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华丽转身——“万以上数的认识”前后对比教学赏析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root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实现对数学学习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彰显对生成性资源的熟练驾驭以及对学生特征的深刻认识,始终是教师追求的目标。特级教师李军执教的“万以上数的认识”的公开课对此作了很好的诠释。从基于“身边资源”到基于“动手探索”,到最后的基于“拓展创造”,李老师时时刻刻“捍卫儿童的基本学习权”,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数学课堂中的常态,让“生生互动”充盈在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已经接受过对数的认识教育,存在着“早、快、多”的教育“抢跑”现象,但现行教材编排意图是“零起点”学习,很多家长与一线教师在“感性经验”上觉得教材安排不合理,不应该“零起点”。但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学生对数概念有一定的积累,但还是不系统、不全面,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深入地让学生掌握数概念。  【关键词】零起点 新生 数概念  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体现着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第一农村人口大省,如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加快社
【摘 要】提升概念教学有效性,应当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唤醒经验”“亲历过程”“对比反思”,从“初步感知”到“加深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完善认知结构”,以此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概念理解过程与知识网络,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个性化学习道路。  【关键词】经历 建构 概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
从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殖民主义对东亚地区渗透的不断加深和新兴日本帝国主义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东亚传统的权力政治格局,使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封贡体制面临严峻的挑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