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艺高雅的大玩家——王铁成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y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王老铁成先生为“大玩家”,似有不恭之嫌。国人印象中,王老是正儿八经的著名影视演员。早在20年前,主演电影《周恩来》荣获金鸡奖和百花奖双料影帝;在2005中国电影百年之际,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曾连任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京城的圈里人知道,王老淡泊于各种光环,视功名利禄如浮云,高兴人家称他为“玩家”。因为他对琴棋书画、花鸟虫鱼、收藏集珍可以说无所不爱,无所不玩。
  去年,京城大玩家王世襄先生驾鹤西去。王铁成和王世襄私交甚欢,这二王的好玩是出名的。大热天赶几十里路上山逮蝈蝈,蝈蝈蹦到枣树上,他俩一人上树去摇,一人在树下等而捕之。逮到一只,庆贺一番,全不顾身上大汗淋漓被树枝划破的痛楚。王世襄先生一毛钱买两个冰棍,说“平时吃3分钱的,今日收获大,咱豁出去了,吃豪华奶油冰棍,5分钱一个”。山风拂来,冰棍透心的舒服,两昆仲其乐无极啊!
  之所以称王铁成先生为“大玩家”,是由于他集演艺家、书画家、收藏家于一身,玩的有成就,玩的很潇洒,玩的有品位,玩的很高雅。
  早春时节,一个“拂面不寒杨柳风”的日子,我与《收藏界》高玉涛社长等人来到京郊的一处花园别墅,王铁成先生的府邸“海棠苑”。院内两株报春腊梅,疏影横斜地开着黄花,幽香若有若无;几树玉兰,临风含苞欲绽;几株海棠,带露蓄蕾将发。
  王老迎我们入客厅。但见奇花异木、人文珍品集于一堂,名家书画、古玩珍品,环列壁轩。老爷子兴致勃勃地领我们浏览,范曾先生的画及书联引人注目:“广大精微皆聚散,中庸峻极即文章”。韩美林的神骏图题曰:“此马非凡马……”。大拱形厅内别有洞天,一边罗汉竹,一边龟背竹。迎面横丈五巨幅书法,乃王老亲笔所书范仲淹《岳阳楼记》。作品颇有气势,布局严谨,疏密有致,笔力遒劲,气韵飞扬。
  谈起书画,王老说:“书法和画画相比,书法要写好,难度很大。画画掌握基本技法就行,书法没有三、五十年功夫写不好。我看写字的人,一般先看多大岁数,年长者,字有内涵;我看画画的人,一般先看字写的好坏,字好者,画必有风骨”。
  王老自幼习书法,临颜真卿、黄庭坚,又法二王。二十几岁即在家中举办书法展览,在亲朋好友中传为佳话。2000年他65岁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王铁成书作展”。其观众之多,盛况空前,竟成历年中国美术馆轰动效应之奇象。
  画画起步时,王老已届古稀之年。我惊异于老爷子绘画上的悟性和灵性。苏东坡、吴昌硕60岁学画,一出手即不同凡响,何也?当得力于其书法功力,更得益于其修养境界。王老70岁才开始作画,虽至今才画了5年,但其书法功底深厚,加之其艺道双修、人格高尚,笔下自然不凡,得朴茂古拙之法度,取自然平淡之妙机。
  我们在这个艺术殿堂浏览者、欣赏着。环顾书斋所悬挂王老的绘画,梅花有缶翁的韵味,荷花具八大的意境,翠竹含板桥的风格……,绘画和书法,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可谓美不胜收!
  一会儿,王老兴冲冲地过来,说赠我一幅他最近写的书法。展开一看,是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米黄色的横幅,古色古香,以行书写就。仔细观赏,其书风俊朗飘逸,流畅自然;运腕灵动处,轻如蝉翼;落笔苍劲时,重若垂石。一篇写来,气韵贯通,潇洒中不失法度,姿媚时仍藏古朴。在此书法中,既有颜、黄、二王的风韵,又有王老自己的风格。孔子所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王老此时,已到了这种自在自为的书法境界。
  一位耄耋老人,密密麻麻写就大篇书法,要花多大的力气,我不好意思要。我知道,书画家若主动将作品赠人,而你不接受,当是不敬。于是,我连声谢谢,受之有愧。
  令我惊讶的是,王老又从房间拿出几幅字画,分赠大家。我儿子今日开车送我们来,王老竟然也赠他一幅画。画刚打开,一幅龙飞凤舞的紫藤,气韵扑面而来,大家叫好!画面有三串齐白石笔意的紫藤花,立一只八大山人的小鸟。画题为《欢腾》,一语双关,“藤”者“腾”也,画面之欢,不仅是藤与花鸟之欢,更是寓意人与社会之欢乐、之和谐!
