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带写,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探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ey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改版为初中语文学习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八上第二单元为例,在明确了统编教材的指向性的基础上,从确定任务、解读教材、整合课程、组织活动、提升拓展等方面入手,探讨“以读带写,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努力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作文教学; 高效课堂
  一、解读教材
  部编版教材的每单元的内容都是具有很强的衔接性的,每个单元都由三个部分构成: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像新闻章节,则是以“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的形式呈现。阅读,是立足课本,通过对特定文体的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同时为接下来的写作打下基础。写作,根据本单元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活动的要求,撰写文章。综合性学习,将语文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真正将语文生活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从“阅读”——《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四篇课文;写作——学写传记;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三个方面入手。通过解读教材,这单元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如何选取典型的事件来体现人物性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材在编写上从关注身边的普通人——亲人——名人三个层面展开,步步深入,让学生从各个层面了解写人的方法。这种编写,非常适合对比阅读,尤其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更是不错的尝试。
  二、课题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教师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实践中认真地执行了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环节,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每一单元的写作教学进行反思和總结,逐步转化的研究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自然的氛围,用亲切、和谐的态度,带给学生勇气和信心。
  (二)经验总结法
  我们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案例,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
  三、立足学情,探究意义,确定目标
  新课标下,语文学习的要求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而传统的“倒灌”式教学方式,使得语文课堂失去了活力,学生们也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改变单纯的“倒灌”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迫在眉睫。另外,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强化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大语文”的视角出发,整合教材,给学生构建一个学习体系,构建“高效课堂”。加之通过一年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表达的能力,但由于三点一线的学习,很多学生会忽视身边的人和事,为此,笔者把本单元的目标稍微作了修改,变成“感悟温情”,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人来完成一篇习作。
  四、课题研究主要过程
  基于以上目标,笔者将八年级第二单元学习过程作如下整合:
  (一)整合教材,延伸阅读,实践演练,分享展示
  1.教材学习环节
  从《藤野先生》学习如何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表现人物形象;从《列夫托尔斯泰》学习“欲扬先抑”的手法;自学《回忆我的母亲》,学生自主探讨,PPT展示。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从对前面两课的学习,把握体现人物性格的方法,通过学习,用到自己最熟悉的亲情类文章上。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一定的纠正、补充和总结,并进行一定的指导。
  2.阅读拓展环节
  除了课内文章的学习,要提高文学素养,学生还必须了解更多的同类型文章的写法,尤其一些名家名篇。因此,在拓展阅读环节,笔者安排学生去找寻“感悟亲情”类的文章进行阅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可摘抄、可批注、可打印,并找出这篇中最喜欢的一段,在班级进行分享、评论,并进行朗读,对于情节性比较强的还可以进行表演。
  3.写作实践环节
  如果说学习和阅读是一种“输入”,那么,写作是最终的目的——“输出”,因此,写作是活动的关键环节。写作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融合的体现,目的是让学生写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为此,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教师给出主题,让学生围绕“感悟温情”来写。为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内容可以是亲情、友情、师长情或者对陌生人的感恩,这样,学生思维会更加宽泛,有东西可写,字数在500字以上。
  4.赏评修改环节
  为了让我们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也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写作的热情,赏评环节必不可少。首先,教师要先熟悉每个学生的作文,有个大概印象,知道他们主要的问题所在;其次,教师评选出一份最为典型的文章,进行评讲;第三,小组合作,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交流,修改组员作文。第四,找出一组学生进行展示成品,互相学习。第五,学生上交二稿,教师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打印,在班级展示。
  (二)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
  语文素养的提高,除了课内知识的学习,课外知识的补给也是非常重要的。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人无信不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名人,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因此,教师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的名人讲诚信的小故事,并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的文化墙上。
  这种研读教材—整合教材—拓展学习—写作实践—赏评提高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倒灌”式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将“读”“写”贯穿了全文。在这种“以读带写,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下,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让他们阅读到更多的名家名篇,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
  [3]陈恒舒.统编教材八年级教材解析[Z].广州市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资料,2018.
  [4]向浩.统编版读写共生写作日常课[M].花城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周有光先生曾言:“文化如水,从高而下不可逆流。”的确,学生的成长,最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高雅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优秀集体中和谐的一个分子。《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第9章中关于建构主义的阐释,让刚刚经历了中山市特别班级申报活动的我,对在建构班级特色文化上的知识原理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这个章节中,作者认为,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要用爱心浸润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用爱让学生打开一扇扇心窗。要和学生做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严中有爱。要常与家长沟通,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下自由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爱心;激励  我在教育岗位上不知不觉度过了26个春秋,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清楚。但回头想想,辛苦中有快乐,快乐中有感动,是爱伴随着我这26年的时光,26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浸润着我无限的对学生的爱。  我一直把学生
本报综合报道 2020年1月14日,以“科创与教育”为主题的第九届深港校长论坛在香港举行,两百多名来自深港两地的校长和教育者开坛论道,亮点纷呈。  深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关苏在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表示,深港校长论坛已发展成为深港教育合作的一个高端平台和品牌活动,关注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深港校长论坛,分享了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了两地学校的管理水平。关苏希望本次论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个阶段教育都在不断改革,需要得到教育工作人员的重视。其中优秀生作为班级倍受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刻苦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并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知道如何能够正确将问题解答,从而取得更高的分数。但是在光芒的遮盖下,他们身上的缺点没有得到关注,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优秀生的问题,并阐述了优秀生的呵护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
【摘要】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自主发展,学习不仅要有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批判质疑、理性严谨思维和勇于探究攀登的科学精神。  正方体是立体几何中最常见、特殊的几何体,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可借助正方体这一参照物,理顺相应的概念、定理等形成自主学习、拓展、延伸和变式的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纵观近几年新课标1高考,发现正方体是高频考点,为了
【摘要】PBL模式下的物理教学将知识置于有意义的物理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作为主体,从问题出发,结合已有知识,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找出规律,过程中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进行检验和修正,最终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PBL模式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行之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科学思维;PBL;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作为物理核心素养四大要素之一,是学生科学素养重要的部分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摘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为了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好学生们的数感能力,夯实数学基本素养,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激活生活体验,内化知识;组织交流讨论,拓展思维;开展比较活动,理解相对;解决具体问题,尝试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数学基本素养;内化知识  数学基本素养涵盖多个方面,学生们的数感能力,即学生们对于数字、数学的直接感悟
【摘要】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根基。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强化期是小学低年级这一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培训和训练,发挥“良好课堂习惯”模范作用,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化良好习惯,借助多元评价,持之以恒地帮助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课堂习惯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有效学习和
【摘要】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发动机,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和自身实践不断探索。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起着基石的作用,语文又作为各学科进行学习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近年来,群文阅读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阅读教学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本文基于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分析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结合教育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 教育”时代已悄然到来,信息技术课堂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如何让学生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学习信息技术,成广大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因此,如何以课堂教学为基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途经,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就成为达成新课程目的的一种值得探索的做法。本文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五法”,吸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欢乐怡悦的氛围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