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iggyBac转座子系统构建表达△15 Des酶活性的转基因小鼠

来源 :生物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duoli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必需脂肪酸为人体健康和生命所必需,但机体自身不能合成,研究表明ω-3族脂肪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更加积极的影响.哺乳动物体内缺乏ω-3去饱和酶的基因,来自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15-脂肪酸去饱和酶(△15 Des)可以将体内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转化为ω-3 PUFAs.利用PiggyBac转座子(PB)系统构建表达A15 Des酶活性的转基因小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繁育出稳定遗传的纯合子转基因小鼠,整合率高达35.1%.饲料中添加6% ω-6 PUFAs饲喂小鼠,通过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检测小鼠体内脂肪酸的变化,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来检测△15 Des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水平.从qPCR和GC结果分析,阳性小鼠的基因活性率为61.53%,与传统方法相比,△15 Des的转入效率及活性都显著提高,且纯合子比杂合子表达更高的活性,进一步验证了PiggyBac转座子系统高效的转导效率和安全稳定性.
其他文献
The ris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a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global public health threats has necessitated the timely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recise treatment of deadly bacterial infections.To identify which types and doses of antibiotics remain effective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引导编辑(prime editing,PE)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在不产生双链断裂的情况下实现所有12种单碱基替换和小片段DNA的缺失或插入.引导编辑技术已经在多种植物中成功应用并将在植物精准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植物引导编辑(plant prime editing,PPE)技术极大地扩展了植物基因组精准编辑的范围和能力,但是其编辑效率仍需进一步改善才能推动其在植物基础研究及育种中的广泛应用.文中介绍了植物引导编辑的开发历程、组成结构、优点和局限性,并重点介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激反应等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从miRNA在植物中的作用机制出发,对近10年来兰科植物各属miRNA的鉴定、几类miRNA的具体功能及miRNA的其他相关技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兰科植物小分子RNA的功能作用及调控网络解析提供参考.
盐胁迫会导致植物受到初级的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以及次级的氧化胁迫和营养胁迫,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植物盐胁迫应答转录因子能够通过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减轻盐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文中基于土壤盐渍化及其对植物的危害、转录因子在植物盐胁迫信号转导网络中的中枢调节作用,综述了盐胁迫应答转录因子参与的盐胁迫信号转导途径、通过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及与调控蛋白形成复合物等方式调控下游基因形成的复杂下游基因网络,以及盐胁迫应答转录因子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为解析盐胁迫应答转录因子在盐胁迫应答调控网络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蔗糖非发酵-1-相关蛋白激酶2(sucrose non-fermenting-1-related protein kinase 2,SnRK2)是一类植物特有的Ser/Thr蛋白激酶,其主要通过磷酸化底物来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实现不同组织部位的抗逆调控,使植物适应不利环境.该蛋白激酶家族成员数量较少,分子量约为40 kDa,含有保守的N端激酶结构域和差异明显的C端调节结构域,对酶的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综述了SnRK2的发现、结构、分类及其响应各种逆境胁迫和调控生长发育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
在动物脂肪沉积过程中,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脂滴甘油三酯水平的变化受到一系列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节.目前研究者虽对脂肪形成的转录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转录后mRNA水平修饰的报道相对较少.甲基化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甲基化阅读蛋白共同调控的mRNA m6A修饰是动态可逆的且与脂肪沉积密切相关.脂肪含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FTO)作为RNA去甲基化酶,影响被修饰基因的表达,在脂肪沉积中起关键作用.文中系统分析并总结了FTO介导的mRNA m
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uberis的GapC蛋白是一种位于该菌表面的具有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活性的蛋白,其参与细胞活动,表现出多种生物学活性,此外还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文中旨在对乳房链球菌GapC蛋白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和验证候选表位肽的免疫原性.利用S.uberis分离株RF5-1克隆gapC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GapC,诱导表达GapC重组蛋白,并以纯化蛋白免疫家兔,获得抗GapC多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分析GapCB细胞抗原表位的三维结构和空间位
为了获得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1,BVDV-1)感染的病毒样颗粒,扩增C-Ems-E1-E2编码区段并克隆至pFastBacDaul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与Bacmid重组获得Bacmid-BVDV-1,转染至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aculo-BVDV-1.利用免疫荧光试验、免疫印记、电镜观察确定目的 蛋白表达和病毒样颗粒的组装.制备病毒样颗粒灭活抗原并辅以Montanide ISA-201佐剂免疫豚鼠,分别用中和抗体
本研究旨在体外组装小尾寒羊OLA Ⅰ蛋白与绵羊痘病毒多肽复合物,筛选绵羊痘病毒CTL表位肽.首先克隆小尾寒羊OLA Ⅰ重链基因胞外区OLA Ⅰ α-BSP和轻链基因OLA Ⅰ-β2m,将获得的轻、重链基因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至BL21(DE3)细胞进行诱导表达,收集菌体超声破碎,过镍柱纯化获得一定纯度的OLA Ⅰ重链和轻链β2m包涵体蛋白,稀释复性法将获得的轻、重链包涵体蛋白与绵羊痘病毒多肽PV4按摩尔比为1∶1∶1的比例进行共复性,分子筛层析验证复性情况,ELISPOT试验评价
天然抗菌肽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高生物相容性抗菌肽的构建一直阻碍着该领域的发展.为了提高抗菌肽的选择特异性,通过分子动力学分析探讨了抗菌肽的结构特性,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首先以(RXKY)2(YRY)2 (X代表Ile,Y代表Leu)为模板设计新型抗菌肽分子RIKL.通过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检测RIKL的二级结构,并通过分子动力学分析模拟了RIKL在水溶液和POPC/POPG膜环境下的结构,同时通过检测抑菌活性、溶血活性、细胞毒性及盐离子稳定性等指标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