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地图”,让“教课文”转为“教语文”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1070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地图以能力发展路径为主轴设计学习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将其引入教学,教师须通过“聚焦文体,把握真实起点,形成‘ 学习地图’;按图索骥,巧置学习任务,强调‘学生主体’;拓展阅读,加强迁移运用,实现‘能力转化’”三步骤,实现课堂变革,让“教课文”真正转为“教语文”。
  【关键词】学习地图;文体意识;学习任务 ;拓展阅读
  如何从“教课文”转为“教语文”?实践发现,学习地图是一种不错的载体。学习地图源于思维导图,但又不同于思维导图,它以能力发展路径为主轴来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路径的直接体现。学习地图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元素把文字信息变成有逻辑关系的图解,激活神经细胞,形成大脑图谱。笔者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为例,尝试运用学习地图,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一、聚焦文体,把握真实起点,形成“ 学习地图”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中,哪些内容是他们一读就能懂的?哪些内容是他们读不懂的?哪些内容又是他们读了以为懂了可事实却不懂的呢?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份“预学单”,内容包括对课文观点的提取、读不明白的地方,以及他们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部分等。
  通过预习单进行前测,笔者发现,读懂课文的内容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已不是难事,相关事件他们也都能清楚提炼。难点是文章中有好多语句似乎在说同一个意思,作者为什么反复地表达?为什么文章要选取这三个事例?这些事例与作者的观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读这类文章?等等。了解了学生的真实学情,教师就可以清晰地定位相关的教学目标。主要为以下四点。
  1.通过学习,明白议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
  2.找寻三个事例的共同性,体会议论文事例与观点之间的紧密联系。
  3.通过找寻人物的关键词,体会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
  4.能学着自己读懂议论文,根据事例提炼观点,根据观点找寻合适的事例。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笔者将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按图索骥”的形式,以学习地图为指引,构建起培养学习能力的课堂。具体学习地图如右图所示。
  二、按图索骥,巧置学习任务,强调“学生主体”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教学不能满足于教过了,‘教過了’不等于‘教会了’。”因此,本课主要采用“学习任务”驱动的策略。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先后有四个学习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中既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也有需要伙伴互相合作完成的。教师只是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引导。下面的学习任务一和学习任务二是针对课文教学内容的。
  【学习任务一】
  学习方式:同桌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
  1.和同桌商量选取一个感兴趣的事例来研究。
  2.事例中,“发现问题”的部分用“( )”框出来,“不断研究”的部分用“[ ]” 框出来,“找到真理”的部分用“{ }” 框出来。
  3.选一选。
  这个事例能否证实作者的观点。
  能( ) 不能( ) 不确定( )
  【学习任务二】
  学习方式:先自己学习,然后与同桌分享。
  学习任务:
  1.把事例中引起自己关注的词句 ,用“▲”在文中做上记号。
  2.和同桌交流:这些词句和作者说明观点有什么关系?
  此环节围绕“学习地图”,通过两个学习单,明确学习的方式和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中擦出新的思维火花。首先是“明观点”。课上,笔者以同册的《为人民服务》一课为例,点明议论文的题目很多时候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根据文本进一步阐述这个论点。知道了论点,自然就有了下一个环节——“读事例”。学生紧紧围绕“文中三个事例是否符合论点”这个中心任务,依据学习单画统整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得出结论:这三个事例足够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文中的一些字词如 “敏感”“敏锐”“每次”“反复”等都和作者的观点遥相呼应,紧密契合。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明白选择的事例要具有适切性、典型性。只有这样,方能说服读者相信论点,同时还体会到了描述事例时语言表达要精准。
  三、拓展阅读,加强迁移运用,实现“能力转化”
  围绕“学习地图”学完课文后,笔者出示了一篇其他教材中的议论文(见学习任务三),让学生独立学习,旨在通过课外的拓展运用,将本课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学习任务三】
  ◇快速浏览下面的短文,圈出文中的观点。
  (文章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说勤奋》,内容略)
  在学生能明确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之后,笔者又出示了“李白从老人身上懂得铁棒磨成针的道理”“居里夫人通过努力提取镭”“爱迪生反复试验发明电灯”“龟兔赛跑”“白居易虚心请教牧童和老人”“爱因斯坦向小女孩学习”这6个学生熟知的事例(见学习任务四),让学生从中提取观点,并选择合适的事例来证明观点。
  【学习任务四】
  学习方式:同桌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
  1.快速浏览下面几个事例。(事例略)
  2.选择说明同一个观点的事例,提取观点,完成填表。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选用的事例(填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大要素,也是议论文教学应该关注的文体知识。整理此节课的教学思路,会发现所有的教学都是根据学习地图,围绕以上这三个要素展开的。教师努力体现议论文的体裁特点,抓住议论文特有的要件,组织学生学习,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让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提高阅读此类文体的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吕珈臻.运用“学习地图”,促进思维发展[J].语文教学通讯 ,2017(36).
