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武术文化的先进性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anj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悠 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她不仅具有先进的文化品质,而且具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 武术文化的先进性表现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坚忍不拔、锐意进取的 意志品质;诚实守信、重然诺、守义节的高贵品质;行侠仗义的理想人格追求。它具有广泛 的群众基础,反映了中国大众普遍的文化心态。深入论证武术文化的先进性,对继承弘扬传 统文化、教育培养新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武术文化;先进性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7)05-0592-03
  中国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悠久的历 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发挥了自身的价值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 民族的气质和心理,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在人类正急速迅猛的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时期,中 华武术文化对世界现代文明和我国现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将会与 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互为共存,永不失传。
  
  1文化与武术文化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 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为“大文化”。[1]学术界将 广义文化 分成四层次: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狭义的文化排除了人 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所以又被称为“小文化”[1]。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在 他的名 著《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 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1]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与反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 色彩。因此,武术文化在理论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指导,在行为方式上受中国传统文化 的制约,在中国传统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中发展,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 独特特性。武术文化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它处处体现东方人的哲学、宗教和审美观念,是人 与自然和谐完美结合的典范。
  武术文化由武技与武理技术文化层、武术行为文化层、武术心态文化层三个层次。[2 ]武 技与武理技术文化层是由有技击内涵的身体动作及其动作的基本原理组成,由于武技外现于 表,武理则依托武技,因而易于理解和把握。武术行为文化层。“由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尤 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构成行为文化层。”武术行为文化层主要是通过武德 具体体现出来。武术的心态文化层则是中华民族在从事武术的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薩 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这是武术文化的核心部分。“我们在研究 人类的精神创造时,不能忽略物质创造活动的基础意义和决定作用;在讨论关于心态文化诸 问题的时候,不能忽略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对心态文化的影响、制约,总之不能 将“小文化”与“大文化”割裂开来。”武术文化研究也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即武术的 武技与武理技术文化层、武术行为文化层和武术心态文化层是相互交融与渗透的关系。综上 所言,武术文化是人类所创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投稿日期:2006-05-08作者简介:陈超(1972-),男,山东人,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化。是一个多维结构概念, 是人类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和谐发展所创造出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成果的总和。中国武术文化的涵盖面既深且广,包括武 术行为的指导思想、哲学意识、理学原理行为美感、意念体系套路经略、服饰器械武艺门派 等等,它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反映得既集中又深刻,既本质又表象,不仅具有传统文化 的共性反映,又具有武术运动本身特有的文化内涵。中国武术文化的模式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2武术文化的先进性
  
