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笛,雄鹰的化身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yao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关文献记载,鹰笛在16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那时候西藏没有区分鹰笛、竖笛、竹笛,只记载说西藏有这种笛子。我们制作鹰笛用的是比较均匀的鹰翅骨部分。
  雄鹰是藏族人民勤劳勇敢的象征。在藏族人心中,雄鹰是像神一样的存在,十分神圣。传说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着太阳飞去,直到化为灰烬,所以在地面上很少见到它的尸骨。
  雄鹰一般生活在西藏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它的身高大概是1米左右,翅膀伸开可能有2米左右。因为在西藏不杀生,骨头非常难找到。偶尔在藏北或者4000米以上的地方,雪比较大,有些鹰冻死或者病死了,一些牧区、农区的人,间或能找到一些鹰的尸骨。
  在牧区有人吹鹰笛,但那只是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消遣。鹰笛在西藏不是很流行了。在青海、西藏的一些牧区,包括山南的一些农区,偶尔还能看到。
  最早的鹰笛有几个孔我也没见过,可以说做法已经失传了。我所制作的鹰笛,是在中央民族乐团的老师指导之下,摸索着做出来的。已经与原始鹰笛不一样了。但更适宜演奏。

邂逅雄鹰的翅骨


  我十二岁的时候,国家把我送到北京培养,专门学习民族乐器竹笛,在内地学习了差不多六、七年。回来以后从事这个专业(竹笛)的工作。后来我觉得竹笛毕竟是外来乐器,我有责任把西藏本土一些见不到了的、失传了的乐器做出来。
  我很小就有这种想法。但是这种材质找不到。我也跑了很多农区、牧区,但是都没见到过这种乐器。
  我的姐夫来自那曲巴青县,听说那里原来有过这种乐器(鹰笛),所以就托他找当地牧民帮忙,在那个地方寻找这种骨头,找到了3根骨头,那是1986年。
  1992年,我们到青海演出,第一次见到鹰笛:小小的,也不长,20到30厘米那么长,粗细跟手指差不多。
  询问之后,他们告诉我,这种鹰笛也是从牧民手上得到的。就是一些牧民在山上放牧,偶然捡到这种骨头,然后他们自己挖孔,自己吹。有些牧歌可以吹出来,但是真正作为演奏乐器来讲的话,差距很大。
  这个时候我心里特别踏实,因为我已经有骨头了,要做什么我就心中有数了,我就知道它不是横着吹的,也不是斜吹的,是和西藏的竖笛一样的吹法。
  鹰笛和竹笛音色也不一样,竹笛是发出来的声音,比较厚实;鹰笛声音很洪亮、比较尖,就像老鹰盘旋在空中。待会儿我吹一下你们就知道了。

西藏第一支音阶完整的鹰笛


  找到鹰骨头后,它太宝贵了,我不敢随便乱动。
  直到1996年,我出国前路过北京,找到了中央民族乐团的宁保生老师。我跟老师介绍说,西藏有这么一种古老的乐器,我现在找到了这个材质,希望老师帮忙制作。
  我把这个乐器大概的模型、图纸给老师看了,之后我们俩开始研究。老师当时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做好,毕竟之前也没有接触过、没有做过。所以,在开始的时候,老师找了一些接近骨头粗细、长度的竹子,先做出了一个竖笛。基本上能够吹出来一些音,大概差不多了,然后就开始在骨头上挖孔。
  我当时收藏了三个特别好的骨头,老师建议一个想尽办法做出鹰笛,第二个可以做成横笛,最后一个做成箫。我跟着老师一起琢磨着制作出了这三种乐器。
  回到西藏以后,我开始慢慢适应吹奏鹰笛。刚开始制作出来的鹰笛有些音色、音准发不出来。又经过一、两年,我边吹边进行修补,有些音不准的地方进行改善。一段时间以后,音色慢慢就很好了,相当成功了。
  1996年以后,我开始在单位进行试奏,作为在舞台上表演的独奏乐器;有时也作为参与其他乐器合奏的乐器。这支鹰笛,可以说是专业演出团第一支可以推到舞台上表演、音阶完整的鹰笛。
  因为鹰笛已经失传多年了,现在大家能重新做起来了,我觉得这是对民族文化一种非常好的传承,对民族最大的一种贡献。