  [2]倪晓琴.小学阶段议论文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5(35).
  [3]范烛红.例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重建样态[J].四川教育,2018(Z1).
  [4]金叶.渗透文体意识,体悟言语形式——以苏教版语文第七册《说勤奋》教学为例[J].新课程(中),2013(11).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 312400)
其他文献
【编者按】  近几年,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各种形式的小学、初中入学选拔考试,“奥数风”、“占坑班”等不正之风基本得到遏制,但是,一种新的选拔考试正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这便是“超常儿童筛查”。超常儿童筛查成为名校间争夺优质生源的新战场,加上培训机构的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家长们往往被蒙蔽,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某一方面的超常儿童,而且是可以培训出来的,于是不惜财力和精力,试图为孩子开辟一条升学的捷径,而结
摘 要:一线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不重视体育课,缺乏体育锻炼对自身成长作用的认识,没有建立正确的体育认知观。因此,本文以北京牛栏山一中在校高中学生的体育认知观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与原因分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解决办法做准备。  关键词:体育认知;青少年体质健康;牛栏山一中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2-0037-01  在中小学
一、设计理念    体育课堂的本身就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拓展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尽享学习成功的喜悦中,使求知之欲望、探索之精神得到升华。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投掷课教学常规,以游戏为主,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自制器材和一些富有情趣游戏的练习,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能用自然挥臂的方法做出投准动作;在活动中能充分表现自己,体验游戏的快乐;
【写在前面】  当下的阜阳,工业化率、城镇化率都已跨入提速发展的“窗口期”。阜阳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外延扩张、内涵提升“双作用力”推动下,以中心城市升级带动经济发展转型,成为新的引爆点。一座活力迸发的新阜阳,正在撞击着每一位关注阜阳的人。  当你行走阜城时,一股向上的力量催人奋进。2013年,阜阳市地区经济总量将跨过千亿门槛。站在“千亿阜阳”的时空坐标点上,“皖西北中心城市”的大阜城形态,正在跃
摘 要:对绍兴市2014—2016年高三学生体质检测数据对比分析,加强数据有效追踪研究,掌握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变化,总结有效经验与做法,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拓宽了检测工作反馈、评价、监督、激励等导向作用,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质检测;数据追踪;反馈;导向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6-0042-05  绍兴市从20
我和儿子的尴尬事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身材高大魁梧,高度近视,手脚胖大,多读了几年书,以至于四体不勤,大脑僵化,唯有面对儿子时,方显“英雄”本色。  我儿子,今年8岁,还算英俊,学习优秀,游泳不错,轮滑尚可。他喜爱看书,拥有藏书几百册,爱书如命。  儿子第一次关注他的“小鸡鸡”是在去年的冬天。那天,我带儿子到公园里玩“火箭筒”。由于防护腰带固定在他的腰胯处,因此每次起跳和降落时,挤压和摩擦使得儿子
【摘 要】统编教材中的单元习作大都有“作后分享”的要求。通过定目标、明角色、晰对象等措施,有意识地构建基于一定情境的分享活动,能将学生带入交际语境,有助于“读者意识”的养成。拥有良好的“读者意识”,自然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习作,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逐步提高表达的质量,有效提升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习作教学;习作分享;读者意识  在习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
“下课了?这节课过得好快啊!”“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上这样的课?”……学生围着教师兴奋地说道。究竟是什么课让这群学生如此喜爱呢?这还得从花生地里的《落花生》说起。  学校后山有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荒地,我们将它开辟出来,建成了“智慧学农园”,根据时令变化种植蔬菜瓜果和花卉,还养殖了小动物。  新学期的某一天,我们一行人来到“智慧学农园”。看到地里的花生长势喜人,我灵机一动,何不以天地为课堂,
母亲讲述:  女儿差点把我掐死  那天下午放学后,女儿晓蕊到我的办公室写作业,办公室里其他老师都在。我知道晓蕊下午上了作文课,就让她拿出写的作文让我看看。那天的作文题目叫《友谊就像那座桥》。女儿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几乎没有朋友,更谈不上友谊,这样的作文我无法写下去,请老师原谅!”  女儿的作文内容让我感到震惊,我不由分说地把那页作文纸撕下来,命令她重写。让我吃惊的是,我的这一举动激怒了晓蕊,一向
【摘 要】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支架意识。针对学生的特点,可尝试通过程序性支架、情境性支架、图表式支架、策略性支架,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显化思维过程,为学生的习作架起思维之梯,助力学生达成习作要求,提升习作能力,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过程;学习支架;习作教学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我想对您说》要求学生以写信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促进学生更好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