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地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对永恒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我国在利用资源时一定要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尤其在我国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更应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本文从古为今用的目的出发,重点论述了我国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如何从墨子的“节用”思想中吸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墨子节用资源节约型社会启示
一、 我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起因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既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由胡锦涛同志这段话中可以总结出两点原因:一是资源的瓶颈作用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地球上的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全球尚未开采的原油储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的时间不会超过95年。在2250年到2500年之间,煤炭资源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面临枯竭。资料显示:世界上的森林到1998年已近消失一半,而且还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到2025年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面临用水困难。但是,人类的需求却是无限性的。它与地球自然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中的永恒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节约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永恒主题,尤其在我国,资源短缺问题较其他国家而言更加突出: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数水平的一半,在全国600多个大中城市中有400多个水的供应量不足,到2010年我国现有的45种主要矿产中,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仅有21种。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决定了我国必须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上日程。二是在我国现有资源储量上,如果不顾自然的承载量,涸泽而渔,竭矿而采,会很快耗尽我国有限的资源,影响到我国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所以,只有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才能保证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完成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那么,如何做好资源的节约使用呢?让我们从古人墨子的“节用”思想中获得一些有用的启示吧。
二、墨子的“节用”思想概述
在经济观上,墨子要求人们重视生产,节俭消费,尤其告诫当时统治者“节俭则昌,淫佚则亡”,这种思想又具体表现在他十大主张的“节用”、“节葬”上面。墨子告诫人们,在生产中不要过度消耗自然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切以民用、民利为准,这就是墨子所说的“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依据这样的原则,国家就会因节俭而兴盛发达,天下百姓也会因节俭而生活得更好。墨子又从衣、食、住、行、丧葬诸方面对当时的统治者提出了“节用”的具体要求。墨子认为穿衣服只要能“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就足够了,不要过分的华丽;墨子认为饮食的目的是为了强壮身体,聪明耳目,这就足够了,就不要再去追求五味之调,芳香之和,还有远方国家的珍贵、奇异、稀罕的食物了;墨子认为建造房屋是为了生存,不是为了观赏享乐,所以建造房屋的标准是:地基足以防止潮湿,外墙足以抵御风寒,内墙足以分割男女合于礼节,屋顶足以遮蔽雨露霜雪就足够了,超过这些标准就会劳民伤财;墨子认为车船是为了载负重物到达远方,所以车船只要完整、坚固、轻巧、便利就足够了,不要以精巧的雕刻,漂亮的花纹装饰,那样既妨碍男耕女织,又浪费国家的财富。墨子又提倡“节葬”,他认为应该效法古圣王的埋葬之法,即“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这样做,向上符合圣王的大道,向下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墨子不但要求统治者那样去做,自己也亲自躬行,要求他的门徒有节俭吃苦的精神,他们不贪图享乐, 自称“量腹而食,度身而衣”,穿的是“短褐之衣”,吃的是“藜藿之羹”他们把吃苦耐劳当做行为的最高准则,凡是做不到的,就不能称为墨者。以上墨子关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只停留在基本生理需求的层次,超过这个最低标准就视之为浪费,这在今天看来显然是不恰当的,但由于当时的财产和消费资源十分匮乏,墨子的“节用”思想在当时还是应该提倡的。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劳动者并不只满足于维持生命的延续,他们还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尽可能得吃得好,穿得漂亮,住得讲究。墨子的“节用”思想没有顾及到这一点从而表现出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是,我们研究古人的思想不是为了找到他的缺陷加以批判,而是为了从中发现是否有古为今用的精华或某种精神让我们继承和发扬。
三、墨子的“节用”思想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启示