响彻天宇的吹奏


  我们小时候,经常下去演出,深入生活,我在拉孜呆了差不多半个月。后来在那里采风,收集一些当地的曲目。其中有一首当地人唱的情歌,很动听,歌词好,旋律也美。
  我们考虑到鹰笛和雄鹰的传说有这种奇妙的联系,所以创作了歌曲《金刚山崖上的雄鹰》。原来的歌词很简单,我把歌词变了,旋律也加进了一些新元素,重新编曲,成为更适合演奏的曲目。歌词大意是,雄鹰在山上做了很多窝,生了很多雏鹰,老雄鹰就对雏鹰说:“你要健康成长。”雏鹰回答:“祝你长命百岁。”
  在音乐剧《西藏的春天》中,有一首曲目叫做《雪域牧笛》,为什么叫《雪域牧笛》,因为这是雪域牧人用笛子吹奏的曲子。这是我和我的一个同学,在全区第一届民族器乐作品选拔赛上演奏的。
  我本来想使用竹笛演奏,但没什么特色。西藏虽然有过竖笛,但当时找不到,所以我就用了一个内地的竖笛来演奏。用昌都、工布地区的一些牧歌作为引子,重新编曲。这个曲目参賽的时候反响非常大,最后取得了作品一等奖、演奏二等奖。
次旦老师正在吹奏鹰笛。

  我制作出鹰笛后发现,鹰笛很适合演奏这曲子。我们西藏歌舞团与中央民族乐团有一个合作项目《西藏的春天》,在全国十二个省市巡回演出过,到过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演奏,有一百多人的大型的乐团全部用民族乐器来伴奏。我也曾随中国西藏艺术团先后出访了英国、法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在比利时的时候,我用鹰笛演奏了一首他们比利时当地的曲目《我的马车连载着》,观众全部起立了,从我开始吹到结束,观众一直跟着哼那个曲调。
  还有一次我们在泰国演出,演奏了一曲《雨丝》,国王普密蓬·阿杜德作的曲子。当时泰国的总理听了后,说这是整场晚会最精彩的演奏。

