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本材料
小明,男,11岁,思维活跃但学习成绩只是中等偏下。性格倔强,爱说谎,做错了事坚决不承认。
家庭生活背景:本地人,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父亲又再娶,后妈生了个儿子,今年两岁左右。在家里小明只怕父亲一人,后妈想管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亲生母亲在大沥,母子一个星期相聚一次,也许怕儿子长大疏离她或其他原因,母亲对小豪简直有求必应:钱、玩具、零食、衣服……样样不缺,而且都买高档的。这种特殊家庭环境,造就了嘉豪软硬不吃的“泥鳅”性格。
二、具体措施
(一)架起桥梁,统一标准
离了婚的夫妻往往会成为陌生人或仇人,在子女的教育上缺乏沟通。小明的父母就是典型。父亲望子成龙,母亲则爱子(说得严重点是争宠)心切,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都情有可原。但是孩子的教育大于一切!为了使他们在儿子的教育上达成共识,我充当了桥梁的角色,三番四次联系他们,转达双方的意愿,也表明作为一个教育者的立场:
1. 爱,要严慈有度。首先要改变的是小明父母的教育观念。父亲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但是“龙”不是打骂出来的,教育孩子要懂得挤时间、要有耐心,工作忙不是放弃孩子的理由。再忙也可以利用假日时间陪孩子做做运动、读读书甚至坐一坐聊一聊都是增进感情的机会。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关系不亲密态度不软和怎么让孩子听话呢?
2. 爱,精神比物质更重要。母亲爱子心切乃人之常情,但一味纵容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自私的做法,只顾虑孩子是否亲近自己,而不考虑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母亲称职吗?爱的表现不单单是物质的满足,精神上的支持、抚慰更重要。即使一个星期才相聚一两天,但教育、监管的责任不可以忽视,该做的作业该看的书一样都不能拉下,生养孩子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而不是为自己的后半生筹谋。
(二)将心比心,以爱换爱
1. 老师全方位的关心。教育学生不单单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等学习上的教育,还应该包括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指引。对小明的教育我也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除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外,课余时间也经常找他谈话,通过谈话了解他的心理状况。看他作业马虎,我会说:“小明今天的作业与衣服不相称,快把作业美化一下。”见他带玩具回来,我会说:“小明今年几岁?怎么把弟弟的玩具带回课堂?”既然他软硬不吃,那我就跟他耍太极,避重就轻,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同学最真诚的接纳。在一次名为“我需要……”的主题班会中,小明说的是“我需要朋友”。借这个机会,我问同学们:“如果小明是你的朋友,你希望他怎样跟你相处?”同学们都认为他很讲义气,但是希望他脾气缓和些,不要太计较。我问小明:“你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吗?能符合他们的要求吗?”小明说:“我想和小东他们一起打篮球,但他们总是说够人了。”原来班里几个篮球好手是怕他中途发脾气才拒绝他的。这次班会打开了双方的心结,男孩子很容易就玩成一团了。
(三)找准软肋,一矢中的
有一次上英语课发测验卷,小明不及格,老师只不过轻描淡写地说:“爸妈给的聪明脑子要用好,像你这么懒,再聪明也没用!”小明拿一把抢过试卷,气冲冲回到座位用力把试卷“啪”一下拍到桌子上,声音大得很。
我知道这件事后,马上去教室找他,只见他满脸怒容、双拳紧握,好像所有人都是他的仇人一样。面对这只受伤的小野兽,我首先想到的是让他的情绪得到宣泄。我把带到体育室,指着沙包说:“来来来,老师陪你打沙包,把不满都发泄出来。”他二话没说,跟着我一拳一拳用力地打起来。直到我俩都打累了,我才拉他坐下来问原因。他说:“老师说我懒散,父母又不管,同学还冲我笑——离婚又怎么啦?干嘛笑话我……”他委屈地哽咽着。我的心颤抖了:这正是他心头无法打开的结呀!我轻轻地为他拭去泪水,柔声说:“孩子,不要哭,让老师和你一起面对所有的伤痛,好吗?”他抬起头疑惑地看着我,擦干泪水又滚落下来——就像受委屈的孩子见到妈妈一样。
经过一番劝导,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找老师道了谦。
