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具有“儿童立场”的学校课程体系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提出“儿童立场”的课程观,把课程建设目标指向儿童发展的“核心素养”,并融入“随化至贤”的学校文化核心内涵,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特色课程个性化、课程评价立体化”为基本特征,采取年级课程与学校课程纵横交错推进的策略,有机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架构学校课程体系。
  【关键词】儿童立场;校本特色;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060-02
  【作者简介】钱志新,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江苏无锡,214187)副校长,高级教师。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位于惠山区洛社镇,前身为洛社初等小学堂,最早开办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是一所有着百年教育积淀的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汲取当地深厚的“王羲之”文化积淀,构建形成了“随化至贤”(随化从教,贤而化育;好学践行,从善如流;学而至贤,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学校从“九五”实施“现代生活教育”至今,始终坚守儿童立场,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在构建具有“儿童立场”的学校课程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以学校“随化至贤”文化的核心价值为指引,使学校课程的整体架构和实施都指向“洛小少年”的核心素养,是“儿童立场”的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规定性与选择性相结合”“传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特色课程个性化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特征。在实施策略上,我们采取年级课程与学校课程纵横交错推进的策略。这种推进方式的好处是,既便于落实各学科课程的纵向推进任务,又方便各年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培养目标,整体架构和实施课程,使课程更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真正体现“儿童立场”。
  在这样的课程建设背景下,我校一年级构建出“启程课程”系列。启程课程,顾名思义,为学生的小学学习生活启程导航,它是一年级整合落实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一个实践研究。也因我校课程建设纵横交错的推进方式,下文的叙述会以一年级“启程课程”为主线,呈现学校课程建设整体情况。
  一、特色课程个性化——创造性实施的“开蒙课程”
  入学初期学生的不适应普遍存在。孩子们或沉溺于幼儿园玩耍的狀态之中,或畏惧一入学就要面对的各项学习任务,为数不少的孩子或多或少产生了害怕、逃避上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一年级老师专门拿出开学头两天时间,实施“开蒙课程”,帮助孩子更系统地感知小学生活,更快地爱上老师,爱上学校,爱上身边的伙伴,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1)开蒙仪式。全体一年级小朋友集中在学校剧场,举行开蒙仪式,老师宣布孩子们正式成为小学生,齐声呼号一年级目标;师生互相问好,学习基本问候之礼;观看视频节目,听高年级同学介绍小学生活特点;回教室,同一个班级的老师、小朋友在游戏中互相认识。
  (2)课堂开蒙。各学科老师分工合作,把传统意义的语、数、音、体、美课堂变成开蒙课堂,感受课堂上听、说、读、写的正确姿势和要求,体验教室内外坐、立、行、队列等基本要求,结合简单的校园平面图,通过“玩转校园”的游戏认识自己的教室、各专用教室、老师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认识操场、厕所、食堂、图书馆、剧场、农博园等设施场所,体验常用的体育器材、乐器,学会轻拿轻放,爱惜物品。
  (3)德行开蒙。学校编制“新生入学手册”,组织学生与老师、家长共同阅读。孩子们结合两天的开蒙生活体验,在图文并茂、直观明了的阅读过程中,就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如何午餐、如厕,如何保持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安静等等方面,得到正确品行习惯的启蒙;少先队组织“入队仪式”,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价值观启蒙。
  二、国家课程校本化——夯实基础的“读写绘课程”
  到目前为止,各学校主要还是通过“学科”的形式实施国家课程的,我们并不认同那种谈课程却避而不谈学科的做法。在没有能打破学科界限,把国家课程真正整合出校本化的课程体系之前,学科课程建设一定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重头。
  “学科”范畴之下,如何有效落实国家课程,我们从三个维度开展工作。第一,明培养目标。学校引导教师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明确各学科核心学习素养,并具化到各年段培养目标;学校围绕“强体魄、爱读书、善思考、会负责”的学生培养目标,把教师“惟真、乐教、率导、养才”的教风和学生“从善、博学、笃行、成才”的学风建设纳入到课程管理范畴,使国家课程的培养目标基于学科又高于学科。第二,强化教师校本化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学校各学科组在分析学科特点、教师特点、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理清学科建设思路;学校建设“名师工作室”“学术委员会”组织,借助校际联盟、校本教研等平台,通过课例研究、专题论坛等方式,引导教师学会准确把握教材、合理整合教材,有效补充教材,提升教师用足、用好国家课程的能力。第三,学校以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儿童主动建构学习生活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带领教师积极构筑“学”为主体、“顺学而教”“板块推进”的“养才课堂”模式,完善“养才课堂”评价体系,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不断改进学生学科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科学习质量。
  三、校本课程多元化——自主选择的“学生社团课程”
  其实,一年级“读写绘课程”中所涉及的“经典诵读”是学校校本课程内容之一,一年级语文学科组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课程在一年级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求,把它融入语文“读写绘课程”之中,较好体现了课程的整合实施。
