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案例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zxcasdqwez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案例通过系列问题为主线的探究活动,将沉淀溶解平衡建立、理解和应用形成问题串,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并学习实验研究方法,形成沉淀溶解平衡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案例描述;探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091-1
  【案例描述】
  1.新课引入。通过一组补充实验,帮助学生回顾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为后面将“有难溶物生成的离子反应”转化为“难溶电解质溶解的问题”来研究作铺垫。
  【补充实验】 展示室温下NaCl的饱和溶液,并明确NaCl的溶解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实现的。
  【讨论】 (1)可采用什么方法判断该溶液是否为NaCl的饱和溶液?NaCl在水溶液里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2)欲使该溶液中NaCl析出的方法有哪些?
  【补充实验】 取4mL NaCl饱和溶液,滴加1~2滴浓盐酸(约12mol/L),即可观察到大量白色沉淀产生。(提示:常温下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6.5%,密度约为1.20g/cm3,物质的量浓度约为5.43mol/L)
  【讨论】 你认为发生上述变化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组成,析出的只能是NaCl晶体。由于浓盐酸的加入,使c(Cl-)明显增大,进而使溶液中Na 和Cl-结晶速率加快,所以有NaCl晶体析出。
  【问题】 可溶性电解质的溶解既然存在着溶解平衡,那么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是否也存在着溶解平衡呢?
  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将“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转化成“固体溶解的问题”来讨论。这是因为“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常常给人的印象是一种单向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而“固体溶解”却是一种双向互变的、动态的过程。因此,这种讨论问题方式的改变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一个知识点,更是对一种思维方式的探讨。当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事物变化的原因时,常常需要摆脱定势思维的习惯,学会变换角度来观察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此外,我们关注的也不应仅仅是发生变化的事物本身,还要关注影响事物变化的环境。
  以AgNO3溶液与NaCl溶液反应为例。在AgNO3溶液中,Ag 显然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成为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但是与NaCl溶液混合时立即会出现白色沉淀,这表明Ag 和Cl-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环境的改变使离子存在的形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对于已经形成沉淀的AgCl来说,溶液中的水分子是否可能使其中的部分Ag 和Cl-重新溶解呢?当学生查阅了相关资料后,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至此,对于AgCl沉淀的生成可以有如下几点认识:(1)Ag 和Cl-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2)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确实很小;(3)在一定条件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可以处于平衡状态。
  講解:通常,我们习惯认为AgCl是“不溶”性物质,AgNO3溶液与NaCl溶液的反应是“不可逆反应”,现在看来,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当我们将“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转化成“固体溶解的问题”来讨论时,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就自然地处于动态地、变化的状态之中,我们对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本质就有了更为透彻地理解,这也为后面学习沉淀的溶解与转化奠定了基础。
  关于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实际是分别围绕着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中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讨论。这部分设计了两个【思考与交流】活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起一个导向作用,至于讨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须视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但需要使学生明白:生成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是工业生产、环保工程和科学研究中除杂质或提纯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不是唯一方法!)。可以在重点讨论溶液中Fe3 (也可以是其他离子)的沉淀方法的基础上,大概地介绍以下几点:
  (1)沉淀剂的选择(要求除去溶液中的某种离子,又不能影响其他离子的存在,并且由沉淀剂引入溶液的杂质离子还要便于除去);(2)形成沉淀和沉淀完全的条件(由于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存在,在合理选用沉淀剂的同时,有时还需要考虑溶液pH和温度的调控);(3)不同沉淀方法的应用。①直接沉淀(为除去指定的溶液中某种离子或获取该难溶电解质);②分步沉淀(为鉴别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或是为分别获得不同难溶电解质);③共沉淀(为除去一组某种性质相似的离子,加入合适的沉淀剂);④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等方式改变某离子的存在形式,促使其转变为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电解质以便分离出去。
  另一方面,关于沉淀溶解的讨论,必须以探讨影响溶解平衡移动的条件为中心,了解几种促使沉淀溶解的基本方法,如通过温度的改变、溶液pH的调控、弱电解质的形成等等。根据学生情况,还可以简略介绍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或氧化还原反应等因素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影响。
  4.关于沉淀的转化,应该理解为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尽管原有的难溶电解质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可溶物的形式)。
