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语习得、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理论探讨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xiaoqing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语习得、二语习得、外语学习三者间在基本特征上存在很多异同,如习得/学习主体、语言环境、方式、心理特征、动机和语言输入等。本文探讨了与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相关的理论,并从服务于外语教学的角度整理出能应用于外语教学中的教学观念。
  【关键词】一语习得;二语习得;外语学习;理论性分析
  【Abstract】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have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acquisition/learning subject, language environment, method, psychology, motivation as well as language input. A comparative study and a relevant theoretical analysis are made, which will give some guidance toward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作者简介】宁天舒,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等。
  一、前言
  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與外语学习(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都是人类对于语言的学习。语言习得通常包括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大批关于一语习得、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间的比较研究。Van Patten、Calvo Cortés等人在一语、二语和外语的定义、习得/学习者主体特征、习得/学习的语言生态环境、学习方式、动机、习得/学习结果等方面做了理论探讨;Schuetze通过实验研究了一语和二语的异同,以及在二语习得环境中的二语习得和在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的问题。这些研究,绝大多数都在比较中探寻语言习得或学习主体的内在机理和外部条件。本文将概括性地对其特征及其相关性的理论解释作简要的比较,以期对外语教学给出一些有直接指导意义和有较强应用价值的理论借鉴。
  二、一语习得、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理论性分析
  1.普遍语法原则——参数论。在众多有关语言习得的理论解释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Chomsky 普遍语法原则——参数论。这种理论解释的核心思想是:人的语言是人类遗传基因规定的语言习得机制在后天环境作用下发展形成的。一语习得起始的初始状态(initial state)的人脑和二语习得起始的已经进入稳定态(steady state)的人脑肯定不相同,先天初始的普遍语法和参数化后的普遍语法肯定也不相同。因此,不能把习得一语的参数化过程简单地照搬到二语习得上,更不能照搬到外语学习上。
  2.相通性。无论一语还是二语或者外语,既然习得和学习的目标都是语言,三者之间势必会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其中最主要表现是,语言能力的获得是一种人体机能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人脑特定脑区的神经组合及相关的语言认知器官发育成熟的过程,最终形成程序性(Procedural)的语言能力和下意识的语言行为。这种能力和行为的最直观的表现是:意义或思维的发生和语音表达上的共时性(simultaneity),就是说思维活动和语音表达是同时的,两者之间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这种音义的共时性在一语中显而易见。如果说二语、外语中的目标语和一语一样都是完整意义上的语言,那么习得或学会使用目标语也应该是这样,就是说,习得二语或学得外语的目标应该像本族语使用者那样用目标语进行交际而且会用目标语进行思维。但实际上,二语习得者和外语学习者无论多么努力,在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抵达目标语的彼岸。目标语对二语习得者和外语学习者来说只能是在Kashen 所说的中介语状态,而且可能石化在某个路段,止步不前。
  3.差异性。
  (1)年龄差异性。三者之间一个重要差别是起始年龄的差别:一语习得起始于出生时,即在普遍语法尚未参数化(没有学得任何语言)的情况下习得;二语和外语均在普遍语法已经被参数化(已经学得一种语言)的情况下习得或学得。与其说母语在二语习得或外语学习中有“干扰”作用,不如说母语在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中起到滞后的作用,甚至是“拖累”的负迁移作用。
  总之,习得或学习起始年龄是造成一语同二语和外语习得/学习之间差别的根本原因。作为遗传规定下来的“基因型”(genotype)普遍语法,不能在后天环境的作用下二次参数化,出现同第一“显型”(phenotype) 并列的二次“显型”。这个看起来极为简单的起始年龄差别是派生二语习得及外语学习同一语习得有所不同的关键因素。
  (2)个体差异性。三者在本族语使用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在书面语中。但是,这些差异只是语用、语体、修辞和词汇上的。从语言句法能力的角度上讲,只要是在正常的家庭语言环境中成长,一语习得中在习得动机、习得方式、习得进程、习得结果等方面都没有个体间的差异。但是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中的情况大不相同。
  在二语习得群体中,习得动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小,都是以融入社会文化为主;个体之间在习得方式上也基本相同,即都是以非正式训练的方式沉浸在目标语环境中;但在习得进程和习得结果上却存在着个体间的巨大差异。造成个体差别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习得起始年龄段、环境目标语接触密度与频率、内容契合度、个体心理语言学特质等对二语习得进程和习得成就均具有正向能量的影响。   三、对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分析
  外语学习者群体在学习起始年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和风格、学习进程、学得结果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以我国庞大的英语学习者群体为例,就学习动机而言,虽然说可以分出融入性和工具性两大类,但由于教育管理的行政化和应试色彩较为浓重的原因,表现出来的却不是在二语习得群体中所体现的典型意义上的融入性和工具性。在学习方式上,二语习得者和一语习得者基本相同,都是沉浸式的自然习得法,不依赖正式的刻意训练,个体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差别。而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策略五花八门,但由于语言环境和学习投入时间上的限制,都离不开正式的学校课堂式教学,其中包括对目标语进行加工处理后的教材、课程设置以及各种刻意设计的训练、作业、考试等。即使这样,由于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非目标语环境、学习设施、教师的现实差异和学习者自身学习努力投入、学习兴趣、学习背景的不同,個体间的在学习态度、学习进度、学习效率、学得水平方面自然出现很大的差异。这在我国如此庞大的外语(英语)学习者群体中尤为突出。
  在习得结果上,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同一语习得大不相同。分析其原因,除了习得初始的人脑状态不一样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习得环境中语言输入量远不如一语习得中的多。二语习得者的家庭语言环境往往都是本族语的,而家庭语言环境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远大于社会语言环境。外语学习的目标语环境只局限于教学范围之内,而且经常夹杂着一些本族语的翻译和讲解,况且外语教师的工作语言还不是纯正的目标语,更重要的是家庭、社会语言环境完全是本族语的。尽管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理论之间存在不同,尽管对语言习得和学习还有许多不解的问题,但是,语言输入多少直接影响语言习得或学习的结果是不争的事实。
