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麻疹、风疹疑似病例IgG抗体亲和力水平检测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yidiany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检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的IgG抗体亲和力水平,研究北京市麻疹、风疹疫苗高接种率人群中病例发病的原因。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76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分别进行麻疹、风疹IgG抗体检测,并测定IgG抗体亲和力,计算相对亲和力指数。

结果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中,麻疹确诊病例104例,风疹确诊病例108例,麻疹、风疹排除病例64例。麻疹确诊病例中6例有免疫史,麻疹原发性免疫失败3例,继发性免疫失败3例。风疹确诊病例中12例有免疫史,风疹原发性免疫失败4例,继发性免疫失败8例。在无免疫史的确诊病例中,9例麻疹病例抗体为高亲和力,7例风疹病例抗体为高亲和力,提示为再次感染。在麻疹、风疹排除病例中,存在其他病原感染,以EB病毒为主,并存在混合感染。

结论

有疫苗接种史的病例中,原发性免疫失败和继发性免疫失败都存在。在无免疫史的麻疹、风疹成人病例中都存在再次感染的现象。排除病例中存在其他病原感染。其他病原感染可误诊为麻疹、风疹,这也是近年来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中有免疫史病例比例增多的原因。全程接种疫苗有助于产生麻疹、风疹高亲和力抗体。为阻断麻疹病毒循环,并且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应建立完善的接种服务机制,对成人重点人群或高风险群体提供补充接种,巩固人群的免疫屏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在气管腺样囊性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行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的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8例,对比治疗前后气促指数、管腔直径、管壁厚度、管壁周围病灶的变化,并观察并发症。结果8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11枚(直筒型支架2枚,L型支架2枚,Y型支架7枚,共使用粒子243颗)。
腺苷是体内一种嘌呤核苷,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对免疫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迁移具有重要作用。腺苷与细胞膜上不同的受体结合产生不同的效应,细胞外腺苷水平是决定激活受体亚型的关键因素,受合成、转运和代谢的影响,并且与组织能量状态密切相关。腺苷脱氨酶作为腺苷代谢通路的关键酶,有多项研究证实其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外腺苷水平影响腺苷的免疫功能。过去对于腺苷脱氨酶的研究主要
近些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感染导致的疫情屡屡暴发,包括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公共卫生造成了持续威胁。CoV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包括固有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等。这些免疫应答不仅对机体抑制和消灭病毒入侵至关重要,在免疫病理和疾病重症化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理解免疫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肝硬化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10只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硬化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BMMSCs组及HO-1/BMMSCs组,分别经阴茎背静脉注射PBS、BMMSCs及HO-1/BMMSCs,另选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干预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HE及天狼星红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生化分
目的明确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及毒力基因的携带特点。方法2013年1月—2019年10月从北京儿童医院共收集到189株新生儿SA临床分离株,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 MLST)、葡萄球菌染色体盒(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隶属披膜病毒科的甲型病毒属,可通过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传播,主要引起以高热、皮疹、多发性关节炎/多关节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威胁。目前仍无针对基孔肯雅病毒的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本篇综述简要概述基孔肯雅病毒的基因组与流行病学特征、主要抗原的免疫应答特点及疫
目的确定肺炎链球菌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相关胞内应答调节蛋白CiaR能与跨膜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P结合组成StkP/CiaR二元信号传导系统(TCSS)。方法采用PCR扩增stkP基因胞内区片段(IC-stkP),T-A克隆测序确认序列正确后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SDS-PAGE检查IC-stkP片段和我们以往构建的ciaR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目的重组蛋白rIC-StkP和rCiaR表达情况,Ni-N
自然杀伤细胞(NK)和树突状细胞(DCs)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调节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以及随后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近年来才被阐明。NK细胞与DCs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NK细胞活化、DCs成熟或凋亡,并涉及细胞因子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NK细胞通过诱导偏向Th1免疫应答的DCs成熟,为DCs提供抗原和杀伤未经适当成熟的iDC,来控制和增强DCs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DCs通过可溶性和细胞接触性激活
目的比较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IPV)与Ⅰ+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bOPV)液体剂型作为基础免疫以不同接种序贯接种于≥2月龄婴儿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2018年,采用随机、盲法、单中心、平行对照设计,选择杭州市≥2月龄的婴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sIPV+2bOPV组、2sIPV+1bOPV组和3sIPV组,按照2、3、4月龄的免疫程序,共接种3剂。记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已在全球迅速蔓延,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造成重大威胁。这已经是在短短20年间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在人群中的第3次大规模传播。自冠状病毒大流行以来,科研人员迅速对其展开研究,但目前为止仍无针对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和有效疫苗,仍需对冠状病毒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本综述中,我们对冠状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及发病机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检测手段、治疗方法和疫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