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genj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总结1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11例,其中8例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手术后常规行放射治疗,通过6~31个月的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结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可有效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术后放疗可减少本病复发.

其他文献
应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首次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6例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脂肪摄入多、体重指数大和腰臀比大6个变量进入主效应模型,其OR值分别为3.64、1.67、4.27、1.63、2.04和3.24。
视网膜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内最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它贯穿整个视网膜,包绕与联系视网膜上的各类神经细胞,从而与视网膜神经细胞发生多种功能的交互作用.Müller细胞不仅起着支持和营养神经元的作用,还包括维持细胞外离子的稳定及参与谷氨酸盐循环、突触传递等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深入研究,发现Müller细胞还参与多种病理和生理过程,并且在视网膜的各种疾病中都发现伴有Müller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巩膜与对照眼巩膜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高度近视合并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纬线位巩膜层间加压、电凝并联合放液术,术中将加压后富余的板层浅层巩膜取成6 mm×2 mm的试件,对照组摘除的眼球去除眼内容物后放入保存液中置于液氮内保存.在生物力学实验前,取出复温后,在赤道部按不同方向剪成10 mm×3 mm的试件.试验在Instron-5544力学实验机上进行,实验参数由计算机自动记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有多种不同的解释,目前尚无一种公认经典的发病机制理论.临床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复发率较高.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该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较新文献,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作一综述,以期能对该疾病研究情况有一较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研究翼状胬肉的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角膜新生血管(CNV)多见于感染、炎症、外伤或角膜手术后.CNV也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可显著增加角膜移植片排斥反应的危险性.尽管药物治疗、同位素治疗及手术治疗能不同程度地抑制CNV形成,但CNV的治疗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近年来,由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CNV生成抑制剂的研究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就重要的CNV生成抑制剂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SD大鼠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特性及记录方法的可靠性.方法正常SD大鼠10只,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在暗适应条件下记录mfERG,并比较注视点改变和重复记录对结果的影响.为避免记录时间和麻醉药物的可能影响,每次记录间隔3 d.结果注视点位于屏幕中心时,mfERG总和反应P1波的潜伏期为(45.44±2.77)ms,幅值为(144.16±6.19)μV,上半视野的P1波的潜伏期较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