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古的动物崇拜与图腾文化催生出十二生肖。流行了2200多年的干支纪年法中,丙申排第33位。猴与“申”相配,排行第九。故称“申猴”。而今年就是丙申猴年。
善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把猴录入了象形字。在古代,猴的相关名称甚多,有猴、狙、狖、猱、猿、狨、獑、猦、蒙颂、猢狲、狒狒、猩猩、山魈等十余种,有的字现代词典、现代电脑已经没有收录或储存了。这是因为古人将能在指间笔筒嬉戏的“墨猴”、善于捕鼠的蒙颂、最常见的猕猴、身形较大的猩猩、长臂猿、狒狒以及传说中体型巨大、能食猿的“独”,一并归于猿属。
猿猴入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由来已久,可追寻到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从出土的汉画砖上,就可以看到有人牵狗玩猴的画面。据唐代《历代名画记》中所载,东晋著名画家戴逵(326—396)就绘有《胡人弄猿图》。在民间绘画中,以马、猴入图(马上封侯)或蜂、猴(封侯)入图的比比皆是。流风所及,文人绘画也概莫能外,历代画猴之作屡见不鲜。
中国自古以来,认为猴子是吉祥物。古籍《白虎通》云:猴,侯也。侯在古代贵族爵位的第二等,所谓“ 公、侯、伯、子、男”中的“侯 爵”,又泛指封有爵位的地方君主,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诸侯。秦汉时代,封侯拜将。于是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
我手头有两幅“封侯”图,也叫“马上封侯”,是明清画家常画的民俗题材,被时人所喜爱。有元代墓葬出土的“马上封侯”和田玉佩,这说明元代民间也流行“马上封侯”题材的纹样。
清钱惠安画《封侯》图轴(图1—1、图1—2),纸本,纵112厘面,横42厘米。右上侧斜伸出两支树枝,一上一下,都盘绕有盛开的凌霄花;一只猴子蹲在下斜的树枝上,右“手”拿一小树枝正逗惹一旁的蜂窝,几只蜜蜂飞出,还有一只飞到猴子的背后,猴子顽皮的神态灵动。画面展现蜜蜂和猿猴的互动,即用谐音暗指“封侯”。左上方署款:“略参鲍元礼法 清溪樵子钱惠安”,下钤红文古币形圆印“惠安”。鲍元礼,即鲍敬,字原礼,一作元礼。元代画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善画人物,亦画花木禽鱼,姿态天然。
钱惠安(1833—1911)晚清画家,初名贵昌,字吉生,号清溪、清溪子、清溪樵子,室名双管楼。上海宝山人,一作浙江湖州人,又作仁和(今杭州)人。善工笔画,画人物仕女为尊,题材广泛,画面简略而意醇,细笔于墨,道劲方折,姿容炯雅。笔意有间作花卉和山水,均能自出机杼,不落前人巢臼。光绪、宣统年间与倪田等人在上海卖画,名重一时。传世作品有同治十年(1871)作《烹茶洗砚图》轴(图2),藏上海博物馆;光绪八年(1882)作《听鹂图》扇现藏故宫博物院;七年作《依栏凝黛图》扇图录于《名家藏扇集》;光绪十六年(1890)作《桃源问津图》卷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放翁诗意图》册页藏辽宁省博物馆。著有《清溪画谱》。
金梦石《封侯》图轴(图3),纸本,纵134厘米,横42厘米。右上方枫叶、古松枝上一只老猴正摇动松枝,其下蜂窝里蜜蜂乱飞;下方一只小白猴顽皮地看着飞出的蜜蜂,似乎要捉一只玩玩;下方画深山峡谷,河水湍急,映衬“封侯”凌空。左上角落款:“石径先生法正,辛巳仲春,七十三叟金梦石。”下钤白文印“梦石七十后作”。辛巳年,即民国三十年(1941)。
金梦石(1869—1952左右),名龢(又说禾,疑为讹写),字梦石,江苏吴县人(又说为浙江人)。清末民初书画家,上海书画研究会会员,海上画派代表之一。工人物、花卉、翎毛。写意画,苍莽间率,笔意奔放,极具高致。工细画,形神毕肖,栩然若生。1910年上海成立“海上书画研究会”,金梦石为其中成员。关于其卒年,他1952年以83岁高龄作《富贵大吉》扇面、《锦鳞翠羽》立轴(图4),此后仿佛不再作画,应在此时去世。
“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简单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而使之建国于封建的区域。这是上古时代战胜的部族对于战败的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种统治方式。由此可见,所谓封建,自应有部族战争以来已有雏形。但封建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有人主张始于西周。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达到顶峰。柳翼谋谓:“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封建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封建制度”,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后世朝代多以沿袭。
封侯:(1) 封拜侯爵。《战国策·赵策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史记·卫将军列传》:“人奴之生,得毋笞駡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后汉书·班超传》:“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2) 泛指显赫功名。唐王昌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宋陈师道《九月九日魏衍见过》诗:“一经从白首,万里有封侯。”
“封侯”、“马上封侯(典故)”,传统寓意纹样、图案。马上就是即刻,封侯指被封为侯爵。马上封侯,意思是即刻就要受封爵位,做大官。纹饰主要以马、蜂和猴组成,有的不画马,运用“蜂”与“封”、“猴”与“侯”谐音和隐喻等手法,以示寓意。侯为中国古代分五等(公侯伯子男)贵族爵位的第二等级,这里泛指达官权贵。此图寓意功名指日可待。吉祥图案是我国古老的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在那时的岩画或石刻创作中,它以图腾的形式出现。而后经历了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的画像石和画像砖、隋唐的石雕、宋元的花鸟画、明清的织绣和瓷器等方方面面,这一艺术形式越来越趋于成熟。它渊源久远,内涵丰富,善祷善颂,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善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把猴录入了象形字。在古代,猴的相关名称甚多,有猴、狙、狖、猱、猿、狨、獑、猦、蒙颂、猢狲、狒狒、猩猩、山魈等十余种,有的字现代词典、现代电脑已经没有收录或储存了。这是因为古人将能在指间笔筒嬉戏的“墨猴”、善于捕鼠的蒙颂、最常见的猕猴、身形较大的猩猩、长臂猿、狒狒以及传说中体型巨大、能食猿的“独”,一并归于猿属。
