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和规格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專业实践能力,在此背景下,到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调查显示,不同院校、年(工)龄、学历、职称的教师职业技能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对待到企业实践的态度不一,且对校企合作开展教师培养现状并不乐观。存在校企双方对教师企业实践的目的和方式未达成一致,企业对教师来企业实践缺少积极性,学校对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粗放等问题,提出从管理体制、政策宣传、激励措施、监督考核等方面不断改进教师到企业实践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现状
  [作者简介]张俊义(1983- ),男,山西繁峙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宋莹(1964- ),女,山西芮城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宁夏
其他文献
[摘要]广西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创办定位以农为本,但2000年以来陷入“留农”与“离农”发展路径矛盾之中。这个路径矛盾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部门坚持学校“留农”发展政策与广西城乡“二元”结构、学校缺乏属地支持和生存压力加大等导致的“离农”取向之间的博弈。广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解决路径矛盾的基础条件,学校“留农”发展呈现多元价值,为此政府需做统筹规划,学校要增强服务地方能力和农业特色内涵建设。  
[摘要]基于“全息”理论思考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对于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层次维度包括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维度、家—校—社—企“全方位”育人维度、学校—社区(school-community)“全过程”育人维度。基于此,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策略,包括优先建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高职思政课程的衔接有利于建立中高职院校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思政课程“和而不同”,通过教学目标因事而化、教学内容因时而进、教学方式因势而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因机而变,可以立体化纾解中高职思政课程的衔接问题,进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关键词]中高职思政课程;课程衔接;困境;立体化纾解  [作者
[摘要]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是履行立德树人使命任务的需要,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思政课融入“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教育,开展工匠精神情感体验式专题教学,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教师队伍的工匠精神培育能力来加强工匠精神培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工匠精神教育  [作者简介]冯宝晶(197
[摘要]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高水平双师队伍的建设,重在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基于“双高”建设的视角,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旨向,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为依归。现阶段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保障机制不健全、目标功利化与标准模糊、内生动力缺乏等问题。为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充足的资源保障;制定科
[摘要]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立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表现。当前,产业学院课程群协同地方产业发展面临尚未建立常态化课程设计讨论机制、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困境。据此,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课程群协同地方产业发展的建议:课程群建设目标要体现产教融合,凸显岗位适配性;课程群教学模式要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产教融合育人优势;课程群体系建设要做到“过程规范化、内容系统化、调整动态化”;实施“走出去”与“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