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疑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ghtyr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与血液之间的天然屏障,位于心脏中的冠状动脉微血管为血流通路,其内膜表面的内皮细胞可为心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控制微循环血流,维持内环境稳态.当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时,其屏障功能受损,分泌小分子活性物质,影响心肌细胞的营养供应及生理功能,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炎性反应、凋亡,引发心律失常.文章就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和天津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确诊为胃流出道梗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21例,年龄32~69(47.38±14.62)岁.早期(≤4周)胃流出道梗阻45例(56.25%),晚期(>4周)胃流出道梗阻35例(43.75%).胃流出道梗阻发病有2个高峰时间,第一个峰值出现在急性胰腺炎发病第13天,第二个峰值出现在急性胰腺炎发病第65天.胰腺坏死压迫(27/45,60.00%)是早期胃流出道梗阻的主要原因,而包裹性坏死
患者,男,57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肿痛,右侧大腿瘀斑2周于2017年11月14日入院.2017年6月左下肢外伤后出现大量瘀斑,伴肿胀,当地医院医对症治疗后有所好转,2017年10月因病情复发并进展,伴有轻度胸闷(活动后症状加剧) ,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有胃溃疡出血病史18年,高血压史2年.入院查体:T 37. 9℃,P 116次/min,R 18次/min,BP 130/82 mm-Hg.贫血外观,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腔可见白斑,左下肢肿胀、压痛,右腿大片瘀斑.
目的 探究四逆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血尿酸(UA)水平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2020年10月—2021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实验.将7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氯沙坦组(9 mg/kg)及四逆汤低、中、高剂量组(2.79、5.58、11.16 g/kg),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构建CRF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测定各组大鼠肾脏指数,血清尿素氮
患者,男,41 岁,因右侧腰痛14 h于2020 年8 月12 日入院.入院前14 h无明显外伤等诱因,自觉右腰部胀痛,初起轻微可忍受,后程度逐渐加重至难以忍受,无血尿、心悸、气促、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既往体检发现血压较高(具体不详),未予明确诊疗.入院查体:T 36. 6℃,P 90 次/min,R 20 次/min, BP 168/98 mmHg.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全腹部CT示右肾被膜下巨大高密度影,考虑出血可能,伴周围及腹腔广泛渗出(图1).入院后予绝对卧床、留置导尿、输血、补液止血等保守治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是指在游离甲状腺激素浓度正常的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即使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微小变化也会改变心血管功能.SCH与心律失常、致命和非致命冠状动脉疾病(CAD)事件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相关.文章主要综述了SCH引起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增加的可能机制,以及SCH与心律失常、CAD、心力衰竭的联系,并阐述了SCH的治疗对CVD的影响.
患者,女,45岁,因发现脐部肿物伴反复渗液13年,加重1个月于2019年10月16日入院.患者2006年怀孕期间发现脐部肿物,花生米大小,无疼痛及其他特殊不适,偶有少量黏液样液体渗出,此后逐渐增大,间断排出黏液后可缩小,如此反复发作.近1个月增大明显,伴红肿疼痛,渗出较多黄色黏稠液体.在外院行CT检查发现脐部囊性包块(图1A),遂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 36. 6℃,P 84次/min,R 20次/min,BP 156/90 mm-Hg.脐周红肿,按压可见黄色黏液经脐孔排出.血、尿、便常规检查无异常,尿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通常由低血容量性休克、外科手术及移植引起,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急性肾损伤能增加慢性肾脏病等疑难杂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这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原因.表观遗传修饰是在没有细胞核DNA序列改变的情况时,基因功能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包括乙酰化、甲基化和microRNA的表达等.表观遗传学近些年来被广泛研究,它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联系也不断被关注.本综述旨在总结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随着全球肥胖症的流行而增加,且在儿童中越来越常见.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章归纳了肠道菌群介导NAFLD的可能机制及作为潜在靶点在儿童NAFLD中的治疗潜力.
近年来我国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其耐药机制复杂,抗感染治疗手段有限且具有争议性,目前已成为院内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文章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特点、耐药机制、易感风险因素、死亡高风险因素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因其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残余肾功能,易操作,可居家治疗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伴随腹膜透析的各类并发症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对腹膜透析相关的主要并发症及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