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哥又和父亲吵翻了。
  这次是因为父亲过生日,父亲要让上高三的孙子请假。
  大哥不同意,说:“高三学习很紧张。”
  父亲说:“再紧张,不就一天吗?”
  大哥说:“你过生日请假,妈过生日请假,外婆外公过生日请不请?老爷爷老奶奶过生日请不请?”
  父亲说:“该请就请。”
  大哥说:“那要耽误多少天,影响学习怎么办?”
  父亲说:“你心里光想着孩子,没有老人。”
  大哥说:“想着孩子也是为老人。明年再让孙子给你过生日吧。”
  父亲勃然大怒:“明年我要是死了呢?”
  爷儿俩一句赶一句,嗓门儿越来越高,吵得越来越激烈。
  在我印象中,每年大哥都要与父亲吵几次。
  父亲脾气暴躁,兄弟几个从小没少挨父亲的打。有一次,二哥的屁股皮开肉绽,一个新笤帚疙瘩都被父亲打烂。三哥身上到现在还有几块疤,那是父亲用腰带抽的。每一次,都是大哥夺下父亲手里的东西。
  也许从小被父亲打怕的缘故,兄弟几个在父亲面前都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喘,更别说顶嘴。
  大哥从小也没少挨父亲的打,但大哥却是兄弟们中的另类,从来不顺着父亲。
  有一次,三哥要往省城调,征求父亲的意见。
  父亲摆着手说:“不去。”
  三哥满脸不高兴地说:“为啥?”
  父亲咳嗽一声:“我养起你们来容易吗?都跑了,我病在床上怎么办?”
  三哥张几次嘴,没说出一个字。
  大哥突然说:“去,怎么不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家里有我!”
  父亲大怒:“就凭你,指望谁也指望不上你,平常连句话你都不饶我,还能指望你伺候。”
  大哥没好气地说:“别听咱爸的,该去就去。”
  父亲骂道:“你就是一个不孝之子,你当老大的没带个好头,你不孝顺不说,还领着他们不孝顺。”
  结果,又大闹一场。
  有一次过节,全家聚会,父亲喝着酒,又开始唠叨我们耳朵快磨起老茧的陈年老账,说他养起我们多么不容易,最后又是重复上万遍的一定要孝敬他的话。没想到,大哥又忍不住开腔了:“咱们兄弟几个教育孩子千万别像咱爸这样,从小就教育孩子听老人的话,别回嘴,要多教育孩子长大有作为,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结果父亲又和大哥吵起来。
  一顿饭又闹砸了。
  大哥很长时间不回家。
  几周后,我劝大哥:“你周六回家吃饭吧。”
  大哥叹口气说:“回去干啥,见面老吵架,不如不回去。”
  几月后的一个晚上,我给大哥打手机:“哥,你回家吃饭吧。”
  大哥说:“其实我挺想家,但又怕回家,怕回去惹爸生气。”大哥沉默一阵又说:“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儿女不回家,其实他们都很想家,很想回家,可他们又很无奈,与其回去惹老人生气,還不如不回去。你答应我,对待子女可别这样啊!”
  不知怎么回事,听完大哥的话,我眼里涌起热泪。我刚想再劝,耳畔又响起大哥哽咽的声音:“和你说实话吧,我觉得从小给我创伤最大的就是咱爸。”大哥又沉默下来,过一会儿挂断手机,我想在这个黑夜,大哥肯定哭了又哭。
  几年后,父亲身患重病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白天黑夜都需要人伺候。兄弟几个上班的上班,开店的开店,没有时间整天陪护父亲。
  没想到,大哥回到家,说:“你们该忙啥去忙啥,咱爸我伺候。”
  几个兄弟商量商量,统一意见不能光让大哥受累,每人每月给大哥几千元钱。
  大哥听完我们的话说:“不要,不要,我不缺钱。反正,我内退闲着也没事,守着咱爸正好解闷。”
  虽然父亲在病床上躺几年大哥伺候几年,父亲直到去世仍然对大哥不满意。
  清明节全家去扫墓,大人孩子十几口人,烧纸,摆花,点香。鞠完躬,大哥站在墓前,在袅袅的烟雾中,红着眼圈说:“告诉你们个秘密吧,这也是父亲生前一直不让我说的,妈去世早,只有我才是咱爸亲生的,你们都不是。”
  围在墓前的我们都惊呆了,沉默很长时间,似乎才明白过来,眼含热泪看着大哥。
  大哥低下头抹抹眼泪:“咱爸人是好人,就是没上过学又性情暴躁,不懂怎么教育儿女。这些年只有我老和咱爸顶撞,不是我不想当一个好儿子,而是想为你们当一堵墙,让你们少受伤害!”
