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如何让词语教学生动、高效,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攻克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我坚持“趣味”和“体验”两个原则,让学生多角度触摸词语的内涵,在游戏中形象解读词语的意义,在文本语境中感知体验,在拓展链接中活学活用,让每一个词语都能进驻学生的心灵,唤醒他们的生活记忆,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样的词语教学是灵动的,更是鲜活的、丰富的,为他们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巧设游戏,激活思维
维果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赋予词语以感性的个体涵义,才能让其成为充满生命力的细胞而焕发生机。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浸润在词语的世界里,教师可以寓教于乐,发挥游戏的魅力,为不同阶段的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游戏活动。如:接龙游戏、跳高游戏、猜词游戏等,让学生自觉的感悟到词语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悟词语丰厚的内涵,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建立自己的词语库,不断向自我发起挑战。
在《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进行了词语接龙游戏。教师出示了“田野”一词,第一小组的同学回答“野外”,第二小组的同学回答“外面”,第三小组则回答“面容”,第四小组回答“容易”,第五小组回答“易如反掌”,就这样,学生们各展身手,课堂气氛格外的活泼。三轮过后,教师又进行了游戏升级,选生词造句编故事,包括“形态各异、奉献、茁壮、葱翠、肥美……”第一小组的说:公园的小溪旁有形态各异的石头。第二小组的继续说道:大树葱翠,花草肥美。第三小组的说:园艺工人正在这里工作。他们默默奉献……从词语到句子,学生们表现非常出彩。此外,词语谜语也备受学生的欢迎。
二、结合语境,感知体验
词语的学习绝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要与具体的语境结合起来,让教学动起来,让学生获得形象而生动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词语内涵的理解水平。不同于过去的单一注释或查阅字典的方式,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在特定的语境中将词语教学穿插其中,读准字音,弄清词意,在“对话”中深悟,在品读中体味词语的温度和深度,抓住词语背后的情韵。
在《推敲》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通读课文,并从文中勾画出重点的词语,然后做批注,有的是手到擒来,有的是苦思冥想,有的是细细的推敲,有的是慢慢的品味。“皎洁”,学生批注为“月光白而亮”;“即兴”,学生批注为“实现不准备,当场创作”,宽容,学生批为“原谅、包容”……而对“簇拥、斟酌、莽撞”等词语,一些同学则在下面打了问号。于是,教师让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揣摩上下文,并尝试情境表演。一个小组长走在前面,组员紧随其后,这就是“簇拥”,即聚集在一个人或一个物周围。在文本中体味情境,在情境中推测词意。
三、链接生活,活学活用
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词语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可以打造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对此产生共鸣,从而在词语和生活间建立一座桥梁。与此同时,当学生学到一个新的词语时,他们还可以应用于生活中,做到活学活用,且大胆创新。常用的角色扮演、情境仿句等方式都深受学生的欢迎,点燃了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沉浸在词语学习的兴味之中,精彩不斷。
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游武夷山,登顶后异常喜悦;下山途中,“我”在小溪旁路遇扫路人;通过一番交谈,“我”感受到老人身上的乐观、自信。学生扮演导游来介绍天游峰这座奇峰。一个说:现在我们要攀登的这座奇峰就是天游峰,这里有九百多级台阶,如一根丝线从空中抛下来,如果风再大一点,我们就要担心会不会吹断呐。一旁的助手手拿丝线,让其随风飘悠,让观者生动感知天游峰的险峻。
词语学习一定是接地气的,一定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唯有如此,学生才会领悟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才会倾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不断积累,不断尝试,不断创新。
总之,词语教学犹如文海拾贝,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摘得珍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将趣味性、知识性和丰富性完美的结合起来,遵循词语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和殿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221300)
一、巧设游戏,激活思维
维果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赋予词语以感性的个体涵义,才能让其成为充满生命力的细胞而焕发生机。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浸润在词语的世界里,教师可以寓教于乐,发挥游戏的魅力,为不同阶段的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游戏活动。如:接龙游戏、跳高游戏、猜词游戏等,让学生自觉的感悟到词语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悟词语丰厚的内涵,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建立自己的词语库,不断向自我发起挑战。
在《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进行了词语接龙游戏。教师出示了“田野”一词,第一小组的同学回答“野外”,第二小组的同学回答“外面”,第三小组则回答“面容”,第四小组回答“容易”,第五小组回答“易如反掌”,就这样,学生们各展身手,课堂气氛格外的活泼。三轮过后,教师又进行了游戏升级,选生词造句编故事,包括“形态各异、奉献、茁壮、葱翠、肥美……”第一小组的说:公园的小溪旁有形态各异的石头。第二小组的继续说道:大树葱翠,花草肥美。第三小组的说:园艺工人正在这里工作。他们默默奉献……从词语到句子,学生们表现非常出彩。此外,词语谜语也备受学生的欢迎。
二、结合语境,感知体验
词语的学习绝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要与具体的语境结合起来,让教学动起来,让学生获得形象而生动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词语内涵的理解水平。不同于过去的单一注释或查阅字典的方式,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在特定的语境中将词语教学穿插其中,读准字音,弄清词意,在“对话”中深悟,在品读中体味词语的温度和深度,抓住词语背后的情韵。
在《推敲》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通读课文,并从文中勾画出重点的词语,然后做批注,有的是手到擒来,有的是苦思冥想,有的是细细的推敲,有的是慢慢的品味。“皎洁”,学生批注为“月光白而亮”;“即兴”,学生批注为“实现不准备,当场创作”,宽容,学生批为“原谅、包容”……而对“簇拥、斟酌、莽撞”等词语,一些同学则在下面打了问号。于是,教师让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揣摩上下文,并尝试情境表演。一个小组长走在前面,组员紧随其后,这就是“簇拥”,即聚集在一个人或一个物周围。在文本中体味情境,在情境中推测词意。
三、链接生活,活学活用
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词语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可以打造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对此产生共鸣,从而在词语和生活间建立一座桥梁。与此同时,当学生学到一个新的词语时,他们还可以应用于生活中,做到活学活用,且大胆创新。常用的角色扮演、情境仿句等方式都深受学生的欢迎,点燃了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沉浸在词语学习的兴味之中,精彩不斷。
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游武夷山,登顶后异常喜悦;下山途中,“我”在小溪旁路遇扫路人;通过一番交谈,“我”感受到老人身上的乐观、自信。学生扮演导游来介绍天游峰这座奇峰。一个说:现在我们要攀登的这座奇峰就是天游峰,这里有九百多级台阶,如一根丝线从空中抛下来,如果风再大一点,我们就要担心会不会吹断呐。一旁的助手手拿丝线,让其随风飘悠,让观者生动感知天游峰的险峻。
词语学习一定是接地气的,一定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唯有如此,学生才会领悟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才会倾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不断积累,不断尝试,不断创新。
总之,词语教学犹如文海拾贝,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摘得珍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将趣味性、知识性和丰富性完美的结合起来,遵循词语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和殿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