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亲干杯

来源 :时代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man8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拿来一瓶酒,两个酒杯,斟满一杯放到他面前,又斟满一杯放到自己面前。父亲放下酒瓶,端起酒杯,说:“来,咱爷俩碰一个。”
   他迟疑着端起酒杯,他猜不透父亲的“醉翁之意”。
   见他犹豫,父亲说:“喝点吧,今天是你十八歲的生日,过了今天你就是成年人了,我……”父亲眼睛濡湿,看着他的脸,使劲吸了一下鼻子,说,“我也不会说啥,就不说了,来,喝,我先干为敬!”说着举起酒杯一扬脖一饮而尽。
   他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一股辛辣瞬时呛入喉咙,他不由得咳嗽起来。父亲嘴角一扬:“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儿。”听父亲这样说,他有些生气,把酒杯“当”一声用力按在桌子上,杯子里的酒惊慌失措地跳出来,跳到他的手上,他没好气地甩着手,起身进了里屋。
   里屋的桌子上,母亲安静地待在相框里,笑容那样温柔。他抚摸着母亲的照片,眼泪无声地滴落。
   他恨酒,也恨父亲。如果没有酒,父亲就不会喝醉;父亲不喝醉,就不会把农用三轮车开进山沟里,母亲就不会死去,就不会害得他成了没娘的孩子。没有娘的家,笑声也没了。
   父亲还在自斟自饮,絮絮叨叨着说,孩他娘,咱儿十八了,长大了,咱儿长大了,十八了……
   他把母亲的照片抱在怀里,抽噎着说:“妈,我好想你。”
   几天后,他带上母亲的照片,背起行囊离开了家。他不愿意看到父亲,看到父亲残缺的腿,他就想起母亲,想起母亲,他心里就堵得慌。
   一晃三年。三年,他不提也不想与父亲有关的往事。有时,在一起的同乡回村会带回来有关父亲的消息,说与他听,他面无表情,若无其事,像一个刻意的旁观者。
   大伯托人捎信来,说父亲摔了一跤,挺严重的,让他务必回去看看。那一夜,他辗转无眠。第二天清晨,他踏上了回家的路。
   推开院门,一种久违的温暖与亲切扑面而来。望着熟悉的一切,他的眼睛忽然有些涩涩的。
   父亲看到他回来很高兴。父亲说,这些天都是你大伯在照顾我。开始医生说我这条腿也有可能废掉的时候,我怕极了。还好,现在能活动了,过不了多久,我就能走路,就不拖累人了。父亲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满是歉意,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你是不是又喝醉酒才摔的?”他的语气和眼神带着冷漠。
   “你爸早就戒酒了,过完你十八岁的生日,你爸再也没喝过酒。我可以作证。”大伯走进屋来说。父亲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父亲睡着了。他和大伯坐在院子里闲聊。大伯说,当年你父亲得了股骨头坏死,疼得厉害,但又没钱去医院医治,就想用酒来麻醉自己减轻疼痛,那时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病原来越喝酒病情就会越严重,直到出了事故进了医院,医生问诊我们才了解。你爸说都是你妈给他的福分,出事的正好是那条疼得厉害的腿,截肢也就没那么难过了。你过十八岁生日那天,你爸高兴啊,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可他又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为你庆祝,就用你爷爷当年对我们的方式,敬你一杯酒。这些年,你爸不打扰你,但我知道,你爸心里苦啊……
   大伯的话还没说完,他的眼里已蓄满了泪水。
   一个月后,是父亲的五十一岁生日。父亲已能下地走路。那天他买了肉和菜,亲自下厨煎炒。他还买了一瓶酒。他拿来两个酒杯,斟满一杯端到父亲面前,又斟满一杯自己端起:“爸,生日快乐!我敬您!”说着他一扬脖一饮而尽。
   父亲端起酒杯端详着,眼泪啪地落进酒杯里。父亲似品般慢慢喝完了酒,起身一拐一拐进屋。望着父亲苍老瘦削的身形,他莫名想起读过的一首诗:“一个年过五十的人还有什么雄心壮志/他的梦想不过是和久别的/已长大的儿子坐在一起喝上一杯/两只杯子碰在一起/这就是他们拥抱的方式/也是他们和解的方式……”他眼里的泪越聚越多。
   “儿子,听说你打算在城里买房,这是我这几年做零活存下的钱,不多,你拿着,密码是你妈的生日。”
   “我不要,我自己能挣。”
   “我一个孤老头子,没啥花钱的地方,你过得好,是我最高兴的事儿。”
   他没有再推脱,把两个酒杯再次斟满,端起说:“爸,来,咱爷俩碰一个。”
   “好,喝完这杯咱就不喝了,酒,不能贪杯,不能误事。”
   “嗯,爸,听你的。”
   两只酒杯“当”的一声碰在一起,酒杯里沉默的酒瞬时热烈起来。
其他文献
夜幕落下,天边最后一抹阳光终于像水一样流走,大地开始升起动荡的月光。   傍晚,关门歇业,小镇的人跟锁有说不完的话题。   偏偏小镇的节奏很慢。先前倒不担心什么失窃之类的事情。小镇的人面孔基本上熟悉,见面打招呼慢悠悠的,喝茶的人慢悠悠的,连赏春踏青或秋游也是慢悠悠的。   城里刘律师一年前来到小镇,或许是被小镇的慢时光所吸引,居然租了间房子,搞起事务所,住了下来。还别说,生意红火着呢。  
