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链球菌相关溶血尿毒综合征二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链球菌相关溶血尿毒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儿童肺炎链球菌相关溶血尿毒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验及随访情况。

结果

2例患儿均为3岁男孩,肺炎合并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培养及痰培养结果为肺炎链球菌,均经T抗体阴性血浆置换治疗,病情迅速好转,血小板在1周内恢复,血肌酐分别在2周、3周恢复至基线值,目前分别随访2周和2个月,病情稳定,无肾损害表现。

结论

儿童重症肺炎合并胸腔积液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下降、急性肾衰竭、Coombs′试验阳性,应警惕肺炎链球菌相关溶血尿毒综合征,采用T抗体阴性血浆置换治疗肺炎链球菌相关溶血尿毒综合征,疗效显著,近期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是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BCM)的一个有效靶点,伊布替尼作为首个口服的新型高效BTK抑制剂,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多种BCM的治疗。然而伊布替尼在我国获批上市时间较短,临床使用经验尚少。为了进一步规范伊布替尼在BCM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共识专家组成员根据目前国内伊布替尼应用现状,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权威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伊布替尼治疗BCM中国专家共
近年来针对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治疗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发展十分迅速。长期以来AL免疫治疗主要面临白血病细胞特异性抗原的鉴定和选择,白血病抗原免疫原性低下,内源性抗肿瘤免疫受到抑制等问题。因此,近年来的AL免疫治疗策略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主要包括:针对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的单抗及偶联药物的单抗;双特异性抗体尤其是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单抗(BiTE)、嵌合抗
目的评价益气解毒汤结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3例UC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解毒汤。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血栓烷B2(thromboxaneB2, TXB2)、6-酮-PGF1α(6-keto-prost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临证易反复且迁延难愈。魏伟教授擅长黄斑部疾病的治疗,认为本病与肝密不可分,提倡从肝论治,遣方用药独具特色,所投之药,收效显著。本文对魏伟教授从肝论治本病的经验加以整理,以飨同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以快速进展的低氧血症伴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的呼吸困难综合征,当前治疗策略主要在于改善氧合和肺的顺应性,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降到最低。但很多研究发现,ARDS的死因并非肺损伤和低氧血症,而是循环衰竭。肺血管阻力增高引起的急性心功能障碍是循环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肺循环功能障碍与ARDS有关,并导
近年来,肺脏超声发展迅速,在借鉴诊断成人和儿童感染性肺炎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超声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价值,结果证实肺脏超声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可靠有效。普及应用超声诊断、监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情变化并与临床常规诊治流程有机结合是今后发展方向,将大大提高超声诊断效能。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的传统方法,而肺脏超声(lung ultrasound,LUS)则是肺部疾病诊断领域的一项新技术。研究已经证实在肺部疾病的诊断方面,超声较X线更加准确可靠。但是,临床医师对LUS能否替代X线作为新生儿肺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仍存在疑虑。本文结合有关研究进展、笔者近10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和典型案例对此予以阐述。认为LUS具有突出优势,可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信息,可以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肺脏超声开展3年以来的应用情况并总结其带来的临床诊疗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5至12月(初期开展),2017年1至12月(适应期开展),2018年1至8月(成熟开展)三个阶段入住我院新生儿科,接受床旁肺脏超声检查共8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不同阶段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78例患儿,共接受肺脏超声检查1 225例次,存在肺疾病者64.1%,无肺疾病者35.9%。其中
期刊
随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方案的日益完善,微创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技术以其操作更简单、气道损伤更小的优势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更理想的PS给药方式,是早产儿肺保护性策略的一部分。本文就通过细导管给予PS治疗技术的给药方式、优势、研究现状及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