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语文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科学、更高远地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了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教学专家余映潮老师说:“教学中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一把标尺。”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的课堂和语文的课堂结合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华特· 科勒斯涅克说:“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天地,语文教学要走出封闭课堂,就要尽可能多地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事事洞明皆学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活动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
  走进大自然的作文教学。古人治学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要不是遍访名山大川,就不会有史家绝唱、无韵离骚的《史记》问世;李白如果不是“一生好入名山游”,则不会写出那么多气壮山河的浪漫诗篇;苏轼要不是亲游黄州,则断不会有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及《赤壁赋》闪耀文坛;陶潜、王维、孟浩然若不是钟情山水,则不会诞生清新淡雅的山水田园诗派。大自然是我们最博学的老师,她可教你怡情,教你增知,教你感悟,教你提高审美情趣。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滑冰玩雪,爬山越野,都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兴趣与写作冲动。如果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学生的收获远比听几节课的写作指导大。2005年5月,我将八年级(2)班的学生带到锅盔山脚下的水塘边野炊,在恰当的时机提醒他们仔细观察此时同学们的行动与表情与在学校时的不同,怎样抓住重点描写野炊的过程,如何注意不要忘了周围的山水景色,如何选择合适的词句来表达,等等,回来后几乎每个同学都在周记里作了各种精彩纷呈的描述,有个叫马春磊的同学这样写:“蓝色的火焰已欢快地舔着锅底,舔得锅里咕嘟咕嘟地响。大家叮叮当当拨弄着炊具,演奏着欢快的交响曲,引得肚子里的馋虫与之里应外合……一位嘴巴并不比别人小的女生(喝汤时)将上下唇撮成一颗樱桃大小,以匙尖触及口边,徐徐吮吸。古人以樱桃小嘴为美,此女认为也许如此用餐,一定楚楚动人。──这样子却着实牵动着掌勺人的心,他惴惴地问:‘不好喝吗?’女生答曰: ‘It’s last well!’掌勺人心中石头落了地,说:‘好喝干吗用这样子!’众人大笑,该女只好以正常方式喝起来。”如果没有切身的生活体验,学生断难写出如此气息浓厚、妙趣横生的语句来。
  2006年元月,几年难得一遇的大雪正值上课时纷纷扬扬地下起来,看着学生们频频将眼球投向窗外,我索性搁下正讲的内容,引导学生搜索已学过的、前人所描写雪的诗句,老师适时扩展,以巩固和增加文化积累,然后将他们带到操场上、大地里,让他们去疯狂。第二天,地上已铺了一层厚厚的雪。——干脆玩个尽兴,带他们去打雪仗!看着学生们东奔西窜、大呼小叫的高兴样儿,自己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他们这个年龄,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当然,老师要有多挨雪球的准备,因为时时有“冷弹”从背后袭来。此后,我布置了一篇《雪》的文章,让学生随便写来。结果,诸多文化气息浓厚的美文呈上案来。
  走进大自然的散文教学。一篇好的散文,是一首诗、一幅画,具有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教学散文就是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析文明理,了解托物抒情散文的文体特点,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尤其那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是大自然的浓缩画,置身于自然,或许可以窥出那些风景画的色彩水墨与运笔技法甚至情感脉络。在学习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后作拓展训练时,我向同学们推荐了他的写景佳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堪称文质相称、形神俱美的艺术品,司空见惯的荷塘上的淡淡月色和月色下淡淡的荷景,经朱自清先生的妙笔渲染,便成了生动传神、浓郁深邃、寓意深刻的风景。许多同学生长在莲花湖边但并不能真正认识到本文的美学价值,我在暑期带同学们到班上赵金莲同学家的藕池边,让他们七嘴八舌的谈论,怎么样将藕池描写得美,然后开始回味这篇散文。通过与自身的比较与对文章的品味分析,学生逐步明白本文的美在于对描写对象从荷叶、荷花、荷香、荷下的水、荷塘的四周等作了立体的描绘,还调动了视、听、嗅等感官,运用了新奇的比拟及精妙的通感,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及特殊的词语(如叠词)婉约地传达内心的情感,如此,本文的构思美、语言美、意境美则默化于心。许多散文,含有深刻的道理、哲理,哲理源于作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如果学生能有相关的生活体验,能发现或理解了其中的“理趣”,那我们就找到了理解、分析、鉴赏这些文章的契机。有一次,我将学生带到海林市与林口县的分水岭──海拔300多米的望天岭去爬山,当学生们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爬到山顶的小庙“一览众山小”后,许多人不由背出了袁宏道在《满井游记》中一段充满哲理的论述:“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从局促小屋投到大自然的欣喜舒朗的心情。我适时点拨《雨中登泰山》中“人生如登山,一级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等有理趣的句子,在共同的玩味中,师生对文章内涵的挖掘更深了。
