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h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知识、经济、信息已高度一体化,“日新月异”已不能反映当今时代的特点,“瞬息万变”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封闭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知识经济社会呼唤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早日诞生、早日成熟,这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在实践中的充分体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当今语文课堂,广大教师正积极实践开放的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出现了好的势头,语文课堂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但是,也有部分教师的实践比较盲目,每节课都来唱、跳、画,以为这就是在贯彻“开放”、“整合”、“渗透”理念。当然,这种形式为打破传统、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充分肯定,但是这还很不够,显得肤浅、单薄。还有教师对此心存疑虑:“学科开放了,整合了,语文学科特点还要不要?”“语文课程搞成这样的‘四不象’,语文到底‘姓’什么?”还有的对开放持否定态度:“语文学科倒是开放了,可是到头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得不偿失。”……这些反应在当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如何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放教学目标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优势,由于过于强调这种优势,又造成了许多弊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了解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作为教学目标,说到底也就是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工具性目标。这种目标过于单一,明显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性目标,由于过分讲求知识系统化,把语文当作死的工具,造成语文课时量虽然多,但学生收获甚小。开放式课堂教学意味着对目标多元化的认同,《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现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除了“知识和能力”目标外,首次明确提出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立体目标,将学习过程和积极体验、科学方法、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纳入语文学习的目标,使语文呈现丰富多彩的人文性育人魅力。
  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加之对三维目标的深切领会,语文开放就有了明确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就不至于进行着盲目的所谓“开放”,就明白开放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是追求多元化、综合化目标的实践,概括起来,我们“开放”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为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质服务。
  
  二、开放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是否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利用。我们在要求学生学好教科书的内容,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要求的同时,要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古今不少学者说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真正在学问上有所造就的人无一不是阅读了大量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
  此外,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走入社会、贴近生活。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本书,生活就是一所无门的大学,“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也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的。开放式教学要贴近主体生活的大千世界,要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信息技术、高科技知识、因特网等富有时代的气息的知识都要让学生有所接触、有所了解,使其保持一颗创造、好奇、新颖的童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是目前教学的当务之急,让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是现代教学的特点。语文课程资源随处可见、信手拈来,但我们不能局限于这种表面现象,我们应挖掘深层次的、潜在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去探讨、去创造。
  
  三、开放教学过程
  
  1、课堂向课前开放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上了课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教学起点从零开始,学生时时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开放式教学则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事先可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新授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正式教学时学生则处在相当的起点,学习过程时时处在主动探求之中。如我们的作文教学,事先让学生拟题,给学生1-2周准备时间,真正作文时学生文思泉涌、储备丰富、有话可说。对小学生作文的命题,我们也要开放,美国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能够以“我心中的美国”为题写作,而我们现在小学生在六年级毕业时都还在写“一件小事”,相比之下,我们只能自愧不如。孰是孰非,其结果不言而喻。
  
  2、课堂向课后开放
  传统封闭式教学是把所有问题解决在课内,而开放式教学则提倡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带向终生。如我教《北风和小鱼》一文时,课上让学生讨论:你是喜欢小鱼,还是北风,你愿意做它们中的哪一种人?课堂上我不给统一答案,让学生课后去思考,去请教,把这一人生观问题带到课后,带入生活,陶冶情操,受益终生。
  
  3、课堂向家长开放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来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可传统式教育却人为地互为封闭、互为割裂,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只能通过教师之口或一张成绩通知单间接了解,而不能走进课堂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开放式语文教学应定时或不定时向家长开放课堂,欢迎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真正做到家校合一、齐抓共管。
  
  4、课堂向社会开放
  语文课堂向社会开放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从人力资源上说,社会上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以及从该校毕业的校友,都可以请他们走进学校课堂,成为学生活生生的教材和榜样。从物力资源上讲,城市、乡村、工厂、田野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旅游景点、校外德育基地等都可以成为教育学生的课堂,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尽早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近生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
  
  四、开放思维空间
  
  当今,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我们小学低年级学生经常向老师问这问那,可到了三年级以后,不仅学生的问题少了,甚至连老师的提问也很少有人回答。这一现象的出现,我们的教师能不反省自身吗?一个才6岁的孩子,在学校经过半年的正规学校教育,就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其原因就在于教师的专横和武断、教学方法的呆板和枯燥,说到底,就是教育的失败。
  纵观我国的语文课堂,近百年来主要是讲读为主的教学模式,且以教师“讲”为主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甚至到中学、大学,几百篇课文,平均每天一节讲读课,教师扎扎实实地教,学生辛辛苦苦地学,老老实实地练,认认真真地考,虽然机械地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可失去了儿童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而这恰恰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最原始的动力。我们目前语文教学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我们考试内容为什么用“答”代替“问”,我们的考试标准为什么只有“答”的标准,而没有“问”的标准,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什么不引发学生“问”的兴趣,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因此,可以这样说,开放式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从小敢问、能问、善问。鉴于此,语文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生问的兴趣,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培养学生问的意识,挖掘学生问的潜能为主线,不能再在传统的教师讲和教师问的轨迹上滑行了。要走出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的模式,开创学生满堂问,师生满堂议、满堂辩的新模式,一句话,就是要牢牢把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这一基本理念。
  