  四、小结
  外语学习的可实现目标是中介语。外语学习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每个学习者都有个体特点。外语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下,在有限的语言输入条件下和非目标语的环境下,认可学习者个体间的差别,最大限度地触发学习者自主学习语言的本能,让他们能以自然的心态行走在中介语的道路上,逐步逼近目标语。
  参考文献:
  [1]Calvo Cortés, Nuria. Negative language transfer when learning Span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J]. INTERLING??STICA,2005,16(1): 237-248.
  [2]Schuetze, Ulf. Speaking a L2: Second versus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orthwest Linguistic Conference. 2002.
  [3]杨连瑞,张德禄等.二语习得研究和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many problems in English teaching have arisen, which has confused educators for years. This paper aims at arousing people’s a
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培养学会学习和掌握语用方法是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内涵,也是学生丰富语言知识和提高表达技能的必然发展需求。基于上述要求,“学帮”课堂则是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支配权,能从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出发,以学生相互帮助形式形成合力,产生1 1>2的效果。不过,处于中间层次的中等生则是因缺少帮扶对象和需要帮扶的同学,有时会被边缘化,出现一定隐身现象,在课堂的互动中不能真正全身心融入课堂。破解中等生
【摘要】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学习评价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因此,本文结合初中英语仁爱版的综合实践课实证探究语言项目学习的评价策略,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形式、努力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言项目学习;评价;策略  【作者简介】郑芳,福州市马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英语评价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
【摘要】本文首先就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的基本内容金进行了概述,其后分析了ESP课程的内涵,最后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需求  【作者简介】陈琪,桂林旅游学院。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的基本概述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会将主要内容集中在如下
引言  在现代教学中,英语格外重要,尤其对于初中英语来说,必须要强化英语的学习理解,而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来说,更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学生要在此阶段找到合适的学习英语阅读的方法,教师要积极探寻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师生共同努力进步,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英语阅读更加效率化,这也是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必经之路。  一、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重要性的认识  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摘要】目的:根据输入输出理论和图式理论,从量化的角度探讨以微课形式的大学英语实践课与大学生英语水平的研究。方法:对35例的大学生进行1学年的教学应用,观察学生实验前后四级成绩的变化。结果:31例的大学生(其中数据不完整4例)的教学应用后的四级成绩比实验前的成绩明显提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微课形式的大学英语实践课对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大学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任务驱动法为探讨切入点,依次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可行性、效果与价值及其具体实施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旨在借助任务驱动法推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的更好组织与开展,也让学生们的英语阅读素养及其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任务驱动法  【作者简介】林子瑜,福建省漳州市第二中学。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职英语教学已不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和简单的语言沟通技能,而是更多地考虑英语教学的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致力于让英语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让他们掌握更加科学的英语学习工具。因此,以微课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探索已经成为中职英语教师的重要教研内容。本文据此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希望能为其他中职英语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微课;中职英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民族富强的基础,尤其在现今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使用有效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变得十分重要。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发展状况不一,每位同学的掌握能力不同,学习的目标也不在一个水平。因此,初中英语复习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让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获得提升是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根据这些情況,我们主要对初中英语复习阶段的教学策
【摘要】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在人们的工作学习中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微信,作为一种同时集发送图片,文字,文档,链接,语音,视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手机通讯软件,被应用于各种用途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其中包括雅思托福口语教学,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等。本文主要讨论微信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信;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简介】熊利,女,汉族,四川内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