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春天的影像实验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ong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样一个并非深思熟虑的展览,却让人看到很多灵光一闪的东西。带着游戏一般的心态,这些参展艺术家恣意挥洒自己的灵感。仿佛是一场速写,思维的火花在这里新鲜而无所忌惮。
  春天,草木复苏、万物悸动,这从798、草厂地艺术区摩肩接踵的人潮中可见一斑。经过一冬的蛰伏,各大艺术机构、艺术家们纷纷舒展筋骨摩拳擦掌地准备迎接新展览季的到来。
  3月22日,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以一个主题无限定、无策展人、无媒介要求的“三无”展览打响了2014年开展的头一枪。这个名为“三影堂首届实验影像开放展”的展览吸引了各界艺术人士的关注,凭借大家对三影堂过往展览的了解,“实验”与“开放”这样的关键词就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好奇,长长的参展名单涵盖了今日中国影像界大部分“主流”的“非主流”艺术家,由这样的一群人操刀的影像实验,会在多大程度上刷新我们对影像的认知?这样新老搭配的参展群体能否让我们看出一个中国影像的进化史?带着这样的预设问题,我们来看看三影堂这场春天的“大戏”。
  “这个展览每位艺术家的展线是抓阄决定的”三影堂艺术中心的创办人荣荣这样对笔者说道。经过与他简单的交谈过后笔者发现,我们把问题想得过于严肃了。荣荣说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其实只是为了填补一下三影堂展览的空档期,从他们把所有艺术家凑到一起商量想法到所有的作品上墙只用了短短21天的时间。在头几次开会中,所有的艺术家都不太明白三影堂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展览,也不能确定自己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能否交上荣荣布置的“作业”。其实荣荣自己对于最后有多少人愿意陪他这样“疯一把”心里也没有底,不过在举手表决谁去谁留之际,仅有三位身在纽约无法成行的艺术家退出了,说到这么多人能够留下来作展览,荣荣眼睛里闪烁着一点小小的得意。
  就是这样一个并非深思熟虑的展览,却让人看到很多灵光一闪的东西。带着游戏一般的心态,这些参展艺术家恣意挥洒自己的灵感。仿佛是一场速写,思维的火花在这里新鲜而无所忌惮。
  突破了影像的边界
  既然没有限定的媒介要求,那么展览就开始向装置、音乐、Video等各种方向“失控”。荣荣和映里的作品被设置在展览的入口,名称就叫做《签到》,每位到场者都需要用毛笔蘸着显影液在一张感光纸上写下自己的大名,本来是观展中一个司空见惯的行为,将之作品化以后让人思考书写的未知与不确定性;冯梦波以一场鼓乐的表演向已故书法家朱新建致敬,在古琴的衬托下,时急时缓的鼓声带来深深的焦灼感;陈弘礼在作品《注意这个世界:向消逝中的维度致敬》中使用了一道细细的红线、包裹三阶台阶的医用纱布以及长凳节拍器等物品唤醒很多久已缺席的存在维度;赵亮的作品《标准美学》则用N多台显示器将影视行业用来矫正彩色电视或者投影设备的标准色彩条组成了颇具构成感的装置作品;缪晓春的视频装置作品悬挂在展厅楼梯的尽头,不知是无心还是刻意安排,路过观众的身影总会被投影在作品中似乎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 ……
  在上述这些作品中影像缺席了表演,但是当把它们与所环绕的影像作品结合起来品读的时候却又能摸索到那难以被剥离的关联。
  延续或是重新出发
  由于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把作品玩到“离谱”,在很多人的作品中还是能够看到在原有思考基础之上的生根结果。
  来自清华大学的李天元,很早之前就有一组关于空气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显微摄影的手段在他过去的肖像摄影中也曾经使用过。这次作品名为《雾霾·皮肤·12小时》,李天元以显微摄影的方式将粘附在人皮肤上的PM2.5微粒进行放大排列,制造出一种颇具意味的形式美学,同时又与时事紧密相连,这里不难看出他对个人主题的控制与升华;中央美院的王川曾以作品《燕京八景》为人所熟悉,那组刻意将影像像素化的作品体现了王川对于数码影像“本体语言”的思考。本次展览作品《恢复》可以说延续了这样的一种思维路线,他恢复了那些五花八门的已经删除的数码照片,并将恢复日期和文件编号标注出来。王川用这种方式提醒着我们数码影像相区别于传统照片的自身属性。
  相比较其他人的延续,塔可的作品虽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内,却增加了一些戏谑的味道,他为三影堂的这个实验展算了一卦,然后将占卜本身了拍成照片展览出来,虽然出发点有点调侃,但是塔可对自己的影像品质本身丝毫没有松懈,在最后一幅作品中,占卜的文字被封在一个涂了白漆的盒子里,唯有透过缝隙才能睹得一点点端倪。在现场,笔者问塔可占卜的结果是凶是吉?他咧嘴嘿嘿一乐说:“还不错!”