1.从墨子的“节用”思想中,我们应该继承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并树立起节约资源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人们的头脑中有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才能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养成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的良好习惯。为此,我们就要澄清一些有关节约问题的错误观念:有人认为节约是缩减消费,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把节约消费和经济发展完全对立起来了;还有人认为谁节约谁吃亏,尤其是在企事业单位这样的公共部门里,这种思想更加突出。因为节约出来的东西不能歸自己所有,自己没有实惠可得,而且因为节约支出的经费减少,相应的上级往下拨的财政经费也会减少。这些人的观点从表面来看好像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从事物因果联系的链条上来分析一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对石油、天然气、煤、矿产资源、水、森林、草原、草地等自然资源的节约,可以缓解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大,后劲更足,并且还可以使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对衣、食、住、用、行等生活资源的节约,可以把节约出来的钱和物用在更急需地方,帮助其他地方更快地发展,以体现我国和谐社会的优越性。在这里,我们应该向古人墨子学习,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
2.效法墨子“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的原则,落实节约的行为。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节约主体,这些主体包括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事业单位、节约型军队、节约型社会团体、节约型家庭等,这些主体在利用资源和消费资源时,应该做到足够用则止。就是说:一杯水能解决问题,就不要用一杯半;一棵树能做好一只小船,有不要砍两棵树;此外,还要使所用资源物尽其用,增大资源的利用价值。如打印纸可以两面用;洗衣水可以墩地等。这方面要想做好还需要挖掘资源利用的新思路和科学技术的创新。
3.效法墨子在实践中亲自躬行,身先表率的作风,各个节约主体尤其是各级党委行政机关要在节约资源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表率。在这方面,北京市市长王歧山同志做得比较好,他曾就自己的体会说:“如果制止办公室范围的跑冒滴漏,就可节约相当可观的经费和资源。”;山西省级机关带头把省政府大院内480多盏路灯由100瓦白炽灯更换为20瓦节能灯,每年可节电11万千瓦时左右,会议室和机关餐厅也不再使用一次性纸杯和筷子。如果政府能身先表率的在全社会进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倡导节约的风尚,使人人把节约资源的行为渗透到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个细节,13亿人口将会创造一个惊人的数字,这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的贡献将是巨大的。
4.墨子的“节俭则昌,淫佚则亡”思想把节俭提升到有关国家生死存亡命运的高度,这已暗示节俭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能等闲视之的。我国中央政府也应该效法墨子,把节俭提高到有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让全社会的人都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此外,还要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重视开发新的资源和可替代性资源,以保证我国资源的可持续使用。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在于节俭。勤俭节约是墨子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选择节俭,不只是选择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而且是选择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墨子节用资源节约型社会启示
一、 我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起因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既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由胡锦涛同志这段话中可以总结出两点原因:一是资源的瓶颈作用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地球上的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全球尚未开采的原油储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的时间不会超过95年。在2250年到2500年之间,煤炭资源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面临枯竭。资料显示:世界上的森林到1998年已近消失一半,而且还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到2025年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面临用水困难。但是,人类的需求却是无限性的。它与地球自然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中的永恒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节约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永恒主题,尤其在我国,资源短缺问题较其他国家而言更加突出: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数水平的一半,在全国600多个大中城市中有400多个水的供应量不足,到2010年我国现有的45种主要矿产中,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仅有21种。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决定了我国必须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上日程。二是在我国现有资源储量上,如果不顾自然的承载量,涸泽而渔,竭矿而采,会很快耗尽我国有限的资源,影响到我国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所以,只有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才能保证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完成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那么,如何做好资源的节约使用呢?让我们从古人墨子的“节用”思想中获得一些有用的启示吧。
二、墨子的“节用”思想概述
