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开放式作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v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教师批改难、学生作文难、反馈周期长、作文效率低等问题。究其原因,这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思想有关。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教学思想把学生封闭在课堂中,局限在课本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胡编乱造,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这几年,我尝试了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开放式作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开拓了更广泛的空间,让学生与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相融合,让不同的学科相融合,学生有了一吐为快的欲望,“情动而辞发”。
  一、拓宽范围,开放文题
  学生的写作潜力能否被开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拟定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拘泥于教材的要求,教材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让学生常常遭遇“无米而炊”的尴尬。
  这要求我们活用教材,对现行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造。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根据端午节的相关材料,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这类作文旨在训练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重新组织材料的能力。它激起了学生了解中国的风俗的兴趣,但中国的风俗岂止这一个?汉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少数民族有泼水节、火把节、开斋节等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很多有趣的风俗,都有很多神奇的传说,这些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教师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节日,收集相关的材料,写成介绍性文字。这样的习作范围扩大了,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收集材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是一次锻炼。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命题。上完五年级的社会实践课后,我及时组织学生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学习独立生活,学会动手操作”为话题,自主命题,自主作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第二天,我打开学生的作文本,一个个独具匠心的题目,一篇篇富有童真童趣的作文,令我惊喜不已。有记叙学习生活的《飞吧,小飞机》《我学会了做中国结》《喜悦》,有写因兴奋过度而一夜未眠的《今夜无眠》,有写第一次登上舞台主持节目的《第一次当主持人》,还有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实践的点点滴滴的作文,这些文字成了生活的缩影。
  当然,放开文题不等于随便命题,它对学生的拟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拟题方法,如以时间、地点、人物为题,以主要事件为题,以表达的情感、说明的道理、赞颂的精神为题,以描写的对象或借喻的事物为题等。
  二、内外兼收,内容开放
  首先,让学生回归生活。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因此,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脚,让他们的足迹遍布田野乡村、风景名胜、街头巷尾;解放他们的双眼,让他们尽情欣赏多姿多彩的世界;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敞开心扉,感受那一次次怦然心跳;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自由飞翔。读读书报写写书评,看看电影写写观后感,听听趣闻写写故事,搞搞活动写写活动作文,游览后写写游记,想象后写写幻想作文,这些都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其次,注重学科与学科的融合与渗透。这也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在美术课上,观察一幅幅精美的图画,练习看图说话的能力;在音乐课上,模仿课文《二泉映月》记下自己的感受;在科学课上,根据实验过程写实验报告;在数学课上,学习逻辑推理,写数学小论文……
  写作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的任务,还是所有教师的任务,这已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理念。语文教师与其他科任老师共同协作,把各个学科整合起来,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写作自然就会成为学科工作的需要。
  三、灵活多样,过程开放
  1.教学空间开放。教师的习作指导地点不应固定在教室里。如春天来了,我带领学生走向公园,走向田野,寻找春天的足迹,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在运动会上,我班学生在比赛、助威的同时多了一件事——留心观察比赛过程和运动员、观众们的表现,用心感受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瞬间。
  2.教学时间开放。一般而言,我提前一周布置作文。学生有一周的时间可以准备,或查资料,或采访人物,或观察调查,可与家长、同学、老师交流写作的构思,也可将自己有困惑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我还采用了以小组为单位的比赛形式,每组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各组成员人数相等,作文水平相当。同组人员可以在一起讨论、修改。最后,以总分最高的一组为优胜小组。比赛的激励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帮助了作文困难生,全面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3.课堂作文开放。教师可将丰富多样的活动、有趣的游戏、激烈的比赛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写,在体验后写。如游戏类作文《贴鼻子》《死里逃生》《成语接龙》等,比赛类作文《我当了一回盲人》《讨价还价》等都非常精彩。学生痛痛快快地大玩了一回,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番,老师再因势利导,学生必能妙笔生花,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倾诉于笔端。
  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表达是真实的,情感是真实的。学生进入了角色,便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作文自然而真实。
其他文献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个性化”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角落。个性化阅读作为一个超越传统,彰显时代特色的新生命向我们大步走来,教师也使出了浑身解数,让学生尽尝不同的阅读方法。那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学生的阅读学生做主——注重体验,尊重人本   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实质是对学生认识的肯定,也是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新课标在“阅读教学”板块首先提出“
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使其成长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这样的人必须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而积极参与科技强国的建设工作。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必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到校外广阔的天地里去摄取广博的科技文化知识和丰富的人文思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通
何谓语文?语文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统一的学科。新课程改革为小学语文赋予了更精彩的内容和更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学改革为小学语文课堂吹来了清新之风、创新之风,但是在增强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性和功能性的同时,不能忘记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学习语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从而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
课文的图片、文字素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那么,如何用好教材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下面我以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六课《蘑菇该奖给谁》,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巧用教材,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首要秘诀就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备受语文教师的关注。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学会在写作中感悟生活,体验情感,享受写作的快乐,是我们常常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就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积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积累材料,从而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大胆地表达出来,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童真,从中体会写作的快乐。  我以一堂作文课——《我的好朋友》为例进行了尝试。这是一篇写入作
“识字起步,开篇阅读,开放识字,开发潜能”是小学语文课标教材的重要特征,也越来越受到低年级语文教师的关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左右;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积极地识字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并能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母语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开发并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的多种功能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那怎样利用好教材呢?  1.
<正>【背景】走进语文课堂,不乏书声琅琅,但仔细听学生朗读,就会发现学生或"朗读腔""表演腔"太浓,装腔作势;或语气夸张,对作品情感理解不到位,甚至错位;或语调平直,缺少个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就是表达。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训练呢?  一、在文章留白处补白  平常我们说的“留白”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文章也有“留白”。教师引导学生对
语言表达是一种本领,是一种技能。学生要能驾驭它,单听老师的讲解分析不行,非亲历实践不可。一方面,要让学生大量、直接地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习得祖国的语言,另一方面,需要教师适时地、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得当的点拨指导,学生通过大量有效的说、写实践,才能使这个薄弱环节得到实质上的改变。  一、语言表达训练的着力点很多,要靠教师在词句训练方面下工夫。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推广的做法  1.字词是语文大厦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