  五、开放教学评价
  
  开放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有开放的评价机制,评价不应该只是一张考卷、一个分数来评价学生,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的、三维的。
  当然,我们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到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激励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开放式教学评价着重于以下几方面的评价:①学生会不会提问;②学生会不会思考;③会不会表达、敢不敢当众表达不同见解;④会不会搜集、处理信息;⑤会不会合作讨论等。当然,考试也还是评价的方式之一。我们应该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科学、合理的评价,真正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来制定评价体系。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加速融合的过程中,“开放”成了这个时代的鲜明主题。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改革也是在开放在发展壮大的,就语文现代白话文教学百年历史来看,以开放的态度学习借鉴西方经验,使语文教学走向了现代,走向了大众,走向了初步的繁荣,我们坚信:不管现实生活是多么复杂和易变,也不管历史是多么沉重和悠远,选择开放是必定无疑的。今天的改革,从其根本意义说就是一种选择、一种开放、一种机会、一种创新。我们的整个民族在选择、在创造机会,我们每个人在选择、在抓住机会,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必将在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中选择出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开放模式。语文开放后,它仍然姓“语”,通过开放,它的工具体、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它能更加充分地实现多化元发展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414404湖南汩罗市白水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假如读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时,有学生兴致勃勃要求为同学们讲述律师林肯的故事,甚至要求说一说华盛顿和他的樱桃树,是满足他的愿望,还是很委婉地暗示他这篇演讲本来就很长,下次再说吧?显然后者是不明智的,因为那将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或是为了教学进度的需要而急于求成,甚至越俎代庖,可谓得不偿失。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不可速成。下面谈谈我的两点看法:
期刊
教了十多年的书,我深深体会到,教书的真正目标不应是兴趣,而是责任,要在责任当中找到兴趣,但不能用兴趣代替责任。  把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教得更好一些,是我的责任。同所有的老师一样,要把一堂课上好,首先要精心备好课,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其次,注意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就是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学生对你这个老师有了好感,学起你这门功课就会有兴趣。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既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缺乏生活体验,没有灵感。的确,学生蜗居校园,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没有轰轰烈烈的所谓大事。其实,单调、平凡、琐碎、重复正是生活的原始形态。无论是谁,如果不是用心去读,可能永远都不会被生活所感动,当然也找不到写作的灵感。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偏偏脱离生活,只注重所谓理想性的需要,忽视学生的现实环境;只重蹈空式的操作,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在不少同学的作文当中,我们看到的不
期刊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当前,自主性学习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全面走进语文课堂,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论,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导入情境,优化自主学习氛围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
期刊
【摘要】在全国上下大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风气下,本文从另一角度谈到了一个新的问题: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该不该具有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如果该,那又是怎样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教师 创新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较为特殊,他们在工作中所面对的客体主要有教材和学生,而教师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主要手段和活动则是教学。随着教改的步伐,语文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那么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到
期刊
语文,在基础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由于受“重理轻文”错误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鼓不起学习劲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学效果。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启动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笔者进行了一番探索,笔者认为:学生的领悟能力虽各有不同,但要把学生吸引住,启发他们的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挖掘和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各学科都在不同程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体育作为溶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学科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在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
期刊
有人戏言:“中职师,尴尬师。”不在其中,不知其味,身为中职语文教师的我深有同感。中职语文真的挺难教,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益低,课堂上多讲也不是,少讲也不是。但现实就是如此,难过无益,埋怨也无用。我想我们最需要做的应是积极的思考。    思考之一:“组织教学”这一环节是可有可无的,还是必不可少的?课前该怎样组织教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组织教学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始
期刊
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会碰到一个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的问题。语言组织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从深层次体现了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的高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语文教师的课堂风格和个人语言风格。并且,这种语言风格一旦形成,就沉淀为语文教师的个人语言习惯,而一种良好的个性鲜明的语言表达习惯(或表达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故而,优美的课堂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笔者从
期刊
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唐山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胡中柱先生就倡导作文教学讲究“多做少批重讲评”。二、三十年过去了,作文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最近笔者听了几节作文讲评课,感觉很不尽如人意。具体说来存在如下问题:    1、作文讲评模式化    这几节课尽管命题类型、文章体裁、写作要求不同,但都呈现出相同的教学步骤,即概括评述上次作文的优缺点,教师朗读学生范文并简单评议,布置本次作文并稍加指点,最后学生
期刊