  走进大自然的诗词教学。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可以说,诗是中华文化精华中的精华,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光辉灿烂的宝石,那么,新课标提高了中学对古诗文的教学要求亦是情理之中了。学诗最重要的是在落实背诵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因为诗的主题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师者引导学诗,就是要借助诗句的表层语言(意象)来领会诗人所传达的真意(意境)。譬如你问月亮在哪里?有人用手指着月亮说:“那就是月亮。”你不能认为手指头就是月亮,而应沿着手指头的方向去看月亮,诗的语言即手指头,诗的意境即月亮。寻找“月亮”的方法就是要抓住诗歌中的画面和气氛,借助想象和联想,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想象和联想是需要生活积累的,大自然就是我们想象和联想的酵母。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以朴实的语言和淡远的色调描绘了一幅清纯、幽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图景,其实所谓“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实为平常之景,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的郊游中均能见到却熟视无睹,而《归》诗何以就表现出不平常之意呢?原来,即便是这样司空见惯的农村风光也让陶渊明宠爱有加,则正是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依恋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弃。这种淡远的文风,与诗人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哲学是完全一致的,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高尚情操。通过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隐匿于云层后的“月亮”就容易找到了。
  美学家说,美是自由的形式。把语文课堂有目的地导向大自然,则是创设了一个自由的课堂。如果师生能充分活动在无垠的大地上、新鲜的空气中,语文教学的美将从这里凸现,美的语文教学将从这里诞生。
   (海林市三道河子镇中学)
其他文献
一、注重听说,培养英语素质   1. 课堂教学英语化   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首先,从第一节课起,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急用的几句:Hello!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Stand up! Sit down,please.What day is it
介绍了包头市无线数字电视网络实施原则、系统架构和应用状况,详细阐述了SDH数字微波传输、数字电视平台、数字MMDS的建设方式,以及各部分的具体组成。
分析孤儿小学生产生过错行为的根源,应采取针对性策略进行矫正——真情关爱,消除疑惧;抓住时机,激荡内心;利用长处,因势利导;提供范例,明辨是非;进行考验,反复教育;分析区别,
一座大学的校园,总有一种氛围,一种导向。前不久,一位外地朋友来访。他说,两天前走进这所著名大学的校园,随着一个群体游览,有导游解说和引导,人们匆匆忙忙地走遍“约定俗成”的“景点”。先观赏原燕园的旖旎风光,本有古典建筑与自然景色的融合,苍松,垂柳,湖光,塔影,原是相映成趣的,却又见错落零散的高楼伫立,感觉并不闲逸、和谐;再瞻仰后建的文化殿堂,扩建的图书馆、百年纪念的讲堂和新型的运动场馆,显得巍然屹立
《中国教育报》指出,推进素质教育,要特别强调德育的作用。专家学者们在讨论中指出,当前加强德育,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观念上要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在实践上应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特点,更新德育的内容,改进德育的方式方法,使德育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教师素质是做好德育工作的根本 。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决定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德育改革是指向未来的。它源
针对磁饱和电源供电器在有线电视网络应用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及与自动调压型供电器的技术分析和综合比较,对于CATV供电器,有线电视行业应推广和不断完善抽头调压式稳压供电器这种
本文简要介绍HFC网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维护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故障。
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也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它使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不良心理受到疗治和矫
1概述吉林市有线电视网始建于1993年,在网络结构基本不变的基础上,由最早的450MHz电缆系统网升级为550MHz电缆系统网已经成为过去,经过多年的运行和维护,网络已逐渐老化,故障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城乡统筹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高职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有赖于立足城乡统筹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际加强其招生制度改革。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