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模拟血管炎样人工皮炎2例病例报告

来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2例儿童模拟血管炎样人工皮炎(DA)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例患儿门诊和住院病史资料,包括就诊过程、临床特点、相关实验室检查、病理资料等,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男女各1例,起病年龄为9岁和10岁.2例均在不同医院多次就诊,频繁、重复检查.均表现为双侧上肢、手或颈部紫癜样皮疹,形态各异,压之不褪色,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对称性分布于双手及口可触及的范围.1例伴鼻腔出血,1例伴皮肤疼痛、头痛、头晕.皮肤损害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无关联性,其中1例皮肤活检病理发现异物,对药物治疗无反应.患儿均极力否认皮肤损伤是自我造成的.结论 DA在儿童中罕见,皮肤损害表现虽无特异性,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分布于双手及口可触及的范围,皮肤活检发现异物有助于疾病诊断,DA患儿需重视其潜在的精神心理问题,多学科协作有助于DA诊断和管理.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床旁超声在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心排血量(CO)和容量反应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5至2021年4月30日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因病情需要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24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PiCCO监测入组时(0 h)和入组后2、6、12、24、48 h的CO、每搏量变异度(SVV);同时行床旁经胸心脏超声测定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下腔静脉直径(dI
凝血功能紊乱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以凝血与纤溶过程失衡为主要发病机制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全身微血栓形成与出血倾向是凝血功能紊乱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不良临床结局往往是诱发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并发症DIC又显著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而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又与机体的炎症反应紧密相关.研究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将为DI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可能.现从免疫与炎症反应方面对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机制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目的 调查贵州省各地州市县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建设化情况,以促进贵州省重症医学同质化发展.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实地采集数据核准的研究方法,首先将贵州省9个地州市88个县市区的公立医院分为东南、东北、西北、西南、贵阳市5条路线进行分批调查研究,设计重症医学科规范建设的调查表格,电子表格提前2~3d通过邮箱和微信发给重症医学科主任或其指定人员完成填写,现场逐项核对数据真实性,核对完成收取表格离开医院.结果 2021年4至7月完成贵州省9个地州市88个县市区建有重症医学科的146家公立医院(省级医院除外)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线粒体靶向抗氧化肽SS-31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6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阳性对照组(10只)、脓毒症模型组(20只)和SS-31肽干预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AKI模型;假手术组只开腹,不进行CLP.阳性对照组和SS-31肽干预组于术后30 min腹腔注射SS-31肽注射液(5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组均连续给药7d.于术后24 h眼眶采血,分离血
脓毒症是一种威胁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病死率高,已成为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都参与了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并能调控炎症反应,均可作为脓毒症的重要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LncRNA、miRNA和mRNA之间相互作用,在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lncRNA、miRNA和mRNA的调控关系,以及lncRNA-miRNA-mRNA轴在脓毒症炎症免疫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疾病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
背景 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在新生儿科非常普遍,基于耐药肠杆菌(CRE)败血症存在抗生素选择受限,复方新诺明(SMZco)可口服且其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较高,但说明书不建议在2月龄以下的婴儿中使用.目的 总结口服SMZco治疗新生儿CRE败血症的经验和临床疗效.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通过医院药物管理系统,检索并申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SMZco病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住院、入院时日龄≤28 d或矫正胎龄≤44周、住院期问CRE败血症诊断明确的病例,经新生儿医
目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自诞生以来在保证药品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药品GMP检查对推进药品GMP的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旨在对完善药品GMP检查工作进行讨论,为监管部门和行业提供参考.方法:作者结合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回顾了药品GMP的实施历史,分析了我国药品GMP检查发展的3个阶段历程,对国内外药品GMP检查的实施细节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与结论:在药品GMP认证检查的工作基础上,应围绕药品检查计划制定、检查的组织实施、检查报告和检查结果评定等方面继续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GM
背景 IVIG无应答KD患儿的治疗方案包括再次IVIG、英夫利昔单抗(IFX)和激素(IMP),目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价不一.目的 IVIG无应答KD患儿再次IVIG、IFX和IMP治疗效果比较.研究设计队列研究.方法 以IVIG无应答KD患儿为队列人群,再次治疗和补救治疗(再次治疗无反应)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我院)中进行,且能按时来我院随访行超声心动图(起病3个月内冠状动脉超声).初次治疗均为起病10 d内给予IVIG 2 g·kg-1+口服阿司匹林50 mg·kg-1·d-1,根据家长意愿选择再次和补
本文着重介绍网络Meta分析所需样本量的估算方法,包括有效合并研究数量法、有效样本量法和等效样本量法,并辅以实例演示计算步骤.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把样本量和效应估计值的精确性联系起来,介绍网络Meta分析的GRADE证据分级系统中对效应估计值精确性的评估.研究者在进行网络Meta分析后应评估当前样本量是否满足检验效能的要求,并据此对证据的精确性的升降级给出判断意见.
背景 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临床表型多样,根据病程可分为单相性和多相性,约50%的患儿表现为多相性病程.多相性MOGAD反复发作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损害.预防多相性MOGAD复发的药物主要包括吗替麦考酚酯、利妥昔单抗、硫唑嘌呤以及每月维持静脉注射IVIG,但目前预防复发的治疗方案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Meta分析探讨利妥昔单抗(RTX)治疗MOGAD的有效性.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