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42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肛肠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feng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结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结肠息肉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在缩短患者术后恢复周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24岁,发现舌背部肿物一年余.舌活动良好,无疼痛、麻木等不适.超声检查显示舌体正中偏左侧舌垂直肌内实性均匀低回声结节,范围约2.2 cm×1.8 cm×1.3 cm,形态规则,局部见小片弱回声,周边完整包膜,后方回声增强,见图1;结节内可见较丰富的低速低阻动脉血流.超声诊断提示舌体舌垂直肌内实性占位,考虑良性病变.术中见结节包膜完整,质韧,切面灰白.术后病理为(舌背部)神经纤维瘤,局部伴坏死.
期刊
为探讨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致肠梗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将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磁共振成像组和多层螺旋CT组,每组50例,分析2组诊断方式的价值(检出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以及影像学特征(狭窄段、侵犯浆膜下或肠旁组织、狭窄段与正常肠管交界处改变、盲肠扩张、缺血性结肠炎).结果显示,磁共振成像组诊断的检出准确率为100.00%,多层螺旋CT组诊断的检出准确率为90.00%,磁共振成像组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组(P0.05);磁共振成像组漏诊率为零,多层螺旋CT组为8.00%,2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