  围绕【实验34】的讨论,结合卤化银的转化和硫化银的生成,需要从溶解平衡移动的角度具体分析。
  在完成上述分析之后,应引导学生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 AgCl(s)AgI(s) Cl-
  这有助于学生对难溶电解质的转化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
  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将“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转化成“固体溶解的问题”。这是因为“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常常给人的印象是一种单向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而“固体溶解”却是一种双向互变的、动态的过程。因此,这种讨论问题方式的改变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一个知识点,更是对一种思维方式的探讨。当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事物变化的原因时,常常需要摆脱习惯的定势思维模式,学会变换观察问题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思考,并且我们关注的也不应仅仅是发生变化的事物本身,还要关注影响事物变化的环境。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微课教学已经备受教师的喜爱和依赖。本文通过对微课概念的阐述和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利用微课上好体育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微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93-2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微课已经成为体育科研教学重要的帮手,尤其是当下网络盛行,各种体育比赛视频,教学
摘 要:古老的中华民族及其优秀儿女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宗教哲学无不体现出中国的特色,中国的传统。而千年之后,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这些优秀的传统还能继续辉煌下去吗?如何让一代代年轻人将老祖先的智慧成果传承和发扬下去,是我们语文教育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真正使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如今,初中教学已经划归到义务教学之中,这使得初中教育在农村地区得到了普及。但从最近几年国内农村中学当中数学教学整体效率以及质量来看,数学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这都对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造成较大影响。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能够对数学教学现有质量进行提升的做法,以此来对农村中学数学整体质量加以提升。  关键词:农村中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
摘 要:本文围绕劳动教育视域下的小学“类STEAM”活动,通过“整合要素,设计指向问题解决的梯度任务”,“活化支架,注重体现方法引导的有效评价”,以及“升级认知,探索基于心智成长的创意物化”等若干层面,探讨“学科连线式”的多元整合化活动指导策略,以推进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学科连线;劳动教育;“类STEAM”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要: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集体活动之一,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现在我们的户外区域游戏经常会由于受场地、人数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游戏质量的下降。接下来,本文就以小班开展的户外自由区的情况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班户外自由区;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识字在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无处不在,是本册教材的重头戏。如何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笔者从明确教材的识字目标、采用多样的识字方式、选择灵活的识字方法、突破难点的识字指导、复现语境的识字巩固、注重生活的识字延伸六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谈了自己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目标明确;方法适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62-1  识字教学
摘 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的知识在哪里?在知识泛滥的社会中,我们的智慧又在哪里?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经常听到其他老师抱怨“课时太少”、“知识太多讲不完”。而我们的学生每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笔记本上记的满满当当,却还是没有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成绩不理想”成了现代高中化学教学的综合症。高中化学教学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联系时下一个流行的话题“瘦身”,忽然间找到了答
摘 要:本文介绍了笔者在构建“英语活力自主课堂”方面的理论依据、元素分析和实践探索,剖析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出路,展示了“英语活力自主课堂”的基本架构,从组织保障、备课形式、小组构建、微课研究、校本制度等方面比较详细的论述了英语活力自主课堂的构建举措。  关键词:活力自主;课改;学科素養;构建举措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69-1 
摘 要:目前的古诗词课堂,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理念相对滞后,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未得到相应重视,这严重制约了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我们必须更新理念,突显古诗词的文化教育功能,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显评价的激励功能,根据古诗词学习任务群的特点,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古诗词;评价机制  中图
摘 要:作业不仅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更是获得学生学习信息的重要窗口,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学习反馈信息,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可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尤其是在农村初中,更是困难重重。教师可以大胆改革作业布置的内容、方式以及作业批改的方式,达到与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