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提升思政课理论教学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民族地区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坚持政治性、把握规律性、彰显独特性,积极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着眼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校内外实践资源共建共享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精品项目,探索构建“两化三式四体系”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化。
其他文献
为探讨亲子分离情境下早期同伴侵害对青少年后期幸福感水平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贵州省506名亲子分离青少年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追踪测查。结果显示:亲子分离情境下,早期同伴侵害能直接负向预测青少年后期的幸福感,且希望感与逆境信念在同伴侵害与幸福感间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对于亲子分离状态下的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不仅可以通过分别降低其后续的希望感和逆境信念来影响幸福感水平,也可以通过降低希望感进而引发逆境信念的受挫,最终导致其幸福感的降低。
4~7岁是儿童理解时间概念的关键阶段,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儿童时间概念的获得方式。实验1和实验2采用时间词对比的方式发现儿童在4岁已经获得时间概念的等级含义;4~5岁儿童在数字与时间词等级不一致的对比类型条件下,时间概念判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一样”和“一致”两种对比形式;6~7岁儿童三种对比类型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实验3采用空间映射的方式发现6~7岁儿童能够与成人一样区分时间概念之间的比率,时间概念定义学习有助于儿童精确理解时间概念。结果表明儿童先理解时间概念的等级含义,再通过学习定义理解时间概念的数
为探讨初中生尴尬情绪与合作的关系,设计了两个研究,研究1采用问卷法探讨尴尬情绪与合作倾向的关系,研究2采用实验法分析在具体的公共物品困境中尴尬情绪的唤起与合作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尴尬情绪可以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合作倾向,且状态自尊水平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2)尴尬情绪的唤起能够正向预测初中生在公共物品困境中的合作行为,状态自尊变化的差值在尴尬情绪与前期合作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尴尬情绪具有社会补偿作用,可通过调节状态自尊或自尊的变化来增加个体的合作倾向和行为。
大量研究发现海洛因成瘾者在跨期决策中更加偏好即时奖赏,对延迟奖赏具有更高的延迟折扣率。本研究采用延迟折扣任务探讨了未来情景想象对海洛因戒断者跨期决策的影响。实验1结果发现,前测中海洛因戒断组在金钱延迟折扣任务中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s under the curve,AUC)显著小于对照组,而未来情景想象后两组被试的AUC值没有显著差异。而且海洛因戒断组在两种条件的AUC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实验2结果发现,海洛因戒断组在前测的跨类别延迟折扣任务中的AUC值显著小于其未来情景想象后的AUC值。鉴于未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课程特色不够凸显、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主体个性关注不足等问题。一些高校开展了基于课程特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强化了师资队伍,产出了一批成果,获得了社会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以559名高中生为被试,构建合作与竞争关系,用学业成绩为比较内容,探讨了不同关系中社会比较对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控制组和竞争组,向下比较会损害认知信任;在竞争组,向上比较会损害情感信任;社会比较对合作组中两种信任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两种信任均处于较高水平。结果表明对在社会比较中受损的两种信任而言,竞争会进一步增加损害,而合作则能起到保护作用。
为了研发信效度良好的汉语儿童阅读障碍前期筛查工具,编制了小学生阅读障碍行为筛查家长问卷。通过项目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初始量表进行修订,最终形成正式量表。结果表明,小学生阅读障碍行为筛查家长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作为汉语儿童阅读障碍前期筛查工具。
为了探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如何及何时影响青少年的疏离感,本研究对某中学的575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疏离感;(2)非适应性认知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应对方式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对青少年疏离感影响的直接路径及中介效应的后半段均发挥着调节作用。因此,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会增加青少年的疏离感,降低非适应性认知和调控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疏离感。
以2844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讨初中生的认知需求类型及其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初中生的认知需求存在四个潜在类别,即参与思考–低投入型、参与思考–一般投入型、懒于思考–高投入型、喜欢思考–高投入型,分别占比为25.52%、40.58%、3.87%、30.03%;与初三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和初二学生更可能是喜欢思考–高投入型;男女生认知需求潜在类别基本一致。此外,初中生认知需求与数学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喜欢思考–高投入型的数学学业成绩显著高于其他类别初中生的数学学业成绩。
以婴儿和成人不同情绪(积极、中性、消极)的面孔和声音作为实验材料,考察情绪和通道(视觉、听觉、视听觉)对婴儿图式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视觉和视听觉通道中,三种情绪均能诱发婴儿图式效应,且中性情绪诱发的婴儿图式效应量最大;在听觉通道中,只有消极情绪诱发了婴儿图式效应,积极和中性情绪未诱发婴儿图式效应。在积极和中性情绪下,视觉和视听觉通道均能诱发婴儿图式效应,且诱发的婴儿图式效应量无显著差异,而听觉通道未诱发婴儿图式效应;在消极情绪下,三种通道均能诱发婴儿图式效应,且诱发的婴儿图式效应量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