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渗透式双语实践与探索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渗透式双语教学实践,就本专业开展渗透式双语教学各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最后结合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作业及考试结果,进行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有效探讨。
  [关键词] 渗透式双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对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因此,教育部于2001年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之后,国内一些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先后对部分专业课程试行双语教学并初见成效,双语教学推动了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外语水平的综合性人才的进程。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容易陷入“双盲教学”的困境:学生的外语水平有所提高,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却下降了。产生此现象主要原因来自于教与学两个方面:一方面,任课教师用外语全面、准确地表达丰富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学生外语读写能力虽然较强但听说能力普通较弱,听外语授课还有相当的困难,再加上教材中大量涌现的外语专业术语,学生明显感到学习难度增大,只能消极被动地听课,难以有效消化课堂讲授知识。这两方面因素造成了师生之间无法用外语进行自如地交流与沟通,缺乏积极的课堂思维和师生互动,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另外,双语教学不能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有学生中推广。
  我校在2002年开始渗透式双语教学的推广。渗透式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全英语式和整合式双语教学,它采用中文版教材,以不影响学科教学进度为前提,以扩大学生专业词汇为主要口的,以每节参透3~5个专业英文语汇为最低要求,实际渗透量和渗透形式视学生的学习程度、专业需求和不同学年而异。渗透式双语教学可为更多学生适应原版教材教学创造条件,但不以某一门或某两门原版教材课的开设而终止,且可贯穿于大学4年除体育、英语课以外的所有课程。
  本文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渗透式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及教学方法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 结合课程的特点开展渗透式双语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很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为例,该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软、硬件知识相结合的课程。硬件部分的侧重点主要是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接口原理等相关知识,软件部分的侧重点主要是微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各种应用编程。研究以后,我们发现在讲解硬件部分时,原理概念性的文字描述内容比较多,如果要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英文讲解及英文单词渗透的比例不宜过高,否则会形成学生的理解思维障碍。而软件部分则相反,微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的表示均为英文助记符,这为我们开展渗透式双语教学增加了很多便利条件。比如我们在讲解汇编语言指令的特点和使用时,可以直接用英文语句对指令语句进行解释,这样可以很自然的将学生带人英语环境。
  例如:汇编语言中的指令助记符“cjne”,我们在课程里学习吋,往往仅仅向学生说明该指令是“比较两个操作数,如果不等则转移”。这样单独枯燥的讲解,学生可能很难记忆。试想一下,如果开始就直接讲解“cjne”即“jump if compare not equal”,不仅了解该指令的英文含义,而且被遗忘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在讲解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各种应用编程时,我们同样可以采用英文语句指令语句解释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程序。例如:指令ADD A,#02H:Increment A by two上述分号后方的语句即是对该加法指令的英文解释。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还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措施。例如在每一次新课开始之前,先集中讲解本次课里面会用到的一些相关专业词汇;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安排一些课堂讨论活动,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此外,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还可以在课后布置若个微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设计题目,让学生分组选题并以英文论文的形式来完成,这样学生通过去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来完成论文,在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提高了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渗透式双语教学。
  
  2 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渗透式双语教学要求在讲课过程中渗透一些专业词汇,而电子信息课程概念多、原理多、信息容量大,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针对学生听力理解普遍滞后的状况,须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增大授课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我们通过比较,制作了一套多媒体课件。该课件可以承载ppt演示文稿、flash动画、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可以很方便地随时修改充实,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完全可以满足课堂渗透式双语教学的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以及学生的反馈,该课件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 从作业和考试看学生的反馈
  
  在课堂教学当中的渗透式双语思考题,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当堂参透词汇的接受情况,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改变对英语学而不说的“哑巴英语”状况。学生之间的英语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口语方面显得更为突出。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用了回答时允许用汉语作补充的宽松要求,来鼓励英语基础稍差的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得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适当的课后练习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用英语回答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不拘泥于问答形式,例如给定学生一个“当前微控制器的发展”的题目,让学生查阅资料,写一篇课内论文。多样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查阅、写作等等的综合能力。
  
  4 使用自编教材
  
  在备课过程当中发现,渗透式教学中采用全中文教材和使用原版外文教材都存在一定弊端。比如,全中文教材英语词汇少,达不到双语渗透的要求;原版教材一般知识量比较大,内容过多,缺乏针对性,有些编写的风格不太适合国人的阅读习惯。而且,要讲述同样的内容,使用外文原版教材的效率要小于使用中文教材。另外,这种教材一般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可以鼓励教师在教学经验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的情况下,结合外文教材和中文教材各自的优势,自编教材或讲义,这样可以使教材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专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渗透式双语的教学要求。
  在电子信息专业渗透式双语教学工作中,最首要的收获是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最直接的收获是外语能力的提高。渗透式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重在教师要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重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随着医药行业的逐渐发展和完善,各地的药店数量越来越多,以此来满足不同人的用药需求.在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加大了药店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药店,提升
目的: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收治于我院的4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为对象,对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研究后发现患者产后出血
本文针对政府机构改革后交通部门内部审计的现状和交通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加强交通部门内部审计的具体方法.
5月17日,第57届世界卫生大会以134票反对、25票赞成、2票弃权,拒绝了所罗门群岛等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世界卫生大会”提案,台湾当局挤入世界卫生组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通过选材、输入和输出、多媒体、小组讨论等方面来分析英美文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下的教师作用。 The teac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和多发疾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FF0C冠状动脉供血急剧
从学前教育的实际教学开展来看,游戏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中我将结合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和目标,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