  校本课程既是国家课程的拓展与衍生,又是国家课程的丰富与补充,在我校,“经典诵读”“篮球”“足球”是最具特色的三个校本课程,这三门课程既与国家课程相整合,贯通一到六年级,有专职的教师,有自编教材,纳入课表之中,又与“学生社团课程”相联系,同属学校八十多个学生社团之一。学校还专门开设一年一度的“经典诵读展演”“足球节”“篮球节”等活动,营造浓郁的课程文化。
  校本课程的相对自主性给予教师更大的空间,教师可以尝试整合课程内容,实施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如把吟诵、美食设计、采购、制作活动综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学习分工合作,体验劳动的美好。
  校本课程的另一支——“学生社团课程”,则更多指向儿童个性化的兴趣与发展,是学生选修课程。课程方式以活动、游戏为主,体现游戏精神的自主、愉悦、创造、规则等内涵特质;课程组织形式是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报名,走班上课;课程内容依据儿童需要,而不是成人想当然的“重要”,各个年级课程均不尽相同。
  四、课程评价立体化——向善向上的“自我激励课程”
  课程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实际操作中,特别是面对学生时,很多学校只关注到了评价的检测、鉴定作用,忽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活动总以冷冰冰、干巴巴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令人望而生畏。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全面关注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恰当地利用和呈现评价的结果。围绕课程标准,我校建立了立体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全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学生成果,以丰富的课程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重视习惯养成,重视过程中的努力,学会自我评价与自我激励,形成了促进学生向善、向上的“自我激励课程”。
其他文献
【摘 要】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立足于提升儿童创新素养,通过整体规划开发课程,建立学科课程群,重点开发主题概念课程、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操作实践课程以及搭建学习平台,促进了师生富有创意的成长,孕育了“儿童致远,创意世界”的独特学校文化。  【关键词】儿童;创意学习;课程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2-0007-02  【作者简介】谢
【摘 要】子游是孔门中唯一南方弟子。孔子对子游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大道之行”:孔子为子游讲述大同小康理想社会的特殊一课;二是“子游问孝”:孔子对子游的个别化答问教学艺术;三是“子之武城”:孔子借考察子游政绩对弟子进行现场教学。此外,子游与子夏、曾参、有若等的“同门辩学”也富有教育价值及现实启示。  【关键词】子游;孔子;教学艺术;复问;现场教学;同门辩学  【中图分类号】G529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多感官联动,让学生获得立体的音乐体验,对于不同的音乐作品和施教群体有着不同的方法。教学《花之圆舞曲》一课,教师从通感教学策略的制定、通感学习方法的运用、通感活动情境的设定三个方面入手,旨在让学生获得综合、立体的情感体验,提升审美情趣,达成心智和谐。  【关键词】通感体验;多感官调动;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表达;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54-02  【作者简介】杨志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江苏苏州,215228)副校长,一级教师,苏州市吴江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在‘听说读写’四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有的美虽能让人赞叹,却很难清晰地表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一个人愈懂得美,愈有道德。”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令人赏心悦目,美促人激发灵感,美使人向上向善。美可以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良好气质、高雅情趣。大师们对美育的定位揭示了“美”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古往今来,教育人不断探索,终而发现教育就是在变化的时间中寻找确
【摘要】数学学科的核心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学力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发掘数学学科价值和发展学生学力融合的纽带。选择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设计参考性的教学问题和组织主体性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的思维拔节,可以让学生感悟数学学科价值,发展综合学力,实现生命成长。  【关键词】思维;数学价值;学力;学习材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
【摘要】如何让科学探究更有效?要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还要戴上“望远镜”,及时关注信息的搜索和收集,更要拿出“哈哈镜”,照照学生、照照自己。通过这种方式,能让教学从模糊走向清晰。  【关键词】科学教学;概念形成;动态生成;三维目标;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1-0047-03 
【主持人语】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是,“国学”又再度成为我国教育的热点话题,各地学校纷纷推出
【摘要】语篇教学前,教师应首先对语篇进行细致的解读,然后结合自己对教材、学情、课型、课时安排的理解,把握教学的重难点,继而确定教学目标。有了教学目标,就要围绕目标设计一系列的达标活动,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教材解读,重难点把握,目标确定,达标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7-0059-04
地平线在前方  张俊平  在中国特有的“五年发展”文化语境中,2016年,是一个特别且重要的时间节点,官方通常会用“开局之年”和“关键之年”来定义它对“十三五”的意义与价值。此时此刻,世人大多不约而同会做两件事情:一是回望——总结过去的五年;二是展望——谋划未来的五年。  回望过去的五年,作为江苏教育人,我们无不感到自豪与骄傲。这五年,江苏教育高举旗帜,高歌猛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省域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