榆林,古称上郡, 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中间地带,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榆林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能化产能新都,境内煤油气盐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其岩盐资源储量极大,奥陶纪巨型盐田,形成距今约5亿年。经国家地质勘探并认定:探明储量8854.55亿吨,远景储量6万亿吨、氯化钠含量平均95%以上,是国内外罕见的岩盐精品矿藏,潜在价值30多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西瓜甜瓜生产发展迅猛,瓜类行业空前繁荣,并逐步成为我国园艺界的一枝新秀。为了推动我国西瓜甜瓜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1988年《中国西瓜甜瓜》应运而生。  《中国西瓜甜瓜》是国内外独一无二的专业刊物。由于她无依可循和专业范围过窄,因此,办刊难度较大。10余年来“摸着石头过河”,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大力支持下,在编委们和编辑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本刊由一本薄薄、粗简的、内部发行的半年期
我和平头相互瞪着对方,我不看玻璃,玻璃照出了我的正面,我的视线穿透玻璃直直射向平头的双眼。他也瞪我,但不像我如此专注,他看我,也看我的身后。   我是绝对不会服软的!已经五分钟了,我的鼻血一直在流。平头也好不到哪去,他的镜片碎了,镜框里镶着他肿胀的双眼。我那几拳很重,他眼圈青紫,鼻梁微曲。如果換作我,眼镜早扔了,现在平头还戴着,说明那眼镜价值不菲。唉,他看上去像个斯文人,一开口却臭气熏天,全是脏
饭桌上,姐姐忽然说起老家  说当年的咸菜缸放在灶间门后  冬天捞菜,水凉得扎骨头  说过年等着吃新粉条的念想  她說的我已记忆模糊  脑子里出现满院子的雪  早晨醒了,撩开窗帘,冰花开满玻璃  对着冰雪的草木哈气,化一个小洞  望见院子里两行脚印  一行通往柴草房,是母亲的  一行有连续的“个”字,是芦花鸡的  两只喜鹊落在门口的柿子树叫了几声  飞走时,枝上的雪闪着光落下来  小米粥的香味飘进屋
徐雷到超市转了一圈,挑最好的牛奶和最好的饼干各买了一箱就出来了,多了他也拿不了。包里还准备了两个千元的红包,算是给两个孩子的见面礼。须小克比他小一岁,今年二十七,农村人成家早,应该早就当爹孩子满街跑了。如今二胎开放,孩子也应该是两个。离开须家凹已有十五年,十五年,人生能有多少个十五年啊!徐雷无数次在心底问候,我的兄弟须小克,你是否一切安好?   徐雷专挑初冬的时节休了年假,就为到千里之外的须家凹
我在麦田里仰望春天  像个小偷,只敢露出一只扒手  四周有风吹来,金黄灿灿的  刺着我的眼  布谷鸟在叫  稻草人朝我招手  左手拿着一把明晃晃的镰刀  时刻在等着收割最后一亩的希望  听到麦穗在说着悄悄话  走近听  它们也有石破天惊的秘密——  一粒麦子偷偷约会黄豆  在河边产下了它们的私生子  那是一粒麦穗不为人知的春天  飞  在燎原的大火燃烧过  被滚烫的油锅煎烤过  有的地方不再是血做
真相  也许这还不是时候  也许应该像往常一样  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把看到的和想到的,都沉默于心  有一天,总会有一个目击证人  说出现在这一切  说出你汤勺上的苦  说出壁橱里藏匿的毒品和烟瘾  会有一个唱着哀歌和歌谣的人  来旋转时间的分针和秒针  会有人给你真相  说出潜伏在镜子背后的那双手  说出你要寻找的三支箭  爱、南方、火药和指南针  漫不经心  也许,还有另外的一些  打马扬鞭的
1   马国哲坐在那里,一边笨手笨脚地往经棒上缠着经绳,一边心神不属地看着站在用棍棒扎起来的架子旁,双手麻利地织着稻草苫子的妻子李春兰,小声嘟囔道:“生活啊,就像缠经绳织苫子,绵长、单调、琐碎和受累。”   忙活着的妻子解掉一个用完经绳的经棒,一下子把经棒扔进马国哲怀里,斥道:“甭犯神经了,赶紧缠绳子。”   一直沉浸在自己文学世界里的马国哲被妻子一经棒给砸醒过来,他看了眼高大壮实的妻子,手
1   人在六十岁这个年龄段上,对死的恐惧还很模糊,生啊死啊的还可以随口说。离死亡越远的人胆量越大,可以像吃茴香豆一样咀嚼生死,还可以说有生有死自然规律,还可以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同龄人之间互相开个玩笑,说喝你的杂菜汤时我得盛一大碗,说的听的全都哈哈的。哈哈不起来的是面对父母双亲的故去。父母双亲故去了,永生永世再不会回来,人子的身份一抹而光,除了悲痛,除了哀伤,哭着追问自己是谁,自己变成了混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