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情与情理法:教育惩戒的立法逻辑与实践诉求

来源 :当代教育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ear0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正面教育一样,惩戒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多维困境中的教育惩戒,需要坚持“法-理-情”立法逻辑与“情-理-法”实践诉求相统一,做到情理法三尽,确保教育惩戒合情、合理、合法,以回应社会的道德期待与公众的伦理要求,实现有温度、有精度、有力度的教育惩戒。
其他文献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红色档案能够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鲜活教材,激励广大党员高举信仰之旗,践行伟大事业。目前,红色档案开发利用仍有不完善之处,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本文结合泰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对红色档案开发利用形式进行探讨。
摘 要:扬州园林因兼具南北特点而名扬天下。唐代以其盛世特质推动了扬州的造园,形成宫苑园林、衙署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名胜园林五大类。其中私家园林更在造园的时间、主体以及范围等方面充分体现出唐代扬州的时代性和城市个性。唐代扬州园林对后世的建园造林、景观塑造、城市经营,在城市化趋向、公众化属性、滨水化特征、精致化追求等方面具有启示。  关键词:扬州;园林;唐代;城市景观  “造园一名构园,重在构字
宜兴大理石资源丰富,材质优良,主要分布在张渚镇老虎山、田螺山、白云山等地。其中,咖啡色和红奶油色大理石曾在1975年被国家建材部评定为国内珍稀品种,分别以外贸编号052、059作为大理石出口品种。[1]1976年12月,宜兴接到任务:须在1977年3月21日前,为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工程开采140立方米大理石,其中咖啡色80立方米、红奶油色60立方米。宜兴完成开采荒料后,材料随即送往上海大理石厂加工成
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初步形成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正式确立起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创新。借助丰富的党史文献资料可梳理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的生成逻辑,揭示其化解矛盾、凝聚合力的奥秘,梳理该制度的价值逻辑,揭示其适宜管用、赢得民心的奥秘,梳理该制度的实践逻辑,揭示其服务社会成效高、潜能巨大的奥秘,从而为引导未来、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发挥功能价值。
教学气氛用来描述在特定的教学空间中发生的课堂情绪.教学气氛的主要特点是双重性,它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既是影响教学的主体,也是被影响的客体;它具有半即兴性的性质.教学气氛美是教学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感性和理性和谐的特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富有新意并且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和维持.教学气氛美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它让学习更有意义,增加迁移的可能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完善学习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理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正义事业,当前教育活动中多样的课堂行为、负面的情感体验、消极的意识态度以及冷漠的人际交往的现实境况折射出课堂教学“边缘人”处于一种被拒绝承认的境地.承认正义视野下的“边缘人”遭到了身体的排斥、权利的剥夺、价值的贬低以及情感的错位的实践困境,并分别造成了自信、自尊、自豪以及自我完整性的丧失.因而为消解这一现象,就应当在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增进情感关爱以促进教育爱的回归,切实践行教育公平,凸显学生平等权利以确保学生权利的赋予,转变评价标准,承认学生个体价值以实现对个体的尊重.
教学关怀是对课堂教学忽视情感而形成虚假理性的反思,是回归以人为本的有效教学的切实路径。课堂教学关怀取向强调关注师生的情感体验与感受,以爱、尊重、理解、平等、规则为价值导向,提供与学生生活世界相联系并能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内容,把认知、情感、身体、心灵和精神等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构建教师、学生、课程与环境之间互动的关怀关系。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关怀的学校氛围。教师以多种方式建构教学的关怀关系,使情感关怀与知识教学相统一,促进感情与认知共发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学文化是社会关于人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产物。通过考察教学文化的历史不难发现,其时代嬗变历经示范式教学文化、讲授式教学文化和探索式教学文化等形态。在当下全球化与多元化背景下,应构建“学教平衡”的教学文化,树立教学文化主体间性的关系意识,唤醒教学文化三重对话的变革意识,促成教学文化双向倾听的自觉意识,进而实现“以文化人”“使人文化”的教学目的,构建未来教学文化新格局。
抗战时期,由北平师范大学演变而来的西北师范学院,在陕甘一带艰难办学。该校在为国育才的同时,亦利用自身优势,并结合地方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地方教育服务工作。如举办和参与陕甘中学教员暑期讲习会、复办小学教育通讯处、创办小学教员进修班、成立乡村社会教育实验区、组织学生开展乡村社教服务等。这些探索一方面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另一方面也注重地方现实需要,主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对话中凸显地方特色,并在短期内集中师资力量提升在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总的来说,这些服务工作,均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切实促进了西北特别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华东师大以“职业化”为主线,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主体架构:以职业化专门人才需求为核心,建构核心课程、案例教学、实践训练和创新创业四大体系;以职业胜任力提升为导向,重铸招生宣传与招生复试、课程督导与课程审核、实践训练与实践管理、论文撰写与论文监控等八个环节,形成了一套较完善可推广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