官式制度如何在地方得以落实。研究发现,崇善寺大悲殿作为洪武朝建
文章首先对越地和越地建筑文化的定义作了说明,介绍了越地山水地貌的基本特征,指出正是在这样特定的地理历史环境中形成了越地聚落紧凑的山水空间特点;文章还剖析了越地自春
文章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改造设计为研究案例,对建筑馆从一期至三期的变迁和历时性改造过程做了简要说明,通过对回应具体问题的策略论述,从功能重构、空间演绎和环境共生
国际报道1.盖蒂保护研究所发布新书盖蒂保护研究所于2021年2月4日发布新书《二十世纪历史主题框架:评估遗产地的工具》。(The Twentieth-Century Historic Thematic Framewor
位于大别山麓的九三五六厂又名淮海机械厂,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三线建设运动中安徽省内地方军工企业的布点之一,属于典型的小三线建设成果。在经历几十年的变迁之后,开始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