在经济观上,墨子要求人们重视生产,节俭消费,尤其告诫当时统治者“节俭则昌,淫佚则亡”,这种思想又具体表现在他十大主张的“节用”、“节葬”上面。墨子告诫人们,在生产中不要过度消耗自然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切以民用、民利为准,这就是墨子所说的“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依据这样的原则,国家就会因节俭而兴盛发达,天下百姓也会因节俭而生活得更好。墨子又从衣、食、住、行、丧葬诸方面对当时的统治者提出了“节用”的具体要求。墨子认为穿衣服只要能“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就足够了,不要过分的华丽;墨子认为饮食的目的是为了强壮身体,聪明耳目,这就足够了,就不要再去追求五味之调,芳香之和,还有远方国家的珍贵、奇异、稀罕的食物了;墨子认为建造房屋是为了生存,不是为了观赏享乐,所以建造房屋的标准是:地基足以防止潮湿,外墙足以抵御风寒,内墙足以分割男女合于礼节,屋顶足以遮蔽雨露霜雪就足够了,超过这些标准就会劳民伤财;墨子认为车船是为了载负重物到达远方,所以车船只要完整、坚固、轻巧、便利就足够了,不要以精巧的雕刻,漂亮的花纹装饰,那样既妨碍男耕女织,又浪费国家的财富。墨子又提倡“节葬”,他认为应该效法古圣王的埋葬之法,即“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这样做,向上符合圣王的大道,向下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墨子不但要求统治者那样去做,自己也亲自躬行,要求他的门徒有节俭吃苦的精神,他们不贪图享乐, 自称“量腹而食,度身而衣”,穿的是“短褐之衣”,吃的是“藜藿之羹”他们把吃苦耐劳当做行为的最高准则,凡是做不到的,就不能称为墨者。以上墨子关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只停留在基本生理需求的层次,超过这个最低标准就视之为浪费,这在今天看来显然是不恰当的,但由于当时的财产和消费资源十分匮乏,墨子的“节用”思想在当时还是应该提倡的。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劳动者并不只满足于维持生命的延续,他们还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尽可能得吃得好,穿得漂亮,住得讲究。墨子的“节用”思想没有顾及到这一点从而表现出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是,我们研究古人的思想不是为了找到他的缺陷加以批判,而是为了从中发现是否有古为今用的精华或某种精神让我们继承和发扬。
三、墨子的“节用”思想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启示
1.从墨子的“节用”思想中,我们应该继承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并树立起节约资源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人们的头脑中有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才能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养成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的良好习惯。为此,我们就要澄清一些有关节约问题的错误观念:有人认为节约是缩减消费,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把节约消费和经济发展完全对立起来了;还有人认为谁节约谁吃亏,尤其是在企事业单位这样的公共部门里,这种思想更加突出。因为节约出来的东西不能歸自己所有,自己没有实惠可得,而且因为节约支出的经费减少,相应的上级往下拨的财政经费也会减少。这些人的观点从表面来看好像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从事物因果联系的链条上来分析一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对石油、天然气、煤、矿产资源、水、森林、草原、草地等自然资源的节约,可以缓解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大,后劲更足,并且还可以使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对衣、食、住、用、行等生活资源的节约,可以把节约出来的钱和物用在更急需地方,帮助其他地方更快地发展,以体现我国和谐社会的优越性。在这里,我们应该向古人墨子学习,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
2.效法墨子“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的原则,落实节约的行为。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节约主体,这些主体包括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事业单位、节约型军队、节约型社会团体、节约型家庭等,这些主体在利用资源和消费资源时,应该做到足够用则止。就是说:一杯水能解决问题,就不要用一杯半;一棵树能做好一只小船,有不要砍两棵树;此外,还要使所用资源物尽其用,增大资源的利用价值。如打印纸可以两面用;洗衣水可以墩地等。这方面要想做好还需要挖掘资源利用的新思路和科学技术的创新。
3.效法墨子在实践中亲自躬行,身先表率的作风,各个节约主体尤其是各级党委行政机关要在节约资源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表率。在这方面,北京市市长王歧山同志做得比较好,他曾就自己的体会说:“如果制止办公室范围的跑冒滴漏,就可节约相当可观的经费和资源。”;山西省级机关带头把省政府大院内480多盏路灯由100瓦白炽灯更换为20瓦节能灯,每年可节电11万千瓦时左右,会议室和机关餐厅也不再使用一次性纸杯和筷子。如果政府能身先表率的在全社会进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倡导节约的风尚,使人人把节约资源的行为渗透到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个细节,13亿人口将会创造一个惊人的数字,这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的贡献将是巨大的。
4.墨子的“节俭则昌,淫佚则亡”思想把节俭提升到有关国家生死存亡命运的高度,这已暗示节俭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能等闲视之的。我国中央政府也应该效法墨子,把节俭提高到有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让全社会的人都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此外,还要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重视开发新的资源和可替代性资源,以保证我国资源的可持续使用。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在于节俭。勤俭节约是墨子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选择节俭,不只是选择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而且是选择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