  既然本次展览被冠以“实验”的字头,那么对于规则的打破自然是大家所更期望看到的,其中对既有印象比较颠覆的作品有刘铮的《自己》,在这组作品中刘铮搜集了手机社交平台中的一些“陌生人”的自拍作品,刘铮对于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过指导,他以这种挪用的方式对“陌生人”和对自我认知进行提问,作品陈述中有一句话写到:“这是我一直需要的解脱,还是你给予我的新的思考?”曾经以《国人》、《三界》等作品被人熟知的刘铮不知是否也想找到新的方向从自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说到突破,最让人意外的是本次影展中的熟面孔——导演顾长卫,执导过多部现实主义风格电影的顾长卫首次尝试摄影创作就拿出了相当具有抽象意味的作品,他将人民币的局部进行放大,产生了让人似曾相识却又倍感陌生的画面。针对顾长卫电影和摄影作品之间巨大的反差笔者向他本人求证,顾长卫一脸狡黠的说:“难道这件作品还不够现实吗?”根据他自己的解释,顾长卫以大家最贴身最日常的物品为基础进行创作,希望通过这样的重新审视让我们思考民族和个体的生活记忆。这件作品的阐释可以很多义,顾长卫站在作品前似乎也很乐于同观众讨论各自不同的理解,只可惜一拨拨的探访者只是期望与他合个影而已。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位,在“三影堂首届实验影像开放展”之中还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比如女艺术家连芷平,她搜集了大量1983年严打时期那些“罪犯”的肖像照片,连芷平把它们钉缀在三代人具有代表性的服装之上,希望以此提示我们权利践踏人类生存尊严的暴力思维在今天是否还在延续着;同样与政治发生联系的还有莫毅以及蒋志的作品,明白的人自然明白,那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可以看做在特殊话语空间中的无奈迂回。
  22日傍晚,三影堂艺术中心那灰色的建筑在夕阳里逐渐黯淡,四处散去的人潮复又把宁静还给了这里,我猜看过展览的每一个人都在心中有各自的评判,诚然,如此仓促成型的一个展览一定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种类似曲水流觞的“雅集”式展览集合不失为一种手段。在这里,固化了艺术家在不同的思考疆域产生得火花般的创作冲动,无论成熟还是草率都可以看为一种线索和未来的可能性。既然冠以“首届”字样,那是否意味着会形成一个展览系列?对于这个问题,荣荣回答的倒是很淡定:“看情况再说吧。”
其他文献
本文的主要工作分成四个部分,研究的是非共形排斥子上的维数估计以及重分形分析.  第一个主要工作是研究C1非共形排斥子上任意子集的维数估计,以及其上遍历不变测度的维数
动态系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是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对于中立型时滞系统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控制领域的热点之一,此类时滞系统不仅与过去的运动状态有关,还与过去运动状态
对于二维浅水方程的计算,前人已经构造了许多的数值格式.但是当要求解问题的计算区域为不规则区域时,一致网格下的数值格式无法直接应用,所以在非一致网格下构造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格式并将其应用于三角形网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基于三角网格下,结合对流有界性准则CBC(Convection Boundedness Criterion),建立了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格式.通过典型的一维算例表明,将此格式退化为结构
学位
在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的众多领域中,许多实际问题最终都归结为常微分方程(组)的初值问题,而Runge-Kutta方法是求解该类问题的常用解法,也是计算机应用软件中数值计算常微分方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值逻辑网络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作为布尔网络的一种自然推广,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人工智能及复杂的神经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运用矩阵的
环论是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带有两种代数运算的代数结构的特性以及不同代数结构间的相互关系;图论既是一个历史悠久又是一个近些年飞速发展的数学分支。它们不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