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尔与沙吉尼扬就梅兰芳1935年苏联演出的新闻评论

来源 :戏曲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lot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5年春,中国男旦演员梅兰芳与其剧团赴苏联演出,引起当地报社热议.一众男性评论家的声音之外,两位女性的评论引人关注:一位是俄罗斯知名作家玛丽埃塔·沙吉尼扬,她的评论刊登在最有影响力的共产党机关报《真理报》上;另外一位是被放逐的德国女演员卡萝拉·内尔,她的评论发表在莫斯科当地专为德语居民而设的一家小型报社的刊物《德意志中央新闻报》上.二人都只对梅兰芳表演发表过一次评论.比较两位不同政治立场的女性艺术家对同一演出的评论,无疑有其它重要意义.沙吉尼扬代表的是当时苏联的政党视角,而内尔更多的是从世界主义角度出发.本文中,我们会先看到内尔的评论,以突显沙吉尼扬的看法,探究为何内尔专业的评析被过分且可悲地忽略.为进一步对比分析二人对梅兰芳及中国戏剧的评论,本文将二人观点与更为知名的谢尔盖·特列季亚科夫及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观点进行了比较.
其他文献
1976年,马丽华以青春的激情和对雪域大地的热爱走上青藏高原,从此她将青春韶华与西藏共,即使是后来回到了内地,她的创作也与西藏密切相关.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地域风貌和审美特征,特别是其系列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可谓是文学与人类学结合的典范之作,格勒博士称其“在文学与人类学两座高耸的悬崖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作为“西藏的马丽华”,她对西藏满怀深情,她孜孜不倦地呈现西藏,回馈着西藏.然而文学评论界对马丽华的评价大多只关注到其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走过西藏》系列文化散文,忽略了在此之后她在文学创作上的开拓与探求,以
期刊
一rn青藏高原的每一座山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往大山里一走,“千仞过苍壁,崇高仰神明”,你对每一样事物都怀着崇高的敬意和虔诚的信仰.rn我是穿着棉袄进山的,此时还是“暑退秋澄气转凉”的秋分季节,而一夜之间拉萨河畔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下了一场大雪,河中的山影在清晨的阳光与碧波中晶莹剔透,那超尘出世的山风穿越稀薄的空气,一阵一阵地吹来冰雪的清凉气味.
期刊
我缺少那些磕长头的朝圣者三步一叩、五体投地的虔敬,甚至一路上都在抱怨山高路远.平均一天十二个小时以上的车程,从拉萨到昌都,走了七天.没有走过西藏的人,你如何知道天地之高远?她有多么美,就有多么忧伤;有多少洁净,就有多少孤独;有多少冰肌雪骨,就有多少苦寒荒凉.冰雪荒凉的世界让人明心见性,——我的眼睛被装满了,我的心却被清空了.我想记录经历的一切,一切却又无从说起.它的开示来自你陡然间的警醒.
期刊
洼西,本名洼西彭错。1972年生。藏族。四川乡城人。供职于甘孜日报社。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西藏文学》《芳草》《长江文艺》《四川文学》《贡嘎山》等刊物。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乡城》《失落的记忆》。  1  次仁湖岸的草甸,小路在稀落的柏树间蜿蜒。柏树的枝干包裹着纸一般的棕灰色树皮,有的正脱落表层,若不抬头看高枝上的叶簇,真就枯树无异。树下的残雪正利用晴好天气努力融化,像要把周遭的一切从萧瑟里唤醒。 
期刊
马相村先生嘱我为他的诗集写个评论,因这段时间持续地下乡出差,带着他的诗集电子版,却没条件细致通读,直到前几天,冬至前后,人归居所,终于安静下来,得以认真拜读这部冠名《走吧,回西藏去》的诗作.从题材上看,这部作品大概分作这么几部分内容:个人情感、西藏游历、家国情怀以及其他,其中,个人情感的篇什过其半.
期刊
期刊
20世纪以来,关于方志戏曲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曲家生平考证、曲目拾遗、戏曲志编纂和民间演剧研究,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与此同时,当前也存在一些较突出的问题,如重应用、轻整理,研究投入的持续性不足及数字化程度低等.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对方志中相关戏曲史料进行全面收集和系统整理,推动建设“中国方志戏曲文献数据库”,并对方志戏曲文献进行规律概括与理论总结,为研究者提供更为可靠、便捷的文献数据与征引来源,进而为戏曲史的重新建构奠定更加坚实的学术基础.
因为较大程度地规避了证伪的风险,人们在谈论不能去或很难去的地方时,经常大胆到令人吃惊——那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不是被神圣化就是被边地化.这不难理解,因为人总是愿意找个远离尘世的地方安置自己的梦想.而最终,这个被反复讲述的地方,会逐渐变得面目模糊,真假难辨.即便在交通已经变得相对发达的今天,西藏恐怕仍然是这样一块被大胆的谈论反复笼罩的土地,几乎很少人能够例外.
期刊
苏州业余昆曲家陆宗篁的日记《补过日新》记录了20世纪初期陆氏与曲友名辈参与的各类曲叙活动,其间所记陆宗篁侄婿张玉森即是古吴莲勺庐主人.日记中的昆曲曲叙史料涉及曲社、私契、宴会等类型的曲叙活动,展现曲叙切磋争胜、师生传授特点的同时,记录了曲友名辈参与曲叙活动的细节详情.其中关于俞粟庐、张紫东、沈月泉、吴梅、闵万青、闵采臣等曲友的材料,对《中国昆剧大辞典》《昆剧传字辈评传》等所记曲友生平信息是重要补充.
昌都的美和好,不是一眼看上去的,而是日后,在回忆中,像碎片一样,像画片一样,慢慢浮现出来的.rn去昌都的路很长.rn从拉萨出发,走了七八天.西藏是让人惊叹之地.在进藏之前,我们早就从很多画片、影视、朋友圈晒的照片上,看过藏区的蓝天白云,雪山草坡,寺院和转经筒.西藏的色彩是梦幻之色,那种饱和度在现实世界中呈现出来时,看得人一愣一愣的.比如说布达拉宫的白玛草墙——白玛草墙是用藏区柽柳做的,先将柽柳去皮晒干,然后用湿牛皮绳捆绑成手臂粗细的小束,上下用木钉固定,再砌在墙外——上面的颜色,绛红?赤紫?西藏红?不只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