  王老说:“紫藤花开时,我观察,它并无叶。世人作画时为了好看,画上叶子。我这幅画还紫藤本来面目。另一点,我画画不用彩色,黑白浓淡足够了”。 欣赏这幅作品,中锋用笔,藤条转折犹如书法。老枝盘虬,如折股钗;新枝纷披,如锥划沙;点染紫藤,如屋漏痕。画面没有叶子,藤条苍劲,大有“何须衬绿叶,且看舞龙蛇”之气势!
  构图不凡,主杆由上斜出,似直冲云霄;下留空间较大,两枝新条,于碧空中如风摆杨柳,款款摇曳而垂。最有味者,那浓淡的墨虽无五色,却显五彩,黑白之境,无限风流蕴于其中。其疏、其密,布局得当,正所谓“疏能走马,密不透风”;其点、其线、其面,看似随意挥洒,实含匠心独运;其枯、其润、其浓、其淡,仅用黑白元素,却展现了丰富世界,随笔点染之际,妙蕴一派天机。
  画幅展于面前,气韵飘于画外。在这幅集苍劲、灵动、艳丽、古朴于一体的画面中,我似乎听到王老在荡气回肠地唱着京剧,似乎看到他在畅怀精心地侍弄花草,似乎想到他高贵而质朴的品德言行。我感叹:一幅画,是画家整个风格个性的浓缩,是画家整个精神世界的体现。
  王老说:“下半年在政协礼堂举办‘王铁成水墨书画展’。自己的书画作品大多数送人了,留下的不多。要再创作几十幅,全都用水墨表现。我认为一黑一白,就是一阴一阳。阴阳变化形成世界,黑白浓淡可状万物。”
  大家得到王老的书画作品,连声感谢着。而老爷子淡然一笑,“玩儿吧!我常将东西送人。都是身外之物”。他指着壁上范曾先生的书画说:“别人送我的画,我要好好收藏。范曾与我合作的画有七、八张,我喜欢,别人也喜欢,我就送人了,一张都未留,是个遗憾。昨天接一个电话,说某拍卖会上,我与范曾合作的一幅画上拍了,卖的很贵啊!我想想,送给他们的画怎么能卖了呢?让范曾知道了还以为是我卖的,这多对不起老朋友呀,哈哈……!”
  说到收藏,王老的宝贝琳琅满目。其收藏门类之多,包括家具、书画、瓷器、玉器、奇石、蛐蛐罐、匏器等。但他最爱藏的,是质地好的天然之物,还要有高级工艺,更要有年头、有历史。“古家具、木雕和明清玉器是我收藏的主项”,他说:“好玉是天然的,明清的工艺最为精湛。”王老边说边搬来几个锦盒,里面各排列十几块玉,以明清牌子居多,几件子刚款的尤为精美。大概因高玉涛社长名字带玉的缘故,老高对每件玉牌爱不释手,连连赞叹。
  最让王老得意的几件藏品,是乾隆宫廷造办处的杰作。一是紫檀书桌;一为紫檀笔筒;还有两件“木石姻缘”的艺术品:一件红木镶玉如意,一件紫檀镶玉洗子。据范曾先生言,王老曾说这张桌子砍掉一个角,价值半个故宫。这种快乐的吹嘘,说明王老对此桌的钟爱。
  老爷子曾请故宫的专家,如张淑芬、胡德生,刘静鉴定,确认这几件藏品均为乾隆造办处制作。王老对紫檀笔筒似乎情有独钟,他再三强调“这件笔筒的松竹梅雕工,和乾隆退位后所建三友轩上的松竹梅完全一致,尤其是笔筒内壁的大漆披灰挂里,只有皇帝才能用,这是当时的规矩。因此我断言,这个笔筒是乾隆用过的”。大家闻听此言,立即小心翼翼,却又忍不住用手摸一摸皇帝用过的笔筒。
  王老指着中间摆放的小梳妆台说:“这件黄花梨梳妆台,是明代的。张德祥来看了,认为完整的黄花梨梳妆台,全国不超过两三件。故宫博物院有一件,还有一个私人藏的,都为宝座式,残缺不全。我这个是五屏风式,中间写着‘禹门’,边上刻着龙、鲤鱼,寓意鲤鱼跳龙门”。
  楼上楼下,王老领我们边看边讲。走到一堆蛐蛐罐旁,就讲罐子、讲蟋蟀;走到一排各式匏器旁,就讲葫芦、讲蝈蝈。不时还谈谈自己的收藏心得,他说:“收藏是玩的,要看缘分,是你的宝贝就是你的”。“收藏的意义是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这是一种享受”。“收藏的最高境界,看过的就是拥有,把世间最真、善、美的东西记录在自己的头脑中,回忆起来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一连几个小时,老爷子侃侃而谈,似乎毫无倦意。间或有智障的儿子进来,父子俩比划着说几句,大概是要陪儿子下午去玩排球,令人感到父子情深。我看到四周有不少王老和他儿子的照片,父子俩幸福地笑着。王老对智障儿子王蔚平的关怀和宝爱,被圈中人广为赞扬。一次聚会,连胡锦涛总书记也问王老:儿子还好吧!看到老爷子那么认真地和儿子交流对话,似乎不是面对“智障者”,而是对“智者”,75岁的老人和儿子的这份亲情,观者无不唏嘘感叹!
