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生成灵动语文课堂的“催化剂”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7014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最喜欢和关注的?答案肯定是众说纷纭,其中的见解定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特别是近来倡导的“先学后教”教法更是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成为一种共识。这此中的“预设”更是必不可少的有效准则。利用预设,给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让他们自由大胆探索;利用预设,给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机会,定能使得课堂教学更有灵性,展现丰富的人文化和情趣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探知语文的天堂和乐园。
  一、问题留白,鼓励发“杂音”
  课堂应该是学生议论纷纷和叽叽喳喳的乐园,更是他们不畏艰难和不惧权威的试验场。结合课程教学要点和学生的学习认知难点,多给他们相应的问题留白,能使得他们在不断展现自我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多留问题,能到意想不到的“杂音”。在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中,不妨建议学生先观察教材中的插图,鼓励他们运用讲故事的形式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能使得学生针对观察的内容主动提出相应的观点,便于他们梳理出相关的表达素材要点;另一方面,能使得学生带着兴趣主动描述自己的理解感知。有的同学说看到了我国古代人们梦想的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认为人们在作者各自的事情,可谓是安居乐业。有的同学说,看到了一户人家活动的场景,老人在享受天伦之乐,纺布交谈;年状的赤臂除草;稍大的在在编织笼子;小儿子在剥莲蓬。有的同学则是从绘者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古时人们的劳作生活状况等进行了一一的介绍,展现了不一样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同引导学生从古诗相应的词汇中摘录出相关的要点进行深入交流。
  二、任务引领,焦点提“异议”
  教师走下讲台多俯身和学生交流,定会听出意想不到的好声音。先学后教的运用,就是让教师将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带着问题思考、带着疑问讨论、带着异议争辩中明白相应的道理,远比从教师讲解和教参解读中获得的认知更有现实意义。
  任务引领,让课堂更加异彩纷呈。如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中,我建议学生思考:徐悲鴻先生的代表作有哪些?徐悲鸿先生为什么能去的如此大的成就?在指导中,要求学生运用同桌交流的形式完成第一道思考题目,帮助他们从整体认知中筛选相应的有效信息。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印象后,可建议他们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针对徐悲鸿的辛勤努力来主动提出相应的观点和看法,帮助他们在主动尝试中获得更多认知内容。在学生讨论中,我则以观众的身份多走下静态聆听他们的意见,在他们“欲言又止”的时候送上一两句提示语,帮助他们在主动表达中获得更多丰富内容,让他们能真正表达内心想法。
  三、情景再现,模拟展“个性”
  让学生由课堂的听讲者主动走向台前,演绎着自己的精彩,更是灵动课堂的重要内涵。教师则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搭建舞台,让他们在尽情表演中获得更多思维灵感。情景再现,能使得学生在不断模拟尝试的过程中生成无限创意。
  展示情景的过程就是个性不断丰富的过程。如在《三打白骨精》教学中,围绕学生熟悉的故事情节,可建议他们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完成阅读。我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主动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有的同学扮演了白骨精,展现了其一副妖精的嘴脸和阴险狡诈的模样,让全班同学都“咬牙切齿”和“恨之入骨”。有的同学则扮演了唐僧,将其善良和胆小怕事的模样刻画得活灵活现。有的同学扮演了孙悟空,展现了其火眼晶晶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勇于承担精神,等等。很多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带道具和设置舞台,惟妙惟肖地表演了相关故事情节,使得课文更加有动感。学生也根据各自的理解主动融入了自己的想象,让情景剧成为他们展现想象力的舞台。
  遵从学生的差异和丰富思维想象力,多给他们相应的指点,能帮助他们在大胆模拟的过程中不拘一格展现,增强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总而言之,多从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趣点中找出更多预设的内容,帮助他们在主动探知和自由尝试的过程中积淀深厚语言文化知识,更利于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多给学生留一些有趣的话题,让他们在自觉关注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有价值信息,必定使得课堂充满灵性和动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三堡乡中心小学(223212)
其他文献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语音处理能力、语言组合能力等,尤其是临场情形下,言语者根据语境用语言表达内心思想的一种能力。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语言表达能力有一个培养的契机,需要语文教师高度重视。本文试基于笔者自身的探究,谈谈其培养策略。  一、 安全的心境是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第一关键,就是打破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真正做到敢于表达。关于这一点,笔者的经验有三:  其一,让学生认
朗读训练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占的比重非常的大,如果学生的朗读能力上不去,那他对句子的理解就有问题,对文章的理解就无法达到全面有效,对语文的学习就无法进行,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加强朗读的训练。  一、在朗读中掌握技巧,体会作品的画卷美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非常的多,其中有一项就是朗读教学,按照朗读的标准,从汉字的发音,朗读的节奏变化,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表达,这些都是训练的范围。朗读训练
由陈元龙策划、王沛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发行的《中国花儿曲令全集》一书,终于和广大读者、特别是“花儿”爱好者、演唱者及研究者见面了。原中国音乐家协会分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以读促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诵读体会,强化语言感受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个性化解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例如在教学
阅读教学“着眼于”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这个能力用语文教育老前辈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摆正“教和学”的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我在课堂中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此。我将班内学习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学习动机、交往技能等情况合理搭
新课标强调要组织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不仅依赖于学校,同样也需要家长发力。而亲子阅读则是最好的形式之一。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创造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同样也可以与孩子分享阅读快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然而当前很多学校虽在搞亲子阅读,但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笔者结合实际,选择部分家长对亲子阅读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氛围不够浓烈  现在很多家庭,宁愿花费大笔金钱装潢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