  选自《山东文学》
其他文献
67年前,9岁的爸娶了14岁的童养媳。  59年前,17岁的爸成为一名将家当作驿站的基层干部。22岁目不识丁的妈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挣工分养家,伺候公婆,养育儿女。  那么多的日子,妈伺候爸,忍受爸的专横、霸道和拳头。  1年前,爸开始伺候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妈,买菜做饭,端屎接尿。  爸为妈早早准备了棺材和寿衣,以防不测。可突发的癌症晚期让爸交代妈说,对不起,我要比你先走了!  昨天,我回老家,看到妈
期刊
一个七十多岁的女患者,濒临生命终点,艰难地喘着气,但怎么也不肯瞑目离开。亲人在边上看着很难受。  她的儿子上去轻轻拥抱住母亲,说:“妈妈,你生养我们这么多年,你辛苦了。我从没有跟你说句‘我爱你’,也从没对你说声‘谢谢’,现在我要对你说:妈妈我爱你,你放心地去吧,儿子永远都是爱你的。谢谢你,妈妈。”母亲的眼角溢出泪水,这才放心地走了。  一位朋友的姥姥离世前,在最后一刻,她母亲搂抱着姥姥,让姥姥倚在
期刊
科浅屯九十一岁的老德玛干了件吓死人的事:不知打哪儿来的本事,她竟然把西下屋大梁上的萨满鼓弄了下来。萨满教是流传于东北各民族的一种原始宗教,沟通人与神的人员叫萨满。老德玛早年就是萨满,因为是萨满,特殊时期挨了收拾,现在到处跳萨满舞,成了旅游项目,老德玛撇着瘪嘴说“全是假的”。  老德玛盘腿炕上,嘴上哼哼着,拿块新毛巾擦鼓。儿子进家,吓得差点儿一个倒仰,急忙打手机,告诉在外的哥哥。  听老人讲,萨满约
期刊
陆子羽重重吁一口气:“我该退休喽!”  这是因为,他的得意门生吴其刃终于拿了象棋冠军。  陆子羽退,是彻底地退,他不再参与棋院的任何事务,不参加有关象棋的任何活动,不讲学、不颁奖、不授课、不招徒。这么多年,过于用脑,虽乐在其中,但经常感觉身心疲惫,有生之年,他想携老伴到处走走、转转、看看,散淡心身,颐养天年。  退下来的头几年,他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作息规律,饮食讲究,读读闲书,会会好友。每年,
期刊
他决计出走。  他的身份是父王的十四子。其时,父王的王国正处盛世,子嗣甚多。王兄们文韬武略样样皆精,王弟们乖巧伶俐,甚得父王喜爱。  除了他。  父王把西域一个小城作为他此次出行的落脚地,那里地处疆界,人烟荒芜。离开时,他从母妃哀怨的眼神里读到了失望二字。  策马扬鞭,回头再望,长安城早已消失在滚滚尘土之中。  到了西域,终日与门客吟诗歌赋,偶尔舞刀弄枪,或纸上谈兵,讨论行军布阵之法,日子过得逍遥
期刊
滨州人爱听曲。  滨州人最爱听梅娘弹的梅花引。  梅娘人长得凤眉星目,明眸皓齿,举手投足间有一股富贵之气。据说梅娘生在京城大户人家,后得罪权贵,家道败落,流落滨州。  梅娘弹曲只在滨州酒楼弹。  起初,梅娘只是给食客弹曲助兴,食客高兴了打赏一些,不高兴了,分文不给,梅娘也不气恼,抱着她的琵琶,依然很卖力地弹完。  梅娘弹曲只弹梅花引。  碰到食客点其他的曲子,梅娘欠欠身,调一下弦,弹出的还是梅花引
期刊
1967年冬天,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那年我12岁。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104棵白菜,卖了101棵,只剩下这3棵了……说好了
期刊
到海边游玩,与我一路同行的,还有一对恩爱的老人。  老大爷和老大娘都超过八十了,两个人腿脚还算利索,走路总是手牵着手。在一处海滩为他们拍照时,因风浪大,老大爷为老大娘围上了头巾,老大娘为老大爷扣上了衣扣。我正摁快门时,老大爷叫了声:“停。”  我詫异。  原来是老大娘花白头发被风吹乱了一绺,盖住了眼睛,老大爷提醒老大娘用发卡将头发卡住,头发不乱了,这才不好意思让我给他们拍照。  我说:“你们真是体
期刊
章惇来拜访欧阳修,刚迈进书房的门槛,就闻到了淡淡的墨香。章惇熟悉这种香味儿,这是李廷珪墨的香味儿。书案上,欧阳修刚作了一篇文章《史炤岘山亭记》,墨迹还没干透。  这个时候,章惇蒙欧阳修的举荐已在馆阁任职。欧阳修对章惇很是赏识,底下多次对同僚说,章惇将来一定会跻身于执政大臣之列。章惇性格乖张,很多人都不喜欢他。他在原来的职位上一蹲就是好几年,这次欧阳修举荐他,好多人都不理解。  见章惇来访,欧阳修从
期刊
“我除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外,还有一个父亲,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八路军父亲。”爷爷把玩着粗糙老旧的木头小手枪,缓缓地说。  那是1941年的夏天,爷爷还是不知忧愁何滋味的小孩子。他常常跟着村里一帮小孩到处疯跑,野地里追兔子,庄稼地里捉迷藏,溪水边、井栏旁、大樹上、山洞里,还有挤满石碑的坟冢里,哪里都会留下他们的足迹,整个村庄甚至村外方圆几十里都被他们玩儿遍了。爷爷说他们那时候虽然没有手表,但时间把握的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