  2.1武术文化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 由于宗族和宗法关系的长期存在,在中国文华中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家国同构 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梁启超曾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 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 神尤存也。”[5]习武者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意志本身就是指向社会的,即“保 家卫国” 。“在中国社会中,家——家乡——国家是直接贯通的,中国人总是把自己的国家成为祖国 ,它是爱亲爱家情感的升华。”[1]习武的本意首先就在于保家,而当宗族、民族 遇到危 难之时,这种保家的动机就会升华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国家意识。这也可以解 释在中国历代出现的英雄人物许多都出自习武群体。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精忠保国,其光辉业 绩为世人传颂。文天祥面对元兵的威逼利诱,浩然正气,留下了爱国诗篇。明朝抗倭英雄戚 继光以及少林寺僧抗抵倭寇的侵略,刻苦研习武艺,严惩了倭寇,使民族精神大振。近百年 来,在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我国的关键时刻,许多武林豪杰纷纷挺身而出,为国家和民族的 生存洒热血,如冯三保父女、一代剑侠秋瑾、武术名师霍元甲。由此,武术也形成了爱祖国 、爱民族、重大节的优良传统,各武术流派也都有“爱国主义”的文化自觉。万籁声在《武 术汇宗》中云:“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6]“大命治国安邦,小命护体防 身”[7]清末“少林戒约”中要求“肆习少林武技者,必须以恢复中国为志”。陈 公哲在《精武 会五十年•序》中云:“精武会之设,盖所以振兴国民尚武之精神,以为保身卫国之计”。 《中国精武会歌》歌词:“厉行三达德,其民疲!培国脉!……卫黄魂!尽天职!”[ 8]习武者精忠报国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凝聚力集中体现,也成为推动民族发展的 巨大 精神力量。
  2.2武术文化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历史证明一个民族要想复 兴和富强,必须发展生产力,但是绝不能“惟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是振兴民族的基础,但还不是基础的基础。必须把培育强悍进取的民族性格和发展生产力同 时并举,这才具备民族腾飞的两个翅膀。民族文明是流,而民族性格是源。没有强悍性格的 民族虽然可以创造文明,但是常常连自己的民族都保不住,就更谈不上保住和延续文明了。 世界文明的竞争,最根本的还是民族国民性格的竞争。西方先进的民主制度和科学技术,是 建立在强悍进取的民族性格的基础之上的。华夏民族要赶超西方,就必须在改造民族性格上 痛下功夫。
  通过武术的学练,不仅能防病健身,塑造强健体魄,更重要能形成坚韧不拔、锐意进取精神 信念。人们对武术具有塑造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奋发有为的积极向上精神的作用早有认识。 1925年,罗廷光在《国家主义与中国小学课程》一文中写道“增加武术之内容,以养成尚武 的精神和奋斗的气概”。时任国术馆馆长的张之江提出“强国之本,在于强种,强种之本, 在于强身,而强身之本,要以国术为唯一方针”。[9]尤其是1935年范振兴在《我 对于国术 的所见》一文中说“现代战事利器日进千里,战事日渐趋于科学化,于是好多人便说国术是 没有用的东西了,其实他们未免太浅视,他们忘记了国术足以养成国民英雄振作之气,而那 亦实是战事胜利上必要的一条件,众志成城,尚武之风实为国防的利器”[10]。 孙中山认识到武术关系到国力强弱和民族盛衰,是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1 1]他指出“处 竞 争剧烈之时代,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于生存”。[11]并认为,欲求“自卫之 道”就应提 倡“尚武精神”。这些革命先驱充分意识到,正如精武会诗词中所倡导的“人人自强,国家 自强”的道理。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它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品 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要求。曾几何“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些年来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严俊 问题。
  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武术自身的特殊性,武术人始终将“见义勇为”,“重交尚气、轻生赈急 ”,“重然许,喜侠节”,“行侠仗义”和“筐扶正义”作为自己人格理想的基本准则。[2]也正是在对这一理想不断践履与精神上的自我超越中,形成了武术极其厚重而灿 烂的人 文 景观。“一诺千金”的诚信价值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要求,使武术形成了至下而上的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的完备德育体系。
  2.3武术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武术伴随华夏五千 年文明,曾在中华民族史上起到非常之作用。正如梁启超所说“中国民族之武,其最初之天 性也”。[5]“四时讲武,三年大习”,尚武风俗极为浓烈。凡因怯阵战败而死的 人,死 后要“投诸茔外以罚之”。[12]到了春秋时期,“士”的阶层开始分化和蜕变。 一部分“ 士”人专门从文,这便是“儒士”的雏形;另一部分未分化出去的“武士”仍保持着尚武传 统和强悍的民族特质,这为“侠”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文者为儒,武者为侠”。陈山、董 跃忠等认为“儒” 与“侠”、文与武分流,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二大文 化传统之基本格局,即儒家文化与武侠文化之间的相互抗衡、相互影响的基本模式,预示着 秦汉之后儒家文明的兴起后中国社会人格转化的文化模型。[13]
  中国的大众文化往往是平民人格意志的一种延伸。闻一多曾引用英人威尔斯所著《人类的命 运》中一个观点: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士。一个土匪。闻一 多解释,威尔斯所指“土匪”,包含有中国武侠的意思。[14]而道家,不过是对 儒家 的一个补充。因此,在上、下层文化中,儒与侠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两个主要载体。
  武侠精神是中国民间社会传统文化精神主要载体之一,是中国特有的历史与文化现象。它折 射出中国人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心态。武侠文学的兴盛期就是这一心态的反映。这种建立在 大众俗文化基础上的武侠文化极具生命力,它所倡导的“忠、义、信、刚、毅、勇、诚”的精神理念和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体现。
  
  3结论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分为武技与武理技术文化层、武术行为文化层、武 术心态文化层三个层次。在中国传统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中发展,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 征,又有自己的独特特性。武术文化的先进性表现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坚忍不拔、锐意进取的意志品质;诚实守信、重然诺、守义节的高贵品质;行侠仗义的 理想人格追求。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中国大众普遍的文化心态。批判地继承武术 文化,使之成为对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将为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事业做出贡献。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我国酒店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酒店行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因此加强酒店业党建工作变得十分重要.文章以酒店业加强党建工作为分析对象
军队医药卫生系统正式开展查新工作已有8年,成为科研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程序和环节。随着查新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本身的规范化管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根据军队医
等比数列是数列章节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刻画离散现象的特殊数学模型.问题案例是数学学科丰富内涵、深刻关联的“外在代言”,典型生动、形象概括的案例,能够将数学知识点内容要义进行具体、全面的“呈现”.笔者深刻感悟到问题案例在展示数学知识内容、锻炼学生数学学习技能、体现数学课改精神等方面作用显著.在新课程标准深入实施的今天,问题案例已成为教师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抓手.  现就等比数列知识教学中问题案例
期刊
要想获得一个美好的演唱效果,就应该将歌唱的艺术性涵盖在内,需要学生具备天赋性的声音条件、选择合适的演唱方法.如何将这些演唱技巧融入歌唱中?这是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思
“龙”是华夏民族的特殊印记,它植根于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同时作为一种传统图案,“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挥着装饰美和特殊符号的双重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国龙的概
期刊
对京城人来说,采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已经成为了城市居民放松休闲、亲子娱乐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采摘的前世今生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采摘是现代社会下的产物,是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出现的时尚休闲活动,其实这是对于采摘的一个认知误区。采摘的历史非常悠久。采摘一词最早出自《隋书》,后在唐代文献中也有“时果未熟,乃有邻里小儿攀缘采摘”之说。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也用“采摘东溪最上春,壑源诸叶品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