猿猴入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由来已久,可追寻到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从出土的汉画砖上,就可以看到有人牵狗玩猴的画面。据唐代《历代名画记》中所载,东晋著名画家戴逵(326—396)就绘有《胡人弄猿图》。在民间绘画中,以马、猴入图(马上封侯)或蜂、猴(封侯)入图的比比皆是。流风所及,文人绘画也概莫能外,历代画猴之作屡见不鲜。
中国自古以来,认为猴子是吉祥物。古籍《白虎通》云:猴,侯也。侯在古代贵族爵位的第二等,所谓“ 公、侯、伯、子、男”中的“侯 爵”,又泛指封有爵位的地方君主,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诸侯。秦汉时代,封侯拜将。于是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
我手头有两幅“封侯”图,也叫“马上封侯”,是明清画家常画的民俗题材,被时人所喜爱。有元代墓葬出土的“马上封侯”和田玉佩,这说明元代民间也流行“马上封侯”题材的纹样。
清钱惠安画《封侯》图轴(图1—1、图1—2),纸本,纵112厘面,横42厘米。右上侧斜伸出两支树枝,一上一下,都盘绕有盛开的凌霄花;一只猴子蹲在下斜的树枝上,右“手”拿一小树枝正逗惹一旁的蜂窝,几只蜜蜂飞出,还有一只飞到猴子的背后,猴子顽皮的神态灵动。画面展现蜜蜂和猿猴的互动,即用谐音暗指“封侯”。左上方署款:“略参鲍元礼法 清溪樵子钱惠安”,下钤红文古币形圆印“惠安”。鲍元礼,即鲍敬,字原礼,一作元礼。元代画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善画人物,亦画花木禽鱼,姿态天然。
钱惠安(1833—1911)晚清画家,初名贵昌,字吉生,号清溪、清溪子、清溪樵子,室名双管楼。上海宝山人,一作浙江湖州人,又作仁和(今杭州)人。善工笔画,画人物仕女为尊,题材广泛,画面简略而意醇,细笔于墨,道劲方折,姿容炯雅。笔意有间作花卉和山水,均能自出机杼,不落前人巢臼。光绪、宣统年间与倪田等人在上海卖画,名重一时。传世作品有同治十年(1871)作《烹茶洗砚图》轴(图2),藏上海博物馆;光绪八年(1882)作《听鹂图》扇现藏故宫博物院;七年作《依栏凝黛图》扇图录于《名家藏扇集》;光绪十六年(1890)作《桃源问津图》卷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放翁诗意图》册页藏辽宁省博物馆。著有《清溪画谱》。
金梦石《封侯》图轴(图3),纸本,纵134厘米,横42厘米。右上方枫叶、古松枝上一只老猴正摇动松枝,其下蜂窝里蜜蜂乱飞;下方一只小白猴顽皮地看着飞出的蜜蜂,似乎要捉一只玩玩;下方画深山峡谷,河水湍急,映衬“封侯”凌空。左上角落款:“石径先生法正,辛巳仲春,七十三叟金梦石。”下钤白文印“梦石七十后作”。辛巳年,即民国三十年(1941)。
金梦石(1869—1952左右),名龢(又说禾,疑为讹写),字梦石,江苏吴县人(又说为浙江人)。清末民初书画家,上海书画研究会会员,海上画派代表之一。工人物、花卉、翎毛。写意画,苍莽间率,笔意奔放,极具高致。工细画,形神毕肖,栩然若生。1910年上海成立“海上书画研究会”,金梦石为其中成员。关于其卒年,他1952年以83岁高龄作《富贵大吉》扇面、《锦鳞翠羽》立轴(图4),此后仿佛不再作画,应在此时去世。
“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简单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而使之建国于封建的区域。这是上古时代战胜的部族对于战败的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种统治方式。由此可见,所谓封建,自应有部族战争以来已有雏形。但封建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有人主张始于西周。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达到顶峰。柳翼谋谓:“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封建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封建制度”,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后世朝代多以沿袭。
封侯:(1) 封拜侯爵。《战国策·赵策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史记·卫将军列传》:“人奴之生,得毋笞駡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后汉书·班超传》:“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2) 泛指显赫功名。唐王昌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宋陈师道《九月九日魏衍见过》诗:“一经从白首,万里有封侯。”
“封侯”、“马上封侯(典故)”,传统寓意纹样、图案。马上就是即刻,封侯指被封为侯爵。马上封侯,意思是即刻就要受封爵位,做大官。纹饰主要以马、蜂和猴组成,有的不画马,运用“蜂”与“封”、“猴”与“侯”谐音和隐喻等手法,以示寓意。侯为中国古代分五等(公侯伯子男)贵族爵位的第二等级,这里泛指达官权贵。此图寓意功名指日可待。吉祥图案是我国古老的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在那时的岩画或石刻创作中,它以图腾的形式出现。而后经历了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的画像石和画像砖、隋唐的石雕、宋元的花鸟画、明清的织绣和瓷器等方方面面,这一艺术形式越来越趋于成熟。它渊源久远,内涵丰富,善祷善颂,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