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探究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程思政要立足于职业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引导学生感悟历史文化、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他文献
2021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是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大政方针背景下出台的,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思想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
网络安全中最重要的是数据安全,为了保障相关业务应用数据的安全和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必须进行容灾备份.在分析了数据中心容灾备份系统的建设背景和应用技术后,南京市教育城域网市区协同一体化灾备中心通过有效的系统设计,初步实现跨数据中心的数据容灾功能,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高可靠性及数据安全性.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苏州市贯彻信息化项目与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原则,从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相关要素出发,通过减少系统弱点信息泄露、加强信息资产管控和预警监测、推动教育城域网网络基座提档升级等举措,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市级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模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教育系统网络信息资产数量越来越多、数据规模越来越大,网络安全风险也越来越高,加快构建高质量江苏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监管体系,成为当前工作亟待落实的课题.江苏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监管体系基于“平台+服务”的模式构建,旨在依托平台加强网络信息资产和网络安全事件两个全生命周期管理,将配套制度融入平台的流程设计中,真正提升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治理能力,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座.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长红”议题,近年来,围绕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更是密集出台.2017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9年更是连续发文,先是3月份出台《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再到9月份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但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国家政策层面的持续推动,并未有效激发产教融合育人的改革动力,尤其职业学校师生并没有多少“获得感”,从宏观的改革理念、制度供给向
产教融合型实训平台的建设,能够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五链并举探索实训基地建设内涵,优化实训教学模式,持续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成果,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有益探索.
面向未来教育,创客文化引领下的创新教育课程和形式成为信息学科教学的努力方向.以创客文化为原点,衍生“创课”理念,在“种种子、跨学科、提素养”三个核心理念的指引下,通过技术的纽带构建出富有创新意蕴的育人框架,在学科教学的自我迭代中,师生在完整的学科生活中实现自我进化.
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出发,将专业群视作一种社会组织,基于组织结构、环境与发展论,发现专业群具有生产功能、整合功能、载体功能以及治理功能.在组织结构上,专业群建设应兼顾静态性和动态性两种特征;在组织环境上,专业群拥有区域产业结构、高职院校功能定位等外部环境及师资队伍、实习实训资源等内部环境,其建设应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变革;在组织发展上,专业群建设同组织结构、环境变化息息相关,遵循“变迁力—分析需求—动态调整—评价机制”循环上升的发展规律.
当下,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使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迈进,也使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产教失衡、学生能力无法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等问题暴露出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企业生产项目为纽带,建设校、行、企三元课程建设理事会,重构以检验基础技术—检测核心技术—实验室管理技术为主线的“三三三”课程体系,建设集车间、课堂、实训室、平台、线上资源于一体的学习环境,形成现代分析检验“课程学习工厂”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数字土著一代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知识资源适应学习者特点和“互联网+”为课堂带来“职业”感受性等数字化建设要领.借镜“新知识观”理论,从基础的关联和环境的建构两个方面,对高职行动导向教学系统数字化建设内涵进行解读,并从课程与课堂两者整体性探求数字赋能高职行动导向教学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