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教学课堂纪律,主要是指英语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管理纪律、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开展、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英语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的管理与上课的质量有着密切联系,良好的课堂纪律与课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课堂违纪问题
新课标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一主题。的确,现在的英语课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能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但令人担忧的课堂纪律问题也产生了。
(一)小学生在课堂上违纪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1.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A 挫折。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是:挫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还有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B小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完全凭兴趣,如果学生对安排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教学内容偏难,他们就觉得没意思,这时容易导致违纪现象的发生。
C 年龄特征表明,小学生管不住自己。依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可知:处于此阶段的小学生自律的品德心理只是开始萌芽,更多的时候依然管不住自己。上课时小动作较多,目光游离,似听非听,似学非学这些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D 人格与生理因素。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也有联系。例如,外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
2.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也有关系,有些问题行为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也必须对自身进行一定约束和调整。一般来说,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的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A教学不当: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教学不当可以引起课堂问题行为,这一结论已经在布罗菲和普特南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B管理不当。这可能是教师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C丧失威信。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师是很难管好课堂的,丧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学不当、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教师威信下降。
③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人数较多的大班中,由于单位面内人口密度过大,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相对受到他人挤占,这往往成为诱发学生好动争吵和产生破坏课堂纪律行为的一个主因。这种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二)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纪律的具体管理措施
研究合适的纪律调控对策,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观,这是新课标的需求。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管理:
1.课前管理。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备好课和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必要的教学资源,还应该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课前管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要给全体同学授课,那么首先必须将课堂的气氛降至最低点,让学生静下心来,全面安顿好全班的纪律。因为英语是外来科目,其新颖的程度远远超过语文和数学,因此学生的注意往往会受到课程和老师的吸引,进而出现哄闹的现象。此时的教师假如可以做到只能听见学生的呼吸声,那是最好的。这样一来,就有很大的可能性使本节课取得成功。但如何做呢?依我的观察和实践体验,以下方法可以尝试:
A 强调本节课老师的具体的纪律要求。如老师喜欢举手发言的同学;有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专心听;要等老师问完问题才能举手等。宣布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奖惩制度。如在学生的本子上盖小红花等。
B 强调拿书或练习册时要轻巧无声,此时,教师可以说:“轻轻地坐正,轻轻地拿出课本”。强调坐姿和写字的姿势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C 在上课开始的2分钟内,先显示本课的教学目标,引起学生急切的求知欲,从心理上、思想上作好学习英语的准备。
2.课中管理。教学的良好管理在学习的相对影响因素中的比重是最高的,达到了64.8%。因此,如果说正式的课堂未能管理好,给课堂教学进程带来阻力,那就是前功尽弃。因此,教学过程中的管理与课前管理相比更重要,更需要教师的重视和注意。然而,在课堂上的管理不是像课前管理那么单纯地只是为了进入正式教学,它是和教学进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许多环节同时进行的。因此,它更需要教师的各种综合能力与技巧。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环节设计,不同的环节就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小组讨论、练习、游戏、抢答、小测验等不可能都使用统一的管理方式。要使教学有闪光点,课堂管理的合理性和多样性必须是教师考虑的问题之一。从我的实践体验来说,教师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管理:
A 回避。即发现某位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有碍于教学活动优化进行的问题行为之后,不针对这一行为做任何反应。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而言的。
B 暗示。指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作明确的反应,而是借助适当的方法取得与行为发生者相沟通,从而达到制止的目的。故意清喉、教学的片刻中止等方法的优点是既可以有效地制止单个学生的已有问题行为,也可以制止其他同学已有的问题行为,有利于预防新的问题行为的发生。
C 明示。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行为提出和善的劝说。指名道姓,这样做针对性强,可以较快地使问题行为得到有效的制止;教师通常隐去劝说的目标,既达到了制止问题行为的目的,又避免了因指明问题行为的主体而引发的情感障碍。 D 批评。教师可以根据对问题行为严重程度及行为主体总体特征的判断,灵活掌握批评的强度。批评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在比较温和的气氛中,求得师生间情感的沟通,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矫正问题行为的目的;批评也可是严厉的,在凝重的气氛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表情、举止和措辞,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作用。
E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增强纪律的自控性。建立并执行必要的英语课堂教学常规。
F 注意英语教学的活动组织形式。a个别提问与分组集体活动相结合,尽可能创造个人、小组活动机会,减少群体教学的弊病。“一对一”教学优于“群体教学”,原因是学习语言这一交际工具需要多给学生操练口语的机会,并能及时调整学习偏差。b利用学生好奇好胜心理、进行集体纪律性、智力性的随堂评估,利用集体荣誉感教育每个学生,促进良性竞争的形成,保证课堂的良好纪律。
G 注意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及时、妥善地处理。
H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惩罚是英语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所谓“杀鸡吓猴”,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惩罚的方式有:一是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权利。英语课上活动较多,都深受学生喜欢,一旦中止违纪学生参加活动,而眼看着其他同学跃跃欲试的快乐,他们将会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反思,因而也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等。但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针对学生。
