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旅游碳排放与碳承载力关系研究

来源 :生态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qian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旅游碳压力指数模型,研究华东七省份2004-2018年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碳承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华东七省份旅游碳排放逐年增加,江苏、山东、浙江旅游碳排放位列前三.江西、安徽旅游碳排放增长较快,上海旅游碳排放增加相对稳定.(2)华东地区旅游碳承载力呈稳步上升态势.福建旅游碳承载力最大,江西旅游碳承载力增长最快,上海、江苏、山东旅游碳承载力增长缓慢.(3)华东地区各省份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碳承载力基本处于失调状态,根据碳压力指数与耦合协调水平,将华东七省份分为四种类型:上海为高旅游碳压—持续严重失调型;江苏、山东、浙江为中旅游碳压—快速严重失调型;江西为低旅游碳压—缓慢濒临失调型;安徽、福建为旅游碳盈余—持续濒临失调型.华东地区旅游生态压力巨大,减少区域旅游业的碳排放、增加森林碳汇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基于黄河流域59个地级市2000-201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地级市间农业生态效率的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农业要素投入过剩和农业面源污染产出冗余是导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非效率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应在各个不同的地级市从投入产出非效率原因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改善路径以提高黄河流
基于2005-2017年太湖流域两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评估了国家加强地区环境管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运用合成控制法对政策影响的异质性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论 表明,环境管制显著降低了整个区域的环境污染,并同时改善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城市的经济水平.但是对于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大中规模城市有正向影响,对于小规模城市有负向影响.总体来说,《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这一环境管制政策显著促进了太湖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链主体间利益分配的视角探讨影响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产业间不同环节合作能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提升产业的价值水平.以云南省通海县大白菜产业为例,从产业链的利益分配视角出发,在对通海县大白菜产业各环节成本收益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hapley值法对大白菜产业各环节利益分配进行实证分析,通过AHP分析各环节经营主体对产业的风险承担、创新能力、贡献度,测算出更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法,为进一步提升通海县大白菜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运行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以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为基础,从经济增长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和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五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人力资本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研究期间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2)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1%,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0.0359%;(3)只有当人力资本处在较高的水平时,环境规制才能发挥其正向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论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视角,也为当前中
基于选择实验法设计政府主导下种植业合同环境服务政策方案,通过对宁夏与陕西干旱半干旱地区327个种植户的调研,建立Mixed-Logit模型得出种植户合同环境服务支付意愿.结果表明:政策方案对种植户支付意愿影响显著,但种植户更偏好支付金额少的方案;水质、空气质量、耕地质量、林木绿化率4个环境服务效果指标对种植户支付意愿影响显著,上述指标从基准水平改善到最佳水平,种植户年均支付意愿为675.461 2元/户;陕西种植户更偏好空气质量与林木绿化率改善,宁夏种植户更偏好水质与耕地质量改善.
在中国反贫困实践中,旅游扶贫的作用极其重要,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是对旅游减贫时代特征的集中反映,可为未来继续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96-2020年核心期刊、CSSCI、CSCD等588篇中国旅游扶贫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突变词检测、关键词聚类定量化分析,以此归纳研究的阶段特征,并从中探寻其演化规律.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起步、外引内化、提升创新三个阶段;演化总趋势呈现出“渐变为主、突变为辅”的稳定性;中国实践进程、国家政策导向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与构建了政府林业投资对森林生态影响的传导机制.基于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利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2-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林业投资对森林生态发展的非线性发展关系.研究表明:政府林业投资导致了林业产业升级与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对森林生态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从总体上看,在研究期内全流域的林业政府投资有效提高了当地森林生态的发展水平,但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正向促进效应递减.东部省市随着政府林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森林生态由负向抑制效应变为正向促进
对2007-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对旅游经济与碳排放之间的协整及相互预测的能力进行检验,并分析两者的脱钩态势以及影响脱钩态势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7年“一带一路”整体旅游碳排放量增长约0.84倍,碳排放量较高的省份大体集中在东南、东北,中西部省份普遍属于低碳排放地区;(2)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长期关系,旅游经济增长是旅游碳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3)时空维度上看,2016年脱钩态势最优,东南区域的脱钩状态最为严峻,
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是中国现阶段渔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内涵,探讨各地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该产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海水养殖业为例,在构建绿色指数及绿色发展指数的基础上,结合2011-2018年沿海10省份数据,运用超效率非径向DEA模型等方法对其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并呈现出环渤海地区相对领先,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相对落后的分布格局.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沿海10省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划分为四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及基尼系数,研究北部湾城市群2006-2017年间生态足迹及生态与经济对区域贡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2年来北部湾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大,人均生态承载力弱且持续下降,人均生态赤字每年以9.47%速度猛增,区域呈不可持续态势.(2)生态承载与经济增长匹配较好、相对公平,但万元GDP生态足迹较高,说明生态资本利用效率低,生态经济的协调性较差.(3)从贡献系数分析,南宁、海口属于“高经济贡献、高生态承载贡献”城市,崇左等四市属于“高生态承载贡献、低经济贡献”城市,湛江等四市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