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对CSI、MAS评分的影响

来源 :中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ki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对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Ashworth评分(MAS)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4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取穴:夹脊、大陵、内关、尺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选用直径为0.25 mm、长度为25 mm和直径为0.25 mm、长度为40 mm的华佗牌针灸针进行针刺.针刺夹脊穴时,患者采用俯卧位,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5~30 min;患者采取平卧位,向心方向斜刺大陵、内关0.8~1.2寸,尺泽直刺0.8~1.2寸,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均直刺1.5~1.8寸;尺泽行提插泻法,其他诸穴均进针后行提插补法,以局部出现酸麻重胀感为宜,得气后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3.33%(22/3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S评分、C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MAS评分、C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对肢体痉挛情况改善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 将3D打印技术、数字化建模技术与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相结合,为临床治疗个性化三叉神经痛提供一种新型、简单、可靠、安全的手段.方法 首先依据病人CT扫描颅骨数据,在3D-slicer软件中针对病人颅骨、皮肤、动脉等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在重建模型中进行手术路径规划模拟,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个性化卵圆孔穿刺导板,并利用FDM打印机对导板进行三维打印进而应用于临床中引导穿刺.结果 通过个体化卵圆孔穿刺球囊压迫模型确定了穿刺针的“进针点”“靶点”及最佳的穿刺路径与穿刺深度.然后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辅助穿刺模板,在
痴呆是一种认知、行为和心理症状的综合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非常沉重的照顾负担和经济负担.中医药因其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作用特点及优势,在防治痴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成分复杂,作用机制难以阐明.网络药理学的核心理念与中医药“安全、有效”的重要观念相吻合,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这与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相一致,可以对中医药与痴呆及其靶点之间“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关系进行阐释,为中医药防治痴呆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尖形态及功能的定量评价作用.方法 选取宜昌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8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Philips 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及心尖部形态及功能指标,比较两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纵向长轴径(Ld)、收缩末期心尖角度(θs)、舒张末期心尖角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3例难治性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左乙拉西坦联合维生素B6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癫痫发作频率、临床疗效、脑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1.33%(P<0.05);观察组治疗后α、β、δ、θ波频段的相对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亦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情通常复杂危重,治疗棘手,既往诊疗经验中发现单纯西医治疗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将西医常规治疗与中医治疗相结合临床效果远大于预期.郭维琴教授对心衰病诊疗有独到见解,并且创制益气泻肺方应用于临床,将此方用于2例重症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目前,冠心病的发病人数快速上升,并逐步呈年轻化发病趋势.冠心病的高病死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因此,针对冠心病预防与治疗策略进行逐步优化的研究刻不容缓.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学对于冠心病的认识与治疗已基本确立,并有了一套行之有效、沿用至今的论治体系.现代中医药亦在不断的实践与自我创新中前进,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理论体系亦在不断地充实与发展.分别从中医、西医不同角度分析冠心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从中探寻中西医结合早防早治冠心病的契合点.通过分析,认为西医以运用现代科技的手段早治为主
目的 探究脉搏灌注变异指数对病人从仰卧位改为俯卧位后引起的心排血量下降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的病人,全身麻醉后连接Vigileo系统监测每搏量变异度、心排血量,同步使用Massion Radical 7系统监测脉搏灌注变异指数、脉搏灌注指数.分别记录仰卧位及俯卧位时各项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心指数、每搏量指数、心率、心排血量、每搏量变异度、脉搏灌注指数及脉搏灌注变异指数),分析俯卧位前后每搏量变异度与脉搏灌注变异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仰卧位心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味治疗痰浊阻肺型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龙子湖院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市新华中医院门诊就诊的咳嗽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用二陈汤加味(姜半夏、陈皮、炒紫苏子、党参、苦杏仁、麸炒白术、麻黄、葶苈子、茯苓、山药、桂枝、麸炒枳壳、地龙),每日1剂,水煎,于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温服;对照组给予太极急支糖浆(主要药物组成为麻黄、前胡、枳壳、鱼腥草、紫菀、金荞麦、四季青、甘草片),每次20~3
“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主要强调了邪气不得外越的病机及其治法.自古以来,热病是否能用灸法治疗一直是各大医家探讨的热点.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提到“诸痈疽发背及乳方,比灸其上百壮”,阐述了因热邪积聚所致的痈疽可用灸法治疗.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到“治心实热,不能食,胸中满,隔上逆气,闷热,灸心俞二七壮”,也说明了灸法可用来治热病,佐证了“灸之所宜”的观点.张仲景则有不同的见解,他提出“病在三阴宜泻,病在三阳宜针”,认为热病禁灸.《伤寒论》里有多种灸法治疗热病导致病情加重的病案,对后世影响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部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四联综合疗法,包括口服参芎冠心方(丹参、川芎、党参、当归、桂枝、半夏、枳实、薤白、延胡索、郁金、麦冬、黄连、炙甘草),穴位(内关、膻中、至阳、足三里、血海)贴敷中药膏(细辛、山萸肉、葶苈子、冰片、檀香),耳穴压豆(心、神门、交感、肾、皮质下等),循经刮痧(采用补泻结合法).两组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