责任编辑 邱 丽
小明,男,11岁,思维活跃但学习成绩只是中等偏下。性格倔强,爱说谎,做错了事坚决不承认。
家庭生活背景:本地人,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父亲又再娶,后妈生了个儿子,今年两岁左右。在家里小明只怕父亲一人,后妈想管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亲生母亲在大沥,母子一个星期相聚一次,也许怕儿子长大疏离她或其他原因,母亲对小豪简直有求必应:钱、玩具、零食、衣服……样样不缺,而且都买高档的。这种特殊家庭环境,造就了嘉豪软硬不吃的“泥鳅”性格。
二、具体措施
(一)架起桥梁,统一标准
离了婚的夫妻往往会成为陌生人或仇人,在子女的教育上缺乏沟通。小明的父母就是典型。父亲望子成龙,母亲则爱子(说得严重点是争宠)心切,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都情有可原。但是孩子的教育大于一切!为了使他们在儿子的教育上达成共识,我充当了桥梁的角色,三番四次联系他们,转达双方的意愿,也表明作为一个教育者的立场:
1. 爱,要严慈有度。首先要改变的是小明父母的教育观念。父亲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但是“龙”不是打骂出来的,教育孩子要懂得挤时间、要有耐心,工作忙不是放弃孩子的理由。再忙也可以利用假日时间陪孩子做做运动、读读书甚至坐一坐聊一聊都是增进感情的机会。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关系不亲密态度不软和怎么让孩子听话呢?
2. 爱,精神比物质更重要。母亲爱子心切乃人之常情,但一味纵容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自私的做法,只顾虑孩子是否亲近自己,而不考虑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母亲称职吗?爱的表现不单单是物质的满足,精神上的支持、抚慰更重要。即使一个星期才相聚一两天,但教育、监管的责任不可以忽视,该做的作业该看的书一样都不能拉下,生养孩子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而不是为自己的后半生筹谋。
(二)将心比心,以爱换爱
1. 老师全方位的关心。教育学生不单单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等学习上的教育,还应该包括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指引。对小明的教育我也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除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外,课余时间也经常找他谈话,通过谈话了解他的心理状况。看他作业马虎,我会说:“小明今天的作业与衣服不相称,快把作业美化一下。”见他带玩具回来,我会说:“小明今年几岁?怎么把弟弟的玩具带回课堂?”既然他软硬不吃,那我就跟他耍太极,避重就轻,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同学最真诚的接纳。在一次名为“我需要……”的主题班会中,小明说的是“我需要朋友”。借这个机会,我问同学们:“如果小明是你的朋友,你希望他怎样跟你相处?”同学们都认为他很讲义气,但是希望他脾气缓和些,不要太计较。我问小明:“你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吗?能符合他们的要求吗?”小明说:“我想和小东他们一起打篮球,但他们总是说够人了。”原来班里几个篮球好手是怕他中途发脾气才拒绝他的。这次班会打开了双方的心结,男孩子很容易就玩成一团了。
(三)找准软肋,一矢中的
有一次上英语课发测验卷,小明不及格,老师只不过轻描淡写地说:“爸妈给的聪明脑子要用好,像你这么懒,再聪明也没用!”小明拿一把抢过试卷,气冲冲回到座位用力把试卷“啪”一下拍到桌子上,声音大得很。
我知道这件事后,马上去教室找他,只见他满脸怒容、双拳紧握,好像所有人都是他的仇人一样。面对这只受伤的小野兽,我首先想到的是让他的情绪得到宣泄。我把带到体育室,指着沙包说:“来来来,老师陪你打沙包,把不满都发泄出来。”他二话没说,跟着我一拳一拳用力地打起来。直到我俩都打累了,我才拉他坐下来问原因。他说:“老师说我懒散,父母又不管,同学还冲我笑——离婚又怎么啦?干嘛笑话我……”他委屈地哽咽着。我的心颤抖了:这正是他心头无法打开的结呀!我轻轻地为他拭去泪水,柔声说:“孩子,不要哭,让老师和你一起面对所有的伤痛,好吗?”他抬起头疑惑地看着我,擦干泪水又滚落下来——就像受委屈的孩子见到妈妈一样。
经过一番劝导,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找老师道了谦。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