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预报是指导防治的基础工作.在使用性信息素进行成虫种群监测过程中发现了劳氏黏虫、莴苣冬夜蛾和斜纹夜蛾3种非靶标鳞翅目昆虫.对诱捕到的3种非靶标鳞翅目昆虫的比例统计发现,劳氏黏虫最为常见,其次为莴苣冬夜蛾,二者占非靶标鳞翅目昆虫的98%以上,斜纹夜蛾数量较少.非靶标昆虫的比例与调查时期有关,5月至10月诱捕到草地贪夜蛾的比例为97.01%,11月至次年4月,非靶标鳞翅目昆虫比例超过50%.对4种昆虫雄蛾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为基于性信息素的草地贪夜蛾准确测报提供技术支持.
【机 构】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东阳 32210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杭州 31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预报是指导防治的基础工作.在使用性信息素进行成虫种群监测过程中发现了劳氏黏虫、莴苣冬夜蛾和斜纹夜蛾3种非靶标鳞翅目昆虫.对诱捕到的3种非靶标鳞翅目昆虫的比例统计发现,劳氏黏虫最为常见,其次为莴苣冬夜蛾,二者占非靶标鳞翅目昆虫的98%以上,斜纹夜蛾数量较少.非靶标昆虫的比例与调查时期有关,5月至10月诱捕到草地贪夜蛾的比例为97.01%,11月至次年4月,非靶标鳞翅目昆虫比例超过50%.对4种昆虫雄蛾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为基于性信息素的草地贪夜蛾准确测报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是引起甘蔗花叶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在世界各大蔗区普遍发生,严重威胁甘蔗产业的发展.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SCSMV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SCSMV P1基因序列合成一对引物,扩增获得1 074 bp的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获得pET28a-P1SCSWV.将连接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菌株,经IPTG诱导后,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在分子量约为42 kDa处有
为探究人工养殖豆天蛾过程中卵的最佳消毒时长及筛选最优消毒剂配方,首先以38%盐酸+37%甲醛+水(0.5∶0.5∶10,V/V)为消毒剂,测定不同时长消毒处理对豆天蛾卵生长发育的影响,获得最佳消毒时长;再以此为基础,探究不同消毒剂配方(以下简称配方)处理对豆天蛾卵孵化率、25日龄幼虫存活率、体重和体长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毒30 min的豆天蛾卵孵化率(80.00%)、25日龄幼虫的存活率(59.72%)、体长(8.02 cm)及体重(8.96 g)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配方20(37%甲醛∶31%双
为建立快速、稳定的南方镰孢Fusarium meridionale特异性检测方法,对已报道的镰孢属reductase-like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寻找特异性SNP位点,设计出特异性检测引物F-Fm/R-Fm3.利用该引物对包括南方镰孢在内的30株镰孢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仅在7株南方镰孢中均扩增出400 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PCR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达到500 pg基因组DNA.
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是新疆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为明确不同发育阶段的多异瓢虫的耐寒能力,本研究利用过冷却点仪对多异瓢虫的3龄、4龄幼虫,蛹,2日龄雌、雄成虫分别进行了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的测定,并对其频次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蛹的过冷却点(-21.05±0.75)℃和体液结冰点(-17.45±0.89)℃最低;4龄幼虫的过冷却点(-15.02±0.55)℃和体液结冰点(-11.80±0.64)℃次之;2日龄雄成虫的过冷却点(-14.74±0.42)℃和体液结冰点(-11.26
为了筛选在不同发育天数的飞蝗5龄若虫前肠中及其前肠不同部位能够稳定表达的最适内参基因,选用β-肌动蛋白(β-actin)、延伸因子1-α(EF-1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核糖体蛋白49(RP49)和α-微管蛋白(α-tubu-lin)5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各候选内参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采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相结合,筛选出5龄飞蝗前肠不同部位和不同发育天数若虫前肠中的最适内参基因.结果表明,β-ac
褐痣拟栉叶蜂Priophorus fulvostigmatus Wei&Li是吉林地区草莓上新发生的一种食叶性害虫.本文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的方法,记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发育历期、繁殖力及其生活习性.结果表明:褐痣拟栉叶蜂在恒温25℃条件下卵、幼虫、预蛹+蛹和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6.96±0.37),(11.63±1.11),(11.47±1.13)d和(5.55±1.45)d,平均世代历期为(35.65±1.71)d,与在变温19~31℃(日平均25℃)条件下的历期略有差异.雌虫繁殖力较强,可进行有
为明确重庆地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交配型分布及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情况,对2019年-2020年分离的辣椒疫霉进行交配型和敏感性测定.研究发现重庆地区存在A1和A2两种交配型,且两者在大部分地区同时存在,测定的102株菌株中,24株菌株为A1交配型,78株为A2交配型,2种交配型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3.53%和76.47%.采自重庆潼南、巴南、石柱等地的102株辣椒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其EC50分布在0.107 5~0.438 3 μg/mL之间,最不敏感菌株是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侵染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毁灭性病害.为了明确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结构,对2018年甘肃省定西市、张掖市和陇南市采集的130株晚疫病菌进行了交配型和线粒体DNA(mtDNA)单倍型测定.结果表明:从130株晚疫病菌中检测到A1和A2两种交配型,A1交配型为14株(10.77%),A2交配型为116株(89.23%);检测到Ⅰa、Ⅱa和Ⅱb3种线粒体DNA单倍型,发生频率分别为88.46%、3.85%和7.
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安徽省6个地区的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并对其靶标的抗性突变频率进行检测,以明确2020年迁入安徽省的草地贪夜蛾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现状,为后续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马鞍山和宿州草地贪夜蛾种群对氟苯虫酰胺分别产生了 11.3倍和10.1倍的抗性;而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尚未产生抗性.且这4种杀虫剂的靶标基因均未检测到抗性位点突变情况.以上结果表明,6个地区的草地贪夜蛾对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均较敏感,在田间防治中仍可轮换使用该
为明确芒果切叶象甲虫体大小和形状的两性异形,我们基于多元统计和几何形态测量学定量分析了雌雄成虫的11个共有形态指标和胸、腹部形状两性间差异.结果显示:所有测量的形态指标中只有喙前段长分布范围在雌雄间不存在重叠;雌性喙后段长显著小于雄性(P<0.05),而鞘翅长、鞘翅宽、体高、腹长、前胸背板宽、头宽、喙前段长及喙全长皆显著大于雄性(P<0.05);前胸背板长与头长在两性间无显著差异(P>0.05);喙后段长、喙全长及腹部大小在两性中差异程度较大,而前胸及头部大小在两性间差异较小;雌性的腹部形状与雄性相比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