  有意思的是,我们和老爷子交谈时,几只狗儿也在老人边蹭来蹭去。王老介绍,其中一只大狗已十三岁了。随行来的同仁,大多养着狗,大家议论,几只狗儿养的这么好,足见王老爱动物之心。恍惚间,我觉得王老养狗,与昔日的大玩家王世襄先生率狗驾鹰,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皆对世间万物怀博爱之心,有好玩之乐!
  对朋友,他更是满怀热忱。回忆和已故的朱家溍先生交往,朱老喜昆曲,他爱京剧,两人经常同台自乐,共唱世间的悲欢离合。忆与旧友的往事时,他怀着无限的深情;和范曾先生来往甚密,他说,“今年范曾72岁了,本命年,我特意把储秀宫的粉彩瓷盘送给他,图个吉祥。”话语间透着对老朋友的关切之情。我说:“王老,储秀宫瓷盘,那是官窑中的精品呀!”王老哈哈一笑:“好东西送人才有意思嘛!范曾学问大,诗词书画精,欣赏水平高,他会珍藏好这件盘子的。再说,我们交往从不计较。他送我多少字画呀!上面这幅‘蟋蟀在堂’,写的真好,这是《诗经》上的句子,晚上听几声蛐蛐叫,那可太舒服太舒服了!”
  老爷子为人真诚、实在、热情,这是有口皆碑的。不管是演艺界,还是书画家如范曾、韩美林、崔如琢等,对王老称赞不已。其师兄欧阳中石书条幅赞之曰:“业专影视化入神出,暇拈宝章笔骋翰香。”
  对后学晚辈,王老无任何架子,言谈间颇多鼓励之辞,使人如坐春风。老爷子赠给我们他的书画集,我回赠他一本我的书画集。他边翻边说,“这哪是业余的,太专业了!”在观赏他的藏品时,墙上挂一帧用瓷片镶的“寿”字条屏。我赞叹:“这汝窑瓷片的‘寿’字很有创意。”王老回头夸张着表情:“哎呦!来一万个人,都看不出这是汝窑瓷片啊!你这眼力,这么远一看,就知道了,难得难得!”我觉得老爷子真逗,实在是性情中人,大玩家!
  以前与王老谋面几次,但没有像今天这样几个小时的交流。据说,凡是见过周恩来的人,无不为总理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今日和周总理的扮演者王铁成先生相会甚久,言谈之间,亦为其人格魅力所吸引,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觉得,王老的人格,既有哲人的思辨、艺人的情怀、文人的风骨;还有平民的质朴、园丁的勤劳、甚至如邻家老头般的亲切;更觉得他已臻以“艺”进道、以“玩”进道的高境界;他有儒家的担当,爱家、爱众人,辛勤贡献于社会;他有释家的慈悲,关爱万物而又超脱红尘;他有道家的淡泊,顺其自然,率性真如而又妙机无限。
  “玩”可分三层次:常怀童心,玩的有成就,可谓“玩家”;玩的有成就,而又返朴归真者,可谓“真玩家”;而在多方面皆有大成就,绚烂之极再复归平淡者,可谓“大玩家”。
  在演艺、收藏、书法、绘画,乃至为人处事、花鸟虫犬之天然情趣方面,玩出品位,玩出文化,而又平平淡淡总是真者,此“大玩家”雅号,舍王老其谁也?!
