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收发有妙招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一线教师经常为课堂上跳绳的回收与分发而犯愁(跳绳经常缠绕在一起,一时难以较快解开而影响及时分发),笔者经过实践,发现了一种便捷的跳绳收纳法,取一条横幅或过时的招贴布(广告布),即可解决,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回收跳绳
  1.平铺布条(图1)。
  2.依次放绳(图2)。
  3.逐条卷起(注意裹紧1条,再裹下1条,留点间隔)(图3)。
  4.卷起一捆(图4)。
  5.放入箱中(图5)。
  二、分发跳绳
  1.抱出绳袋,分类摆放(图6)。
  2.打开绳卷,摊开待用(图7)。
  3.依次排队,按需取绳(图8)。
  以上就是利用条幅便捷收发跳绳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因跳绳缠绕,而出现“解不开结”的现象。既节省了绳子发放的时间,又使收绳子井然有序、发跳绳清楚明了、归还跳绳便捷利索。当然,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如,根据跳绳的长短、分类来标注用途(如参加花樣跳绳比赛用绳子)等,使用起来将会更加便捷。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强调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习得运动技能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但是,当前在大多数小学,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手段陈旧,且忽略学生间的
2020年12月底,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并出台《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以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方案。未来的体育课上,将会有46个项目供中小学生选学,网球是其中之一。  《行动方案》和《措施》的颁布,将
《从“弊”到“利”的华丽转身》一文,重点描述了魏玉柱老师采用制作简易器材、测算器材数量、规划布置时间的教学方法,解决了学生学练技能与体育器材布置之间的矛盾。学习中,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慢慢映入笔者眼帘。  教学中,诸如跳箱摆放、单杠数量等场地器材的问题,笔者自己也常常存在一些困惑。魏老师通过反复的思考实践,制作仿真、便携的简易球门,解决了实需器材大、重、少的问题;观察学生学练状态,合理设计器材数量,
马老师的教学案例虽立意“草根”,但主旨却别出心裁,切入点虽小,但折射出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且恰到好处地把控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收”与“放”,巧用一线课堂中生成性资源并加以放大其育人强技功效,犹如心灵鸡汤,让课堂教学瞬间华丽转身。  一、睿智有道  1.视角敏锐,凸显主题。党和国家的有关要求与规定是指引我们从事体育教育教学的风向标,对此仅有8年工作经历的马老师彰显出极其敏锐的理念与政策视角。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中都明确了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建构的重要性,同时,健康领域课程与大中小体育课程一体化同步,也将更好地完成幼小衔接。因此,我们依托课题研究开展幼儿园整合式体育课程一体化建构。  一、课程理念  “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明确了幼儿园体育课程一
当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练”与“赛(评)”,或只注重了学生的“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与“赛(评)”,从而导致了“学”“练”“赛(评)”脱节或分离,出现了体育课成“训练课”等不良现象,“教教材”“轻能力”等弊端屡见不鲜。如何落实“教材三个一”,实现“学、练、赛(评)”课堂教学实践的一致性,让学科核心素养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笔者结合2019年1
如何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面向全体学生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问题学生”不是天生的,只是在其学习生活中受到家庭、學校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因此,在教育“问题学生”过程中教师更要多一些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成功转化的目的。  学生A就是这样一名学生,文化课成绩差,性格有点偏执、易动怒,很多同学不愿和他交往
为进一步推进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重点项目“‘五·四’学制区域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JZ043,以下简称“课题”),交流展示各研究学校取得的研究成果,加快区域学校体育整体改革步伐,2019年4月11日—14日,烟台市教育局在烟台经济技术開发区举办了全市学校体育省级重点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烟台市教育局体卫艺科主任王青辉,烟台市体育
一、掌握运动技能是否必须推进“体育走班制教学”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没有真正掌握1项运动技能虽是现实问题,但这主要是当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太少等所致,未必非得推进“体育走班制教学”才能解决该问题。笔者对此做如下解答。  一是学生没有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确实有体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而且是主要原因,但也要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呢?所谓质量,一个是质的
一、教学创新的领跑者  多年来,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大班额男女生混合授课不利于因材施教,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不能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技能,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呢?体育课怎样上才能引导学生深刻体验运动的乐趣、理解运动的价值,促使学生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转变,从而喜欢学校体育,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呢?基于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