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人权法的一些情况和特点:纪念>通过50周年

来源 :外交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5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学界对冲突预防(CP)的理解充满争论。本文把CP分为结构型和直接型预防两类。前者着重讨论冲突原发地的潜在原因,并致力于一种长期的参与;后者主要关注短期策略以及冲突方和第三方的互动。在实践中,国家和政府间组织(IGOs)一直是CP的主导力量。联合国就是最明显的参与者,在冲突预防中扮演着重要的领导角色。鉴于当代冲突的动态和特点与传统的国家间冲突不同,NGO在预防国际冲突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NGOs在CP中的各种角色和活动往往是和国家及政府问组织并行或同在的。在实践中,全世界各国、IGOs以及参与经济、
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1971年,施瓦布先生倡议创建了世界经济论坛(WEF)。迄今30多年间,该论坛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日益增强,被誉为“经济联合国”。本文根据他2008年9月在外交学院的演讲整理而成。
相比以前,世界经济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不平等以及缺少治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WTO、IMF和世界银行应该分别在贸易、货币和发展援助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发挥这些多边组织的作用,首先在于这些组织自身治理结构的改善,这样才能适应全球经济的新变化,应对全球经济的新挑战。WTO、IMF和世界银行的治理改革应该从议题设定、决策和执行过程、领导入遴选以及总部所在地等几个方面开始。只有发展更具多边主义特征的全球经济制度,才能促进国家间合作,共同解决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不平等和缺少治理的问题。
当今,能源外交已成为经济外交的重要方面之一。我讲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中国能源政策和能源开发战略的调整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逐步调整能源政策和能源开发战略,这是能源外交作用上升的背景。这些调整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当今世界体系演变的转折点是苏联的解体,其根本原因是最近一次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当今世界格局仍是单极的,美国是唯一的一极.从主观上讲,今后发生核打击的可能性不太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世界各国精英应当密切关注如何加强区域或全球合作.
本文致力于两组问题:一是中美关系现状如何?中美关系近期发展前景如何?二是中美关系面临哪些需要给予关注的长期挑战?
在亚欧会议进程1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学术研讨会、高层访谈等方式,对中国公众、精英和决策层对亚欧会议的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公众对亚欧会议了解程度不高,但普遍持积极评价的态度;精英群体认知较为复杂,包括正反两面,其中以批评意见居多;决策层对亚欧会议的认知体现出更多的发展眼光和长远意识.针对这些状况和问题,课题组建议亚欧会议在未来发展进程中,要加强机制化建设;拓宽合作领域,如能源、科技、教育等方面;推动亚欧两大洲人民之间的更多交流.
本文从可享受国民待遇的主体和权利的范围及国民待遇原则与最惠待遇原则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Trips中的国民待遇原则的适用范围问题;认为国民待遇原则的内容及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国民待遇原则不仅是国际私法中的统一实体规范和统一程序规范的表现,而且也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适用请求保护地的法律”这一统一冲突规范的特殊表现形式,并从中引伸出五点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