步履维艰的传承之路


  如今西藏鹰笛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就两个,一个是我,另外一个是那曲安多的。我现在还没有带徒弟,因为这个鹰笛的材质太难找了,只有托牧人帮忙。
  现在标准的鹰笛只有我的那一个,后来我再继续做都没有做成功。我只好准备做一些仿制品,比如竹子或者塑料之类的。虽然音色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演奏时,外观比较相近。这样就可以慢慢地带学生了。
  我现在有一个想法,西藏的竖笛几乎没有人再吹了,好在它失传的时间不是很长。我小的时候吹过,从1962、1963年以后没有了。宫廷的竖笛和民间的竖笛不一样,我根据小时候的记忆,设计了竖笛的图纸。
  2016年,我与北京吴氏管乐一起成功制作了两支西藏竖笛。接下来准备大批量的制作,然后推向市场。
  我算是西藏第一个专业培养出来的演奏笛子的人,获得过国家一级演奏员的荣誉。目前国家的乐器谱里,还没有西藏竖笛,以后做出来,也算是一种贡献吧。
其他文献
4月6日,西藏自治区2016年第一批重点公路交通建设项目集中举行开工仪式,包括贡嘎机场至泽当专用公路新改建工程、日喀则机场至日喀则市专用公路新改建工程、“4·25”地震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工程等,今年力争完成公路交通投资400亿元。  “4·25”地震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工程,包括国道216线孔塘拉至吉隆县段公路、吉隆县城至热索桥段公路、国道219线孔塘拉至60道班段公路、国道318线拉孜至亚来乡段公路、
应日本外务省邀请,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率中联部代表团一行5人于2009年9月13—17日访日。  2009年8月30日,日本举行了第45届众议院选举,民主党一举获得480个议席中的308席,以压倒性优势击败自民党,以民主党为主体的新政权应运而生。按照日本政治日程安排,9月16日召开特别国会选举产生新首相。代表团此访就是在日本政局发生巨大历史性变化、新政权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时值民主党及新政权调
历史悠久的雪堆白自古以来就代表了拉萨的最高手工艺,而雪堆白的传承人,一直延续古老工艺的精髓,用巧手与敬业,把工艺推向新的高度。在推崇匠心精神的今日,他们早已在雪域高原创造了许多的工艺奇迹,展现了雪堆白的无限奥妙,让世界叹为观止。  “雪堆白”金铜佛像铸造材料特别,制作奢华。用黄金装饰寺庙楼阁不是西藏的发明,但把这种风尚完美地继承下来,并推上历史顶峰,在今天富裕的物质世界里仍放射璀璨的光彩,赢得世界
先讲一个家马与野马何以分道扬镳的故事。  神话说,“在昨天的昨天,在九个九十天的昨天”,总之十分遥远的年代,马的父亲名叫喀尔达义雅尔瓦,母亲名叫桑达义巧玛,它俩在一个名叫达萨隆章的甲莫绒地方生下后代。马是神马,曾经住在天庭,但自从吉祥时代结束,灾难时代来临,天庭荒芜了。神马从九重天上降落凡尘,为口寻找食物,为喉寻找水源。后来神马之子遇到一个名叫吉恰曲的同类异性,生下了三个儿子:大哥义吉当强,二哥江
在西藏博物馆“元明清玉器精品展”展厅内,展示的第一件文物就是这件“统领释教大元国师青玉印”。该印为八思巴文,青玉质地,玉质温润,印背精雕细刻有一对卧龙,配红色丝绶带(有磨损)。1271年忽必烈始定国号大元,此印印文有“大元国师”四字,当在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之后封绶。释教,即佛教。在元代,能够统领全国佛教的大元国师大多来自萨迦派宗教首领。  在元朝统一西藏的过程中萨迦派曾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124
梦的起点,“玛吉阿米”  格茸农布走进屋子,天花板好像瞬间矮了一小截。他有着康巴汉子标志性的高大身材和长发,脖子上带着一串天珠项链。不用开口,也知道这是一个藏族人。  算一算,格茸农布到北京已经17年了。2002年,带着一把“碧汪”(弦子)和一身祖传的弦子绝技,他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从故乡香格里拉来到北京。火车一路迤行,窗外的山水从藏地的大开大阖到江南的温柔清秀,再到北方的厚重开阔。  格茸农布出
上学迟到一直是幼小衔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孩子升小学时间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忧孩子对将来小学生活的适应问题。由于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早上入校的时间提早很多,家长们担忧孩子上小学会迟到也实属正常。在幼儿园给予孩子“8点~8点40分”这样极其充裕的入园时间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的幼儿无法准时入园,迟到现象频频发生。可见,入小学前就开始增强幼儿准时入园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9月4日,随着最后一批行走志愿者到达西藏山南地区的桑耶寺,由陈坤发起的“行走的力量1 N去西藏”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历经11天,共徒步115公里,途径色拉乌孜山、羊湖、甘丹寺、桑耶寺等地。    为什么选择在西藏进行这种“磨练”?陈坤说:“这一次活动选择在西藏,我觉得选得非常好。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进行徒步,我们所强调的是一种心灵和身体的内外差别。以前在城市里面,可能我每天都洗澡,弄得干干净净、漂
如果将自己放入一个萦绕着朱哲琴音乐的空间里,静静感受,会体悟到她声音里的力量和带着刚毅的温柔——着恰到好处的融合,很容易让人沉迷于那清澈的声音里。美国权威音乐杂志《Billboard》曾评价道:“朱哲琴的音乐既充满灵性,又不乏尘世的欢愉,那是一种令人着迷的各种文化的混响。”朱哲琴的音乐里常常包含少数民族元素,她的声音神秘、空灵、淳朴。仿佛从空中而来,笼罩着听者,使人处在一种入世的恬静里。在香港见到
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目睹了东欧剧变在前民主德国上演的惊人一幕,一直以来作为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标志的柏林墙被推倒了,大量东德人涌入西德。从当年的东欧剧变再到后来的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时至今日,20年已经过去了……     记者:1989年,冷战的象征柏林墙倒塌,两极格局开始瓦解,转眼间已经20年过去了,作为亲历者您如何看待这段历史?   莫德罗:1989年柏林墙被打开、人们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