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胞退化相关耳聋基因及其病理机制探讨

来源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性聋的遗传异质性是由几百个蛋白编码基因决定的。无论耳聋程度的轻还是重,不同遗传背景的耳聋患者中均发现相关基因突变。在许多文献报道中,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以及小鼠等动物模型可部分解释基因突变致聋的分子机制。这些基因的发现不仅为一些可能伴有临床症状的耳聋病例提供诊断依据,也为耳聋家庭提供生育指导。其中,与毛细胞的退化(尤其是外毛细胞)相关的基因突变可直接导致耳聋的发生。本文选取DFNB28、DFNA51、DFNA50等与毛细胞退化相关的耳聋基因来阐述其病理机制及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central venose oxygen saturation,ScvO2)在预测体外循环下(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儿童先心病矫治术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
1例右上肺原发性异位脑膜瘤71岁女性患者,发现右上肺结节2月余,行首选治疗方式为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后段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本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首选治疗方式为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病灶。
期刊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选择不同方式进行首次血运重建治疗后再次行PCI血运重建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探讨首次血运重建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患者再次PCI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358例行再次PCI血运重建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0例,女48例;年龄36~91岁,平均(65.
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是胸外科医师工作中的重要术式,目前对2野与3野淋巴结清扫的利弊与风险存在一定的争议。结合两者的特点,我们提出食管2.5野淋巴结清扫的理念,其要点在于上纵隔超胸顶下颈部淋巴结清扫。根据经验的积累与技术的改良,我们提出食管悬吊法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翻卷式"喉返神经保护、"多角度提拉法"经胸清扫下颈部淋巴结等操作方法,现将其操作技巧及经验进行总结与分享。
期刊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解剖学评分—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 301例单纯行CABG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46例,女355例;年龄26~84岁,平均(63.0±8.3)岁。以术后院内全因死亡或自动出院为临床终点,分为生存组(1 281例)和死亡组(20例,包括死亡10例和自动出院10
目的探讨疑诊为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新型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胸外科疑诊为肺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新型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等。结果21例患者中17例为单发肺结节,4例为多发肺结节,其中高度怀疑恶性15例,术后病理明确为肺新型隐球菌性肉芽肿性炎。14例患者术后行抗真菌治
目的分析梗阻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8年1月TAPVC患儿资料。入选标准:进行手术治疗的梗阻型TAPVC患儿。排除标准:(1)合并复杂畸形,包括单心室、内脏反位;(2)肺静脉最大流速小于1.2 m/s;(3)未接受过外科手术。共57例患儿入选,其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3.2±1.7)个月,体质量(5.0±0.9)kg。依据Darli
1例53岁女性患者罹患缩窄性心包炎,心尖从心包薄弱处膨出,形成类似憩室结构。行心包剥脱术,术后予以强心及利尿治疗1个月,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0.55,顺利出院。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的医生、护士、社工及家长对患儿疼痛管理、舒缓治疗的认知程度。方法设计5个关于儿童血液肿瘤患者营养、生长发育、疼痛管理及舒缓治疗与疗效关系的问题,应用问卷星软件系统发布问卷,于2019年1月至6月随机对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治患儿相关的158名医生、护士、社工及家长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158份问卷中157份为有效问卷。91.72%(144/157)认为营养与儿童
咽喉部肿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其临床症状相似。近年来窄带成像检查逐渐应用于耳鼻咽喉科,能够检测难以通过影像学发现的早期病变。本文主要综述窄带成像检查在咽喉部肿物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