I 合理分组,提高练习效率。英语课上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或各学科的教学,因而小组活动内容较多,这时学生往往会互相干扰,出现违纪行为。因此,英语教师要注意合理分组,减少干扰,增加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J 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英语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别看小学生年龄小,可“心眼”还挺大,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课堂违纪问题
新课标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一主题。的确,现在的英语课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能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但令人担忧的课堂纪律问题也产生了。
(一)小学生在课堂上违纪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1.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A 挫折。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是:挫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还有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B小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完全凭兴趣,如果学生对安排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教学内容偏难,他们就觉得没意思,这时容易导致违纪现象的发生。
C 年龄特征表明,小学生管不住自己。依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可知:处于此阶段的小学生自律的品德心理只是开始萌芽,更多的时候依然管不住自己。上课时小动作较多,目光游离,似听非听,似学非学这些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D 人格与生理因素。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也有联系。例如,外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
2.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也有关系,有些问题行为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也必须对自身进行一定约束和调整。一般来说,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的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A教学不当: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教学不当可以引起课堂问题行为,这一结论已经在布罗菲和普特南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B管理不当。这可能是教师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C丧失威信。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师是很难管好课堂的,丧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学不当、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教师威信下降。
③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人数较多的大班中,由于单位面内人口密度过大,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相对受到他人挤占,这往往成为诱发学生好动争吵和产生破坏课堂纪律行为的一个主因。这种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二)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纪律的具体管理措施
研究合适的纪律调控对策,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观,这是新课标的需求。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管理:
1.课前管理。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备好课和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必要的教学资源,还应该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课前管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要给全体同学授课,那么首先必须将课堂的气氛降至最低点,让学生静下心来,全面安顿好全班的纪律。因为英语是外来科目,其新颖的程度远远超过语文和数学,因此学生的注意往往会受到课程和老师的吸引,进而出现哄闹的现象。此时的教师假如可以做到只能听见学生的呼吸声,那是最好的。这样一来,就有很大的可能性使本节课取得成功。但如何做呢?依我的观察和实践体验,以下方法可以尝试:
A 强调本节课老师的具体的纪律要求。如老师喜欢举手发言的同学;有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专心听;要等老师问完问题才能举手等。宣布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奖惩制度。如在学生的本子上盖小红花等。
B 强调拿书或练习册时要轻巧无声,此时,教师可以说:“轻轻地坐正,轻轻地拿出课本”。强调坐姿和写字的姿势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C 在上课开始的2分钟内,先显示本课的教学目标,引起学生急切的求知欲,从心理上、思想上作好学习英语的准备。
2.课中管理。教学的良好管理在学习的相对影响因素中的比重是最高的,达到了64.8%。因此,如果说正式的课堂未能管理好,给课堂教学进程带来阻力,那就是前功尽弃。因此,教学过程中的管理与课前管理相比更重要,更需要教师的重视和注意。然而,在课堂上的管理不是像课前管理那么单纯地只是为了进入正式教学,它是和教学进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许多环节同时进行的。因此,它更需要教师的各种综合能力与技巧。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环节设计,不同的环节就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小组讨论、练习、游戏、抢答、小测验等不可能都使用统一的管理方式。要使教学有闪光点,课堂管理的合理性和多样性必须是教师考虑的问题之一。从我的实践体验来说,教师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管理:
A 回避。即发现某位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有碍于教学活动优化进行的问题行为之后,不针对这一行为做任何反应。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而言的。
B 暗示。指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作明确的反应,而是借助适当的方法取得与行为发生者相沟通,从而达到制止的目的。故意清喉、教学的片刻中止等方法的优点是既可以有效地制止单个学生的已有问题行为,也可以制止其他同学已有的问题行为,有利于预防新的问题行为的发生。
C 明示。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行为提出和善的劝说。指名道姓,这样做针对性强,可以较快地使问题行为得到有效的制止;教师通常隐去劝说的目标,既达到了制止问题行为的目的,又避免了因指明问题行为的主体而引发的情感障碍。 D 批评。教师可以根据对问题行为严重程度及行为主体总体特征的判断,灵活掌握批评的强度。批评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在比较温和的气氛中,求得师生间情感的沟通,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矫正问题行为的目的;批评也可是严厉的,在凝重的气氛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表情、举止和措辞,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作用。
E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增强纪律的自控性。建立并执行必要的英语课堂教学常规。
F 注意英语教学的活动组织形式。a个别提问与分组集体活动相结合,尽可能创造个人、小组活动机会,减少群体教学的弊病。“一对一”教学优于“群体教学”,原因是学习语言这一交际工具需要多给学生操练口语的机会,并能及时调整学习偏差。b利用学生好奇好胜心理、进行集体纪律性、智力性的随堂评估,利用集体荣誉感教育每个学生,促进良性竞争的形成,保证课堂的良好纪律。
G 注意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及时、妥善地处理。
H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惩罚是英语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所谓“杀鸡吓猴”,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惩罚的方式有:一是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权利。英语课上活动较多,都深受学生喜欢,一旦中止违纪学生参加活动,而眼看着其他同学跃跃欲试的快乐,他们将会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反思,因而也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等。但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针对学生。
I 合理分组,提高练习效率。英语课上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或各学科的教学,因而小组活动内容较多,这时学生往往会互相干扰,出现违纪行为。因此,英语教师要注意合理分组,减少干扰,增加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J 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英语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别看小学生年龄小,可“心眼”还挺大,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