  2010年春分之夜于京城
  (作者为文化部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其他文献
明朝晚期的熹宗天启年间,封建统治日趋腐化,政治黑暗而致经济萧条。地处东北的边关狼烟四起,战事不断,耗去大量军费。朝廷为巩固其统治,解财政之困顿,于天启二年七月(公元1622年7月)在京城及江南南京开铸“天启通宝折十”大钱。由于铸币用材的缺乏又处于急功近利扩大生产能力的需要,官方指定了一些基本具备铸币条件的地区(官允民铸)同时赶铸,以期完成所需币量。官铸的多见背记值“十”,纪值、纪重“十一两”等。民
期刊
《虎溪三笑图》是中国画传统画题之一。“虎溪三笑” 故事,典故出自庐山东林寺。相传东晋高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从不过寺前的虎溪。一日儒生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访,三人相谈甚欢,慧远送客时与他们一路交谈,不觉之间走过溪桥,寺中的镇守老虎急得大吼,三人才会心地相与大笑而别。后人便在虎溪桥头建“三笑亭”,“虎溪三笑” 故事由此流传千载。中国画传统画题之一的《虎溪三笑图》亦由此而来。图画通过对僧人慧远,道士陆
期刊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独具个性和特色的节日。清明节内涵幽远,内容丰富,始终承载两大不变的主题:一是祭奠先人,即孔子所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是迎接春天,即唐诗中所说的“春水晴山袚褉词”。因此,清明既是伤悲与欢喜的交集,又是回首往事与展望未来的交汇。中国民协作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具体实施者,其主要任务就是继承、挖掘、整理、弘扬、繁荣优秀的传统文化。罗杨表示,此次活动之所以称为“我们的节
期刊
早在二十年前,我就希望能用好的钱币彩照,代替传统的黑白拓片,当然,作为钱币刊物,还得有好的印刷条件,否则造成失真,画虎不成反类犬。如此说并不等于否定拓片的作用,好的拓片不但能显示原尺寸,而且经行家拓出来颇有一番真品特有的韵味与神态,其实拓片也是一种情趣,一种艺术,好拓片有长久保留的价值。能将彩照与拓片并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拍摄彩照有了数码相机,方便多了,只要像素高,其他技术参数符合要求,
期刊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已经记不得了,其中说道:“在我的印象里,心仪的东西,应该都有一双翅膀,稍不留意,就会飞走。否则,我很难解释,为什么面对喜欢的东西,我们不仅表现出小心、细致、关爱和虔诚的态度,甚至还会把它紧紧握在手里,或者恨不得把它直接含在嘴里的情形发生”。  每一个搞收藏的人,不仅把心仪的宝贝紧紧握在手里,而且很希望它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在他人眼里,我是不是一个成功的收藏者?我的宝贝是否有价值
期刊
上海世博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又一次国际盛会。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全方位展示国家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既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扩大举办国家知名度和声威的巨大平台,因此一直为世界各国争相举办。但世界博览会长期由少数发达国家垄断。中国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是一个半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第一次。上海世博会一天天临近
期刊
清代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型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朝所未有的。玉器千姿百态,品类层出不穷,借鉴多种表现手法,圆雕、浮雕、镂雕、俏色等多种琢玉工艺,融合贯通,综合应用,使其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下面介绍几件清代白玉雕精品,供玉器爱好者们鉴赏。  白玉饕餮纹双耳环花觚(图1),高8.2厘米,由整件玉料雕琢而成,瓶口一周勾连对称回形纹,上下饰对称的蕉叶纹,两侧兽形
期刊
樊圻,绘画面貌较为多样的清代画家。  我国的山水画在清代比较发达,这与文人的山林隐逸思想有关。这种思想,在当时既包含爱国、爱好山川的感情,也包含着对人生消极的看法。如清际“金陵八家”之一樊圻所描绘的《溪山无尽图册》(六页),既生动地写出了江南山川之美,也流露出悠然世外的恬静之情。  明末清初,生长或长期居住南京的画家,著名的有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和谢荪,世称“金陵八家”。他们画
期刊
芝泉这名字,作为浅绛瓷画家,作品非常少见;作为浅绛作品受赠者,却常常见到。王少维、金品卿、程门三大家都见有一些赠送他的作品,胡夔著名的“一百二十有零图尊”,也是赠送此人。一个现象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所见赠送芝泉的作品中,三大家等名家作品较多,而且件件都是本人精品,赠送的口气也非常谦恭。就连年迈的胡夔,也是谦恭地落上“奉赠芝泉明富大人雅玩”,一个“奉”字,或者是奉上之命为芝泉作画,或者以下奉上以示
期刊
阳春四月,草长莺飞,正是赏花的好时节。暖暖的春日阳光,照耀着古城西安的每个角落,梨花、杏花、桃花争相绽放,西安成了花的海洋。大唐西市在暖暖的春日阳光里迎来了“首届全国民办博物馆藏品博览会”。  “首届全国民办博物馆藏品博览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系列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