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医疗建筑类型中自然要素的历史演绎与现代复兴

来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mlp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不同时期医疗系统的发展,自然这一要素在医院建筑类型中的意识形态和空间表达往往有所不同。从古希腊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到中世纪修道院,再到现代标准化综合医院,自然要素在西方医疗建筑空间中也随之发生了从鼎盛到衰落再到复兴的转变。然而,在20世纪前的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自然要素却形成了与西方不同的哲学方法论和建筑形式。梳理自然要素在中西方不同类型医疗建筑发展中的意识认知、空间形式等历史演绎过程,并探讨当代语境下自然的复兴趋势,从而为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策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老子哲学中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开端。“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内容和最高范畴,是“有”与“无”、“虚”与“实”的统一,是万物产生的本源和发展的归宿。在老子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更看重对无限的“道”的追求。梳理了“意境说”的发展脉络,通过对赵季平《风雅颂之交响》中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分析,试图将民族音乐与意境说相结合,分析作品中表达的传统意境美,以对当代音乐创作提供借鉴。
土地之于人生命的影响,往往是细润无声而又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对作家来说,有些时候,其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甚至会成为一种关键性的原生优势,作为可待永久开掘的珍贵矿藏,给写作者以不尽的力量。而作为同样执着以笔力耕耘故乡这片黑土的作家,萧红与迟子建的创作即典型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呼兰河传》与《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是作家基于自我对故土生活经验的认知,立足于各自所处时代创作出的作品。尽管两人之间尚隔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她们故事中所传达出的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场由内到外的关注与着意,似乎早已冲破时空,于土地之上建立起了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