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语文梦想, 发展良好个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f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立形成发挥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完善学生人格,进行开放式教學,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一、解放学生身心,发展良好个性
  语文课堂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展开,以生为本,尽可能地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活跃、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恰如学生创造性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分。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信息互相交流的过程,是以平等为前提而展开的交往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发扬民主,尊重学生,才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营造开放、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比如在课前预习引导,可先布置要学习的内容,使之提前查找相关资料、搜集有用信息、预习新内容等;课堂教学方式有意识地摆脱以往呆板的做法,尽可能多样化,可以是指定发言,也可以是抢答,可以是讨论,也可以是互辩……诸如此类,无疑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氛围,必然使学生获得愉快,从而善想敢说勇于提问,畅所欲言。这样他们的个性被充分舒展开来,教师寻回自身劳动价值的快乐,学生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轻易地说“不”,多些尊重,多些交流,敞开宰相肚,给予学生犯错纠错的空间,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
  二、开放教学内容,丰富良好个性
  诚然,开放式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阔深远,从而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条件,进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创设联想时空,丰富个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立足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一个能让想象任意驰骋的空间,为学生个性提供舒展的舞台。如在教学《春天来了》时,在学生朗诵“麦苗醒来了,舒展着嫩绿的叶子”后,我抛开一条弧线:“麦苗是不是睡了?为什么说是醒来?舒展是什么意思?”这条弧线犹如彩虹,在学生的思维天空炫出亮丽的七彩。有的学生发言:“春霖浇灌,麦苗洗澡。”有的学生说:“春花赶集,麦苗唯恐落后呢。”……瞧,小孩的想象是多么感性,多么美好,多么人情味,个性化。心中有佛便是佛,他们的眼里“春天是人,春雨是人,春苗是人”,万物皆有灵性,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的人文意识增强,丰富学生的个性。
  (二)自主搜查资料,发展良好个性。在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依据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引导其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搜集信息。这样可以丰富学习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主体化。比如我教学《小兴安岭》的课文时,事先让学生搜索有关小兴安岭的音像、视频、文字等资料,使学生对小兴安岭有初步的感知。这个过程,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拥有充分的知识准备,明确学习目的,从而表现更活跃。如,“小兴安岭盛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小兴安岭的雪橇是特别的交通工具……”这样,通过课外空间,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独立性,提高了课堂实效。
  三、开放教学方法,舒展良好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式方法,而应时易世变,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促其积极地学、主动地想,在良好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促使课堂焕发七彩的光芒。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以往的“评判者”的君临天下的角色,通过讨论求得辨析;通过“延迟判断”求得思考的空间;通过质疑求得分析的能力。这样学生往往能表现出自信,善于表达独特见解,敢于质疑大方之家的偏颇之处,个性得到张扬,效率获得提高。
  比如在教学《海上日出》时,我引导学生体会海上那独特神奇而又壮观的景象。我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自己曾观察到的、或想象中的日出的情景,也可以依托海上日出的相关音像资料,创设一个旅游场景——黄金海岸赏日出,让学生做导游,写一首导游词……此情此景,这些个性化的交流,充分激活了学生那横岭侧峰的智慧,自由演绎,充分展现,尽情释放潜能。
  又如在教学《小兴安岭》一文时,我让学生寻找家乡的特色。有的学生以景色作为触点组织编排,如“春之歌”、“夏之声”、“秋之韵”、“冬之旅”。有的学生别具匠心,以人文为触点,寻找出家乡特有的民俗篇章《梅影仙踪》表达对家乡的那分热忱。这种建立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互动的教学方式,抛舍“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通过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张扬个性,使得学生的喜好得到肯定和满足,学习就更积极主动。
  总之,要创造语文教学的新局面,发展良好的个性,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持着和蔼的态度,并善于用每一个亲切的眼神、每一处细微的动作、每一句热情的赞语等缩短彼此间心灵的距离,使学生精神上得到满足。特别是对后进生,更不能动则棒喝一声,而应多点赞,从而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由心底产生与教师合作的强烈欲望。诚然,教师要热爱学生是营造这种氛围的前提,只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并且“放低身段”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教师“未尝稍降辞色”,学生对老师则“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只有“俟其欣悦,才又请焉”。其次,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接纳、宽容学生的错误。毕竟,学生身心并不成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然难以顾及教师的面子等。此时,我们应该发扬民主,包容的态度,积极改进教学工作方式,促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求学欲望,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法 语文兴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努力研究、探索,就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让课堂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有节奏的艺术。要让课堂有节奏,采用问题式导向是很好的办法。将教学设计为七个环节,使之成为有节奏的课堂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符合学生接受规律。《小狗包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从这篇课文教学中可以总结出七段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及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七段式 教学法 《小狗包弟》  一、七段式教学法的理论解读  课堂教学是有节奏的艺术。要让课堂有节奏,采用问题式导向是很好的
摘 要: 认读、理解、概括、评鉴、创新是语文阅读这座金字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五层次的阅读能力从塔底到塔尖,依次排列,五者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它们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锁链,无论哪个环节,都不容断开。就评鉴而言,它是对文本的思想内容、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是非、优劣的价值判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思维形式,是阅读审美的高级境界。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评鉴能力呢?比较阅读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比较阅读——
摘 要: 教学提问是各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规教学方式,如果提问方式新颖、科学,那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教学提问,不断创新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使语文课堂提问达到“常问常新”的效果。文章首先指出了传统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不足,其次分析了教学提问设计的基本原则,最后对如何创新提问方式提出了几点
目的L型钙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Ca-L),广泛存在于各种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如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分泌细胞、神经元细胞等。它在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形成和维持以及启动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知Ca-L的功能改变是影响早后除极(earlyafterdepolarization, EAD)及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常听别人朗读好文章,可以扩大视野,学习优美语句,表达真情实感,自己常朗读好文章可以在阅读中展开想象,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以景激情,诱发朗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这就是说,要科学有效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