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来源 :化学工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自制两室的MFC装置,通过利用污泥浓缩池所驯化的厌氧微生物作为阳极生物,以模拟的含铬废水作为阴极液,考察了在不同的pH值、Cr(Ⅵ)初始浓度、外接电阻和电解质条件下,Cr(Ⅵ)的去除效果和产电性能。结果表明,pH值越低,有利于Cr(Ⅵ)的去除,在pH值为2时,初始浓度为10mg·L-1的Cr(Ⅵ)在72h的去除率可达到60%左右;pH值的增高,会抑制开路电压(OCP)和输出功率;Cr(Ⅵ)初始浓度的增加,会降低其降解速率,但能促进输出功率的增加,不过对OCP值的影响不大;在一定范围内,外接电阻越小,越有利于Cr(Ⅵ)的去除;以Na Cl作为协同电解质,反而会降低Cr(Ⅵ)的去除率。将Cr(Ⅵ)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电子受体,不仅可以有效的去除Cr(Ⅵ),还可以产电,得到一定的能量输出,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
其他文献
为了获得特种石墨制品最优性能,试验研究了3种特种石墨生产工艺对产品热膨胀系数、电阻率、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一浸两焙石墨化”最优石墨化升温制度。结果表明,升温程序2、最高温度2 810℃条件下,产品热学综合性能和机械综合性能达到最优;“一浸两焙二次石墨化”和“二浸三焙石墨化”工艺最终产品的密度、抗折强度、电阻率、热膨胀系数及各向同性等性能指标更大,即提高产品的机械综合性能,降低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大脑皮质外锥体层(EPL)区和CA1区神经元损伤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MCAO组,MCAO组大鼠行大脑中动脉线栓法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术造模,术后72h根据神经行为学评分标准记录大鼠行为活动,HE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变化,尼氏染色观察皮质EPL区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高尔基染色观察神经元树突形态和树突棘密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
概述了3价铬和6价铬废水的来源及其特点、现阶段已存在的处理方法的优劣性。简介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重点从该方法用于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现状、两室之间交换膜的研究、影响含铬废水的处理效率和产电性能的因素及特点等方面评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法在6价铬废水处理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此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采用硝酸铁改性活性炭(Fe-GAC)吸附废水中 Cr6+,并与未改性的颗粒活性炭(GAC)对比,考察吸附时间、溶液的pH值、温度对Fe-GAC和GAC吸附Cr6+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Fe-GAC 和 GAC 对 Cr6+的吸附率均增加,1.5 h 前 Fe-GAC 和 GAC 对 Cr6+的吸附率增加显著,之后吸附率增加较慢,趋于平稳;(2)随着 pH 值的增加,F
以二硫代羧基化羟甲基聚丙烯酰胺(DTMPAM)作为高分子絮凝剂,研究 DTMPAM 对水中 Cr(Ⅵ)的去除性能,考察了 DTMPAM 投加量、pH 值、Cr(Ⅵ)初始浓度以及共存浊度、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对 DTMPAM 处理含 Cr(Ⅵ)废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TMPAM 在酸性条件下对不同 Cr(Ⅵ)初始浓度的含 Cr(Ⅵ)水样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 Cr(Ⅵ)的去除率随着体系初始 pH
皮革及其制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皮革加工制造过程中的铬鞣、复鞣等相关工序会产生大量的含铬废水,这些废水毒性大,不仅威胁人体健康,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含铬废水处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大型皮革厂正在通过技术革新、工艺升级,实现对含铬废水的有效处理。本文主要探讨了对皮革厂含铬废水的处理,详细论述了其处理工艺,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其工艺处理效果,旨在为皮革厂含铬废水的处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坚持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发展特色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大突破口。广西合浦县星岛湖镇在乡村振兴工作上已开展多方面实践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其特色产业发展走在广西农村的前沿。本文立足于星岛湖镇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对该地区现存的特色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有利于为广西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前瞻性建议,促进特色产业结构优化。
由于六价铬的毒性强且易被人体吸收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粉煤灰的吸附效果佳且成本低廉,因而将粉煤灰用于含铬废水的处理技术具有巨大潜力。利用粉煤灰为原材料并对六价铬溶液的吸附效果及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探究粉煤灰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等单因素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影响,并对各反应条件再进行响应曲面优化实验,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分析,探讨粉煤灰吸附的最适宜条件和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
膏岩地层在我国分布广泛,其可溶性远大于碳酸盐岩,可在没有CO2参与条件下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溶蚀。地层中石膏的溶蚀一方面引起地下水质恶化,同时侵蚀地下工程中建筑物中的混凝土基础,使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降低,影响地下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因此,探究膏岩地层中石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溶蚀特征及对地下工程建筑混凝土基础的侵蚀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成都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下属课题
近年来,长沙市由于水域污染问题出现了水质型缺水的情况,所以急需人们采取各种手段来节约水资源。天然水资源的短缺导致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一些非传统水源,所以雨水作为一种重要的非传统水源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来阐明节水在绿色建筑评估中的重要意义,然后对长沙市近10年的降雨量进行初步分析,并对雨水收集